首页 分享 中国非遗剪纸 剪刻中国风

中国非遗剪纸 剪刻中国风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7 04:17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史记》记载有“剪桐封弟”的故事,说的是周成王和胞弟叔虞玩耍时,用梧桐叶剪成“圭”赐以他,并曰:“以此封若。”史佚请封叔虞,成王却曰:“吾与之戏耳。”史佚则说,史官已将您说的话记载,君无戏言,皇上说了,就要按照礼节完成。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

《史记》记载有“剪桐封弟”的故事,说的是周成王和胞弟叔虞玩耍时,用梧桐叶剪成“圭”赐以他,并曰:“以此封若。”史佚请封叔虞,成王却曰:“吾与之戏耳。”史佚则说,史官已将您说的话记载,君无戏言,皇上说了,就要按照礼节完成。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

周成王将梧桐叶剪成圭,与我国剪纸艺术同出一辙。在纸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就是在金箔、皮革、绢帛、树叶上剪刻纹样;真正的剪纸艺术始于秦汉,尤其是汉朝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古代剪纸,多是装饰之用,图案吉祥如意,表达和寄托着美好的感情。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剪纸艺术,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的不同,剪纸艺术各具特色。

兰西挂钱——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的兰西挂钱诞生于清末。古时,有钱人家将铜钱串起来挂在门楣、屋檐下;穷苦人家就把纸剪成铜钱状挂起来,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现在的兰西挂钱。

兰西挂钱状如小幡,其图案清晰绚丽,花纹细腻精美。每至年节,东北人们就会在门楣上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挂钱,借以祈福纳财。远望去,一派喜气,煞是喜人。

蔚县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省的蔚县是我国剪纸之乡,蔚县剪纸在全中国都是独树一帜的艺术。这种剪纸不是剪出来的,而是刻出来的,它以宣纸为材,用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

安塞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安塞,腰鼓名扬,安塞剪纸也不逊色。有人说过,中国剪纸在陕西,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

安塞剪纸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妇女,“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这句俗语在安塞流传已久,说的就是女子的心灵手巧与否与剪纸分不开。在安塞,喜庆的日子里,安塞妇女总是聚在一起剪纸、贴窗花,很是热闹。

安塞姑娘会将生活中、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体现在剪纸中,于是一个个红花绿叶、鸟飞鱼翔、人欢马嘶、万物争荣、欢乐如意的艺术世界就展现在人们眼前。

乐清细纹刻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的乐清细纹刻纸有“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有七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乐清细纹刻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

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不能不称为绝技。

扬州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省的扬州市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当然,剪纸不仅在汉族流传,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同样耀眼,体现出了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格特征。

辽宁省锦州市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表现内容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既有东北满族的人文特征,又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

还有云南省潞西市的傣族剪纸,是源于古代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发展至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内容题材以傣族的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风物特产为主,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来源:非遗中华

来源:剪纸团花图案大全

相关知识

妙剪生花 留学生体验中国非遗剪纸之美
我校举办“妙剪生花 礼赞劳动”指尖非遗剪纸活动
“年廿八,贴花花”,传统剪纸入选香洲非遗项目!
非遗里的海南|海口秀英区剪纸技艺传承人黄海桃:妙剪生花 “纸”为传承
非遗新魅力|妙“剪”生花!长子县非遗传承人巧手剪“蛇”迎新春
指尖上的“非遗”!青浦这个社区的剪纸活动很有“花头”→
剪刀舞处纸生花——走近梅山剪纸非遗传承人向亮晶
在非遗中过新年
浦城剪纸:非遗之花,生生不息
专访 |“非遗传承人”龙玲:剪纸,就是内心最美的表达

网址: 中国非遗剪纸 剪刻中国风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102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雕刻叶或叶雕(木雕叶)
下一篇: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阅读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