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下面小编整理的《梅花》教学设计架势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梅花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由物到人领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
四、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格。
五、教学步骤:
(一)兴趣导入
1、引言(PPT1)。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我们来认识梅花。
2、简介梅花(点击PPT2、3、4,出示梅花图):梅花多为白*、粉*、红*、紫*、浅绿*。湖北地区2至3月开花。武汉磨山有座梅园,每年梅花开放季节都会举办“梅花节”。大多数的花都是在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开放(春暖花开),而梅花却不一样,它不畏寒冷,越是天寒地冻,它开得越好,它是最有骨气的花!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曾经被定为我国的“国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而,梅花为历代诗人所吟诵。
3、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赞美梅花的诗中,王安石的《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点击PPT5、6)
2、介绍作者(PPT7)
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抚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积极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他的诗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艺术造诣极高。
请打开书P125,生自由读,边读边学习生字,指名读、领读、记字形。
3、讲解生字(PPT8)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为”是多音字,因为的“为”,在这里读作wei,另外一个读音“为什么”的“为”;诗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hù,不读shǔ。
“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换偏旁(梅);讲故事(寒:房子里一个人,身上盖了一层又一层的草,还是结*了。表示寒冷。);两个部分组成的合体字(雪);象形字(角)等方法记字形。“枝”字的读音是翘舌音。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生字卡片去拼音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4、理解词语(PPT9)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诵读,结合看投影、图画,让学生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语,大概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5、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PPT10)
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再让学生自读诗句,反复读诗文,逐句把诗文读通,读顺,达到正确、流利,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节奏。对诗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PPT11)
《梅花魂》教学设计2
梅花魂:一篇关于爱国情怀的深度解读
这篇以《梅花魂》为题的教学设计,围绕着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外孙女的教育,将对梅花的喜爱与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细腻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情系故土的精神风骨。
一、导入部分:以诗歌唤醒情感共鸣
教学伊始,通过复习重点字词,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接着,齐声朗读王安石的《梅花》,诗歌中“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形象,以及“暗香浮动”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绪引向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质,为后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勾勒故事脉络,引发情感共鸣
在学生初步感知梅花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课文录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通过梳理围绕梅花展开的五件事:教读诗词、珍爱梅图、落泪思乡、赠送梅图、送别手绢,清晰地勾勒出故事发展的脉络。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老华侨借古诗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为后面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埋下伏笔。最后,通过讨论文中三次“落泪”的场景,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老华侨深沉的爱国情怀。
三、小组合作,交流评析:细致入微,品味语言魅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教学设计中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学生通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分享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在互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对比阅读,体会用词精妙
针对“外祖父对梅图的珍爱”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了对比阅读的环节。通过比较“分外爱惜”和“很珍惜”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分外”一词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深刻理解老华侨对梅图的珍爱之情,以及这份情感背后所蕴含的对祖国文化的深深眷恋。
2. 抓住细节,品味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关注老华侨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例如,当“我”不小心弄脏梅图时,老华侨的“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等一系列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珍爱梅图、爱护中华文化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3. 层层递进,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内涵
对于文中关于“梅花秉*”的描述,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自然属*;接着,引申到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品质;最后,上升到老华侨对外孙女的期望和教诲,希望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样的层层递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内涵,以及老华侨的爱国情怀。
4. 关注细节,体会情感寄托
教学设计中,还引导学生关注老华侨送别时赠送“绣着血*梅花”的手绢这一细节。白*的手绢象征着纯洁,血*的梅花象征着祖国的深情厚谊,老华侨将这方手绢送给外孙女,也寄托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以及希望外孙女能够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的殷切期望。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能够进一步体会老华侨的爱国情怀,以及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五、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最后,教学设计还安排了课后延伸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搜集与梅花、思乡有关的诗词,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并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总而言之,这篇教学设计以清晰的思路、丰富的活动、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老华侨的爱国情怀,并将其与中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
《梅花魂》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全班齐读课文。
提出问题:在初读课文并理解课题之后,你希望进一步了解哪些内容?
梅花魂的概念是什么?
梅花有哪些特*?
课文主要围绕梅花讲了哪些事情?
三、小组讨论,互动交流。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组自学,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汇报。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汇报成果。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梅花的冷艳和幽香:冷艳指花朵既美观又高雅;幽香指香味清淡而持久。这些特*描绘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漂泊他乡:指生活和工作的不稳定*,经常在外地奔波。 葬身异国:意味着死后埋葬在外国,即使死后也不能回到祖国。 文坛:指文学艺术界。 颇:非常,用来形容某人享有很高的声誉。 古玩:指古代传世的器物,通常非常贵重。 玷污:弄脏,污损。 杭绸:杭州产的高质量丝绸,非常珍贵。 骨气:指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退让。 秉*:指一个人的*格和品*。 隆冬:冬天最寒冷的时期。 无所谓:表示不在乎或不重要。 眷恋:深深地留恋。
课文围绕梅花讲述了五个主要内容,有的是直接描述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例如教导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然后因为不能回国而流泪大哭;有的则通过表达对梅花的热爱间接反映了外祖父的爱国情感,例如他对一幅墨梅图的钟爱,并在离别前把它送给外孙女,以及在启航前把绣有梅花的手绢送给她。
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老人对梅花深厚的情感和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在异国他乡流露出来。
引导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探索外祖父对梅花的深情以及对祖国的眷恋,使学生们理解和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同时,学生们将了解课文如何通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结构进行叙述,并通过情感表达来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并通过此理解他对祖国的情感。
分析课文如何实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描述,以及他如何通过对梅花的热爱表达对祖国的情感。
教学工具的使用: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审题质疑,了解内容。播放《红梅赞》,学生们是否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梅花的特点。学生们分享对梅花的观察和感受。
引入课文《梅花魂》。出示课文标题,引导学生猜测内容和主题。
课文分段解析。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分为三段,每段内容是如何围绕梅花叙述外祖父的故事,并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情感。
讨论外祖父对梅花的情感。板书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强调外祖父的家国情怀。
探究作者的情感表达。学生通过课文找出外祖父哭泣的原因及相关句子,理解他对家乡的思念。
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象征意义。学生分析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和珍爱,以及梅花象征祖国纯洁的意义。
探讨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护。分析外祖父对墨梅图的态度,理解其中蕴含的祖国情感。
学习梅花的品格和气节。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其精神内涵。
对比其他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学生讨论课文中外祖父与其他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的共通之处。
这样一来,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课文《梅花魂》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深入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及其背后的祖国情感的表达。
《梅花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其所象征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写梅花的诗词。
学生学唱歌曲《红梅赞》《我的*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 导语引入:
同学们,四季更替,带来不同的花卉盛景。其中,傲立于严冬的梅花,以其坚韧高洁的品质,成为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 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 过渡: 梅花的美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也勾起了作家陈慧瑛对身在异乡的外祖父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 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 你在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2. 自学体会,动手圈画重点句段。
3. 读句交流,谈理解。
4. 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 过渡: 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揭示了这一谜团?
2. 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这段话传递了哪些信息?
(2)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人的敬佩之情。
3. 回顾*历史上其他有气节的人物。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3)齐读。
相关知识
《梅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5篇)
《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
《元宵节》教学设计(精选5篇)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精选5篇)
编花篮声音乐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编花篮教学反思(精选5篇)
养花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网址: 《梅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86138.html
上一篇: 如何通过《梅花》古诗教学点亮孩子 |
下一篇: 班级文化建设交流:铸梅花品格,建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