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9日
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迎来了
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盛事
200多名海外徐氏宗亲齐聚三华村,参与“根脉相连·情系三派”寻根活动。 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长者,也年轻靓丽的“洋面孔”。 他们都带着一颗炽热的归乡之心,寻找血脉深处共同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当天上午9时,三华村牌坊前锣鼓齐鸣、醒狮腾跃,徐氏后人迎接海外徐氏宗亲,并为他们佩戴象征“血脉相连”的黄围巾。 来自新西兰的徐氏第31世孙感慨道: “家谱里记载,我们的先祖徐肇开从这里离开家乡。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里,感受到家族历史的厚重。 ”“寻根路就是回家路,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我会用心感受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有海外徐氏宗亲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海外徐氏宗亲们来到徐氏大宗祠,在这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祠堂内,他们恭敬礼拜先祖,倾听徐氏宗族的历史,并在祠堂前拍摄了跨越多代人的宗族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海外徐氏女孩说道,“以前觉得族谱只是老故事,但现在我知道,我的名字会和爷爷,和这座村子一起,留在下一页。这意味着我和这座村子的故事会被永远铭记。”一位年轻的海外徐氏后裔用手机拍摄祠堂全景,“祖父因身体原因无法返乡,我要把360度的祠堂‘搬’回奥克兰给他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仪式后,海外徐氏宗亲们前往福源徐公祠观看三华小学武术、醒狮、民乐队等表演,走进福元徐公祠了解三华村历史,并品尝马蹄糕、水圆仔、清明角等传统茶点。来自新西兰的徐氏家族第34世代子孙江文舜和江文懿一起用小提琴演绎了《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来之前特意练习了三首中国的曲子,其中就有《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说的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江文舜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是徐氏宗族的千年发源地,自北宋元丰年间开村至今,保存了22座明清祠堂、水仙古庙等古迹,承载着徐氏家族“忠孝仁义”的家风传承。海外徐氏宗亲(以新西兰分支为主)多为清末民初移民后裔,其先祖徐肇开等人在海外艰苦创业,成就斐然,但始终心系故乡,多次捐资支持家乡建设。百余年间,海外宗亲始终保留着对祖籍地的文化认同。
“这次回到三华村,感受到了家乡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这里找到了深深的归属感。”有海外宗亲表示,这次的活动不仅是回归寻根的文化之旅,更是一种感情的连结与传承,希望未来能够保持与花都三华村的紧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街三华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族谱修编、寻根交流等活动强化血脉联系。下一步,将继续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海外宗亲与故乡的情感纽带,展现三华村的历史底蕴与宗族凝聚力,加深两地人文文化交流,吸引更多乡亲回乡投资,支持家乡事业的发展。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图文:罗莎莎、张彬 通讯员:刘研
编辑:花小萌
“花都融媒视频号”内容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