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人物塑造耶?情节塑造耶?——砖砸浮雅《烟花》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人物塑造耶?情节塑造耶?——砖砸浮雅《烟花》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6 02:07

这是我第一次看浮雅的文,对作者不甚熟悉。但观文如见人,看一眼《烟花》,便知浮雅大的写作水平确已不俗。虽然《烟花》采与《破城》相似的写作风格,但文笔简洁,功底深厚,可谓自成一家。

此文在原创网上分数不高,留言也不多。可能因为一来浮雅的窝不在晋江,二来这里也缺少为作品推波助澜的人,所以才会造成如此冷清的局面。而看浮雅的留言,似透露了些许对在晋江贴文的失望。

的确,自己的作品没有回应是件痛苦的事,更何况一部好作品。因此本着对《烟花》一文的欣赏,我写下这篇长评,希望能为浮雅及其作品做个推荐,顺带对文章挑点小刺。

曾问浮雅要鲜花还是要砖,结果回答是两个都要。笑……

我觉得,鲜花的确看的舒心,并且能带来人气,但却是镜花水月。真正为浮雅好,想要大人不断进步的,还是非砖不可。只要大大能察缺补漏,以你的水平,我并不担心将来没有好文出炉。因此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厚着脸皮撤花给砖。

闲话到此,进入正题。

通观全文,今天我这砖只砸一点。

一小受众小攻,《烟花》写的极是煽情。在七万字的篇幅中,主角白泠与龙觞、嘉侑、轩辕铭、怀砂四人的缘起纠葛,被完整地融入敌我双方国仇家恨中。不同的背景立场,规划出迥异的人物冲突,让故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这样的文章构思相当不错,可问题是,作者煽情煽得有点过了。

我这里说的“过”,并非指人物言语上的不妥,或者有任何的纯感官文字出现。而是指作者为了“言情”气氛的突显,而营造出的某些情节,模糊了人物本身的性格刻画。

在这里探讨一个问题———对小说人物的刻画和小说情节的安排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在我的概念里,考察一篇小说是否上档次,文笔情节和人物描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但真正的经典文,往往并非在文笔和情节上取胜,而是人物性格刻画上的成功。一篇好的小说,离不开对小说中人物性格情感的探讨。当文中的角色立体丰满起来时,小说也已成功一大半了。

举个例子:加缪的《局外人》,情节并不复杂,描写也趋于单调,可这篇小说凭着对主人公莫尔索的成功心理刻画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存在主义小说的经典篇章。而莫尔索世界边缘人的处世观反过来决定了情节的设置和文章的基调。

看近点,我们来说说余华。他的早期作品,将故事情节作为小说重心。而如今,他则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过渡,我们在他的文中所见更多的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正是这一区划,立时使他提升到了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行列。

扯得有点远,我们再说回来。

写耽美言情这般娱乐性的小说,是否需要采用那般高要求,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我想总是公认的,那就是,小说中人物刻画极其重要,而情节设置是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所服务的。

拿《烟花》中几大人物,做一个具体分析。

白泠,虽是越彀“第一美人”,但淡泊睿智。在长久诽言诽语的压力下,仍能压抑下自己的感情,尽心辅佐幼帝。在国家处于风雨飘摇时,以微薄的肩膀担负起整个帝国的命运。说实话,这样的人物设定相当诱人。可是文章里有些情节,却怎么看怎么不像这样“睿智”的人会做出来的。比如暗巷遇敌,比如轻信怀砂“不信任”的断言,淋雨那段,被龙觞带回冰国后的一时柔情,以及最后“轻轻撩拨以求死”的方式。当然,大大可以说我想塑造的角色就是这般优柔寡断或者软弱而敏感,可问题是文章开头对他的描写,向读者传递的信息似乎并非如此。

其实这个毛病在怀砂的塑造上体现的最明显。从头看到底,总觉得这个人物的思想有点混乱:他爱白泠,被一顿鞭打后却开始忠君忠到十足十?剑都架在白泠脖子上了都无法下手,过了两天却会同意他以死亡来换取嘉侑生存的要求?当然,这些情节上的矛盾可以解释为这个人物心里矛盾的展示。可问题是,写矛盾也是要有伏笔的。他的心里究竟如何转换,总要给读者一点提示不是?若没有,我便只能将之理解为为了情节而情节的硬伤了。

嘉侑虽然只有十五岁,可是从文章开头,作者便将其设定为一个冷眼看世,具有超越自己年龄智慧的小皇帝。可是这样一个角色,到最后居然会在成功逃脱的关头,拔刀刺龙而白白牺牲。这般有勇无谋的短视行为,我不知道该解释成作者想要结文而显露的仓促,还是这从来便是作者心目中为其设定好的性格?如果是前者,那是写文的态度问题,如果是后者,那这般前后矛盾的性格,伏笔又在哪里?

整篇小说,言情的片断一幕接着一幕,无论白泠说什么做什么,走到哪里,都会有各种包含着言情元素的场景出现。当然,这样的小说的确好看,因为我们原本就是来看一帮帅哥“谈情说爱”的。可问题是,你小说中的情节已经驾驭了人物本身,人物性格随着情节而不断游移变化,看到最后,情节是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却将人物的塑造毁去了一半,这就有点捡芝麻扔西瓜了。

揣测一下浮雅在写文前的构思过程,也许是这样的:有了一个主题后,脑中不断浮现各个煽情的场面,然后把人物往里面填。
这样的构思方式,往往造成人物为情节服务,为了情节而情节的弊病。

建议将来写文,大大可以转换一种思路:脑中先想好自己要塑造怎样的人,他有什么性格,然后再来想情节。想出情节后,将人物代到那个场景中去看看,以他那样性格的人,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不要心疼,再好的情节都删了吧,另外再想,直到真正符合你小说人物的情节出现。

平心而论,这样的创作是比较累人的,也考验作者的耐心和真实水平。可是看了《烟花》,便知你的文章已经浑然与那些小白文是两个档次的了。既然已经有了这般功底,那我说为何不对自己再提高一点要求呢?

集中火力,只砸一点,其他小细节上的不足之处,我在每章后的跟贴已经指出,这里便不再叙述。对浮雅的文章相当欣赏,所以“爱之深,责之切”,在鸡蛋里挑骨头。砖敲的有不妥当之处,还望浮雅指出,咱们交流交流。

最后加一句,并非是砖,只是最近自己写文的心得,想和大大探讨而已。

文章的开头就像一个作者持刀在西瓜上下的第一个切口。私以为,这个切口要小。因为“小”,所以容易把握,再加上好的文笔,便能够吸引人。观《烟花》,开头从菖蒲引入,我觉得这一刀便是切得又小又好,在此赞一声。

同样的,人物描写是不是也能运用“切口原理”呢?人物性格都是多侧面的。刚上场时,对人物切上一小口,随着故事的深入,再慢慢将其性格的多面曝露出来。之所以会这般想,是因为看多了现在的文章,一上来主角的形象便“高、大、全”,好像天下什么好事都被他一人占尽了。这样一来不仅让读者迅速为角色套上了框框,更甚的,是作者在写后面的故事时总觉被局限了,在人物的描写上施展不开。不知大大有没有这种感觉?笑……。

最后的最后,再闲话一句:低分出好文,这个规律我在晋江屡试不爽。

相关知识

老舍笔下的人物塑造课件.docx
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
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方法
塑造人物的6种方法
红楼梦人物塑造解读.doc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百合花茹志娟的人物塑造 免费文案+PPT模板下载
沙耶之歌
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映衬、反常和错位:《百合花》人物塑造艺术探微

网址: 人物塑造耶?情节塑造耶?——砖砸浮雅《烟花》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0556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从小花到宇宙:贾九峰《从窗台的花
下一篇: 《山花烂漫时》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