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教学有方】让数感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由张齐华“小数的初步认识”引发的思考

【教学有方】让数感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由张齐华“小数的初步认识”引发的思考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2 11:06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课中,数感的培养包含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培养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张老师如何巧妙地通过层层深入的三步,帮助学生实现数感的培养。

1

“画”出数的表征

教师的教无法替代学生自己的建构。所以,张老师放弃了教材上“简单告诉”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借助图形画出对于0.3元的理解。学生在尝试用图形画出0.3元的表征的过程中,有了一次深人思考的机会:

应该用什么图形?又该怎样表征?用长方形还是圆形比较好?是把1元平均分成3份找出其中的1份,还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

学生经过思考呈现了许多不同的个性化的表达方法,学生之间更是借助这些不同的表征方式,进行了精彩的交流与讨论,从选择到推敲再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实现了对于0.3元正确的表征,也丰富了他们对于小数的感性认识。

2

“辨”出数的意义

张丹老师在其所著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将数的学习归为四个方面:

在对具体情境中数与数量、数量之间等关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数的意义,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仅仅引导学生用图形表示数,丰富对于小数的感性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抽象帮助学生建立对小数的理性认识。

“刚刚我们是把一个图形看作1元……如果把这个长方形看作1米,涂色的这3份表示多少?”

“长方形除了可以看作1米,还可以看作什么?”

“如果我们把所有单位都去掉呢?”

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了深人的辨析,这个长方形可以是1分米、1天、1千克,重要的不是每份是多少,而是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十分之一或十分之几来表示,而十分之几就可以表示为零点几,辨析讨论的过程中,看到张老师引领学生迈出了数感培养时坚实的第二步,即从小数的表征到小数意义的抽象

3

“用”出数的关系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一位小数,如果是两位小数,比如张老师的身高是1.72米……1.72米又该如何表示呢?”在小数的数感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张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而学生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将这个两位小数进行表征的层次,而是在表征的同时开始了对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他们发现,7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2厘米就是把刚才的1小份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

我们可以看到基于这一简单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进行了并不简单的思考,他们如此清晰地梳理了小数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于数的感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从而促进了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吴卓︱江苏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摘自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6

相关知识

【教学有方】让数感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由张齐华“小数的初步认识”引发的思考
大班《认识“﹥”、“﹤”和 “=” 》数学教案(通用6篇)
怎样在课堂上讲国画荷花的画法教学过程?
写字课教学设计(15篇)
《中华英才》:(华迎)让祖国的希望之花更加绚烂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写字课教学设计15篇
微课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模板13篇)
微课的教学设计
《画杨桃》评课稿3篇

网址: 【教学有方】让数感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由张齐华“小数的初步认识”引发的思考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8981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教学有方】图形与几何内容常用的
下一篇: DeepSeek 赋能智慧教育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