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毛竹笋用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毛竹笋用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1 00:53

毛竹笋用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毛竹笋用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毛竹笋用林培育是指以竹笋为主要目标产品的一种经营类型,按照竹笋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冬笋型、鞭笋型和春笋型等。因笋用林经营产量高、效益好,近年来,在南方各主要毛竹产区得到快速发展。

毛竹笋用林培育技术是以竹笋安全生产为基础,涉及土壤、水分和竹林结构管理等技术措施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在这个技术体系中,水肥管理和竹林结构管理是冬笋和春笋丰产的基础,竹笋合理采收是实现以冬笋、春笋为主要目标产品的重要技术途径。

1.冬、春笋型笋用林的立地条件

毛竹笋用林基地建设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①立地 应选择在坡度平缓、土壤深厚肥沃、水湿条件良好、通气排水优良和光照条件好的山谷平地。

②交通方便 毛竹笋用林经营集约度高,无论产品生产还是销售,都需要有比较方便的交通条件,才能保证竹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③临近水源 临近水源,以便孕笋期、笋期进行灌溉。

④防止污染 竹笋作为一种蔬菜,栽培时应保证其食品卫生质量。要远离有污染的地区。避免灌溉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

⑤规模与设施 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必须形成一定规模经营的笋用林。一般经营区竹林面积不少于50hm2,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设施(道路、水分灌溉设备)的功能,降低生产成本。

2.冬、春笋型笋用林施肥管理

从养分资源出发,针对不同土壤和肥料效应的时空变异规律,将土壤养分的供应持续调控到竹林所需要的适宜水平。将土壤养分快速检测结果作为追肥的依据,并结合施用有机肥,以达到土壤的各种养分平衡的目标。

(1)施肥原则

调控施用氮肥,监控施用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根据竹笋目标产量,通过养分平衡的计算初步确定总用肥量,并确定底肥的用量。考虑到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可利用快速简便营养诊断技术确定追肥用量。对施氮量较大的地区,可降低氮肥用量,减少污染;对施氮量不足的地区,可有效地发挥氮肥的增产效应。

(2)施肥模式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和养分施肥调控技术,按照竹林大小年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用肥量N:P:K=6:1:2。按30%有效量计算,1度竹林施肥量为150kg/亩,其中春笋大年施肥量占30% - 40%,冬笋小年占60% - 70%,发鞭长竹肥占总用肥量的75%以上。

(3)施肥技术

①施肥时间 以冬笋为主的毛竹笋用林施肥主要时间是每年的4-5月和8-9月。而4-5月最佳时间是毛竹换叶结束。新生长叶长到2-3cm(幼叶期)。

培育鞭笋的林地应施用发鞭肥。第一次是在6月中旬,每亩施入氮、磷、钾复合肥50kg,开沟施入土中。第二次是在7月上旬,每亩施人人粪尿约2500kg(50担),加水1倍,泼浇林地。第三次是在8月底,每亩施人复合肥或竹笋专用肥50kg。

②施肥方法 发鞭长竹肥,应采用沟施法或伐蔸施法,严禁使用撒施法。推荐使用沟施法;笋芽分化肥,采用撒施法,结合除草松土翻入土层。采用以上方法时,要注意不能将肥料直接施用于竹鞭、竹根和竹蔸上,以免烂鞭、烂根。

③肥料组成和用肥量 毛竹春笋小年的幼竹期(4月中旬至6月),氮肥推荐量为180 - 240kg/hm2,磷肥推荐量为30 - 40kg/hm2,钾肥推荐量为60 - 80kg/hm2(模式施肥,下同);笋芽分化期(8-9月),施肥N:P:K以2:1:1为好,施肥总量推荐量为80 -98kg/hm2。

3.冬、春笋型笋用林水分管理

(1)水分管理模式

笋芽分化期至冬笋期,山地黄红壤的中壤土,若连续干旱15 - 25天,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5%以下,需进行1次灌溉。灌溉后耕作层(30cm)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5%以上。

(2)水分管理技术

冬、春笋型笋用林对水分的要求高,通过灌溉措施,可以弥补降水的不足和时空上的不均,保证适时、适量满足竹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可以采用自然水源或建池蓄水,然后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压力进行喷灌。从引水灌溉经济合理性出发,要考虑3点:一是实施灌溉的竹林附近具备水源;二是水质无污染,符合竹林灌溉的要求;三是通过较简便的引水措施能够到达相应的位置,满足灌溉的需要。

若采用建池蓄水,蓄水池的大小和数量主要取决于水源流量与需要灌溉的竹林面积。当水源充足时,一般灌溉1300m2的竹林配1m3的蓄水即能满足需要;若水源较小,蓄水量则应适当加大。一般要求蓄水池一次蓄水能在48h内完成,以便充分发挥灌溉效率。当需灌溉的竹林面积较大,需蓄水量很大时,可以按灌溉区域分别建池蓄水。要特别注意的是,应根据使用水源的类型(山涧、河流、水库、池塘等)、竹林相对位置的出水量,特别是干旱季节的供水量和水头落差,来选择使用喷灌系统或漫灌系统。

竹林灌溉是利用蓄水池中水的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进行喷灌.因此蓄水池的位置应选在地势较高的山顶或山脊上,与实施喷灌的竹林问的落差要达10m以上,以便产生足够的工作压力。当然,建造水池用的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需要搬运,交通因素可以一并考虑,但绝不能因为贪图方便而过多地损失水头落差,导致工作压力不够而无法进行喷灌。

4.竹林结构动态管理

毛竹冬、春笋型笋用林立竹密度以140 - 180株/亩为宜,平均胸径9cm以上,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1:1:1较佳。对于原有竹林密度较小的,应通过2度竹的留养逐渐提高立竹密度。

农民通常认为密度在120株/亩发笋多、产量高,140株/亩以上的竹笋产量低。事实上,在冬、春笋型的笋用林经营上要求:适当提高密度,从现有的120株/亩逐渐提高到140~160株/亩;年龄结构型年轻化,达到1度、2度、3度竹比例在2:2:1。只有调整立竹结构,冬、春笋的产量才会进一步提高。

5.地下鞭系统的管理

通过施肥和林地翻垦等经营措施,竹鞭生长旺盛,容易形成大量的长鞭段。此外,受竹鞭生长趋性的影响,部分竹鞭形成跳鞭,不能深入土中。因此,必须通过合理清除老化的竹鞭和断鞭、埋鞭等措施进行地下鞭管理,控制竹鞭生长,优化竹鞭系统结构。

(1)埋鞭

竹鞭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土中,缩小了吸收营养的面积,造成营养不良,笋芽分化减少,而且严重影响竹笋单株重量和质量。用埋鞭和覆土的方法均可调整竹鞭分布,促进竹笋单株重量增加,并改善外观形状。埋鞭方法:埋鞭时先掘宽20cm的沟,将竹鞭置于其中,鞭梢向下,先覆土8 - 10cm,然后踩紧,再将挖起的深土埋上。埋鞭的深度一般以20 - 25cm较好。

(2)断鞭

断鞭是一种鞭梢处理方法,一般可结合采挖鞭笋进行。断鞭一般在7-9月进行,10月以后断鞭不易再抽发新鞭,断鞭措施即应停止。为使地下竹鞭分布均匀,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幼、壮龄鞭段所占比例大的竹林断鞭宜短,可以迅速增加发笋鞭段;老龄鞭段所占比例大的竹林断鞭宜长,以促进生长,调节竹鞭的生长势。在新、老鞭比例适中的情况下,粗壮鞭断鞭要短,细弱鞭断鞭要长,因为粗壮鞭若断鞭长,所留部分短,新鞭长势太弱,无法形成强壮的发笋鞭。只有壮鞭短断,弱鞭长断,才能形成良好的发笋鞭段。

(3)培土

培土是笋用竹林经营的一大特点,浙江地区的竹农把它当成一项主要培育措施来抓。培土后土壤疏松深厚,可以延长竹笋在地下生长的时间,保持竹笋的鲜嫩,同时增加竹笋的粗生长和高生长,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每年一次性培土厚度不宜超过10cm,一般培土约5cm。培土可结合施肥进行,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后培土覆盖,能促进肥料分解和防止肥料的流失。培土用土最好就近取材,可利用竹林周围的土,也可利用低洼地区挖沟时的土,这样既减少了用工,又有利于竹林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春笋主要用于加工清汁笋,则不应培土或少培土,因为培土后春笋单株重增加且笋体变长,不利于加工。

6.冬、春笋采收

竹笋采收应做到适时、适度和适对象。以达到提高经济收入、科学调整竹林结构和促进营养分配的目的。

(1)冬笋采收

①开穴挖冬笋 从10月中旬开始,在孕笋竹株的周围仔细观察,一般地表泥块松动或有裂缝、脚踩感到松软的地下可能有冬笋,用锄头开穴挖取。

②沿鞭翻土挖冬笋 先选择竹株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孕笋竹,根据与第一轮枝相垂直的方向判断去鞭方向。可以先在基部附近浅挖一下,找出黄色或棕黄色的壮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笋进行采收利用。沿鞭翻土挖笋还可参考“下山鞭,鞭长、节长、笋少,上山鞭,鞭短、节短、笋多”的经验。

③全面翻土挖笋 结合冬季松土施肥,对竹林进行抚育垦复,深翻20cm左右,切忌大块翻土,以防鞭根损失和折断。翻土时见有冬笋,则可一次性挖掘。

小贴士

可以根据以下实践经验采收冬笋:

“先看竹叶后挖鞭,碰到芽头尖,嫩鞭追后老鞭向前牵。”即在竹叶浓绿稍带黄叶的大年竹周围找竹鞭,挖到带尖笋芽,若为嫩鞭往后挖,若为老鞭向前挖,则一般能挖到冬笋。

“老鞭开叉追新鞭,追到十八步边。”即老竹鞭的末梢新发的竹鞭在第18节左右(约80cm),一般有冬笋。

“找不到鞭,春笋洞边。”即找不到竹鞭的时候,可追挖春笋笋穴内的竹鞭,一般在往年出春笋的附近就有冬笋。

“青鞭笋两头。”即青色粗壮的跳鞭,在出土前和入土后的30cm左右,一般有冬笋生长。

采取以上方法进行冬笋采收,应注意的事项为:不伤损竹鞭、鞭芽和鞭根,并覆土,更不能挖断竹鞭;同一竹鞭可能会长出2-3个冬笋,可以全挖或挖大留小,促进小的笋芽发育成大笋;采取全垦方法挖笋之前,林地应适当补充肥料,以促进其他笋芽孕笋萌发。

(2)春笋采收

一要挖笋及时,二要注意质量和重量。一般以出土后笋高5 - 10cm时挖取最好,此时笋质优、笋体重。挖笋时还要注意将竹笋整体挖取,以提高竹笋重量和利用率,并注意切勿伤断竹鞭。还可以结合边挖春笋边施肥,即挖取春笋后就在笋穴中放100g左右复合肥,及时补充营养,但复合肥不要接触到竹鞭,以免竹鞭腐烂。

(3)鞭笋采收

毛竹鞭梢生长与发笋长竹交替进行,在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里,大年出笋多,鞭梢生长量小;小年出笋少,鞭梢生长量大。挖掘鞭笋后,竹鞭两旁侧芽会萌发成新鞭,一般3条以上,肥分充足的林地多至十几条。

①鞭笋挖掘时间 一般在6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挖鞭笋。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鞭笋产量高峰期,雨水充足,气温高,竹鞭的生长速度快,月生长量达140cm以上,整个生长季节一般可达3-4m。挖鞭笋期间,一般隔天进行采挖。若遇雨天,见不到林地裂隙,可延迟1-2天。

②鞭笋采挖方法 在鞭笋挖掘季节,只要在竹林里发现地表有裂隙,就可用锄头往下挖。一般从裂隙的两边往下挖,这样可以避免伤鞭笋。发现鞭笋后,扒开鞭笋两侧的土,用锄头挖断秆基后取出即可,切不可劈裂竹鞭。

③挖鞭笋时的注意事项

A.挖掘鞭笋的林地,必须为集约经营的笋用丰产林地,且在高标准的肥培管理前提下进行,要施好“发鞭肥”,否则不能挖掘鞭笋。在不是集约经营的笋用林挖掘鞭笋,将会造成掠夺性经营,破坏地下鞭系统,造成竹林减产。

B。鞭梢沿山坡方向穿行不掘,横鞭要掘,俗称“关门鞭”。

C.“梅鞭”以埋鞭为主,挖掘为辅;“伏鞭”以挖为主,埋鞭为辅。

D.鞭笋挖掘后的穴要覆浮土盖平,用脚踏实:

E.如遇高温干旱季节(一般8月上旬),应暂时停止挖掘鞭笋,待高温干旱季节过去后再挖。

F。竹林空隙处少挖,土层深厚处不挖掘。

G.鞭笋的挖掘长度不宜过长,可食用的嫩梢一般为30cm左右。若挖掘过长,一方面有一部分因纤维含量过高不能食用,另一方面造成竹鞭的自身营养损失。

7.毛竹笋加工

毛竹的冬笋有笋衣的保护,在冬季可以贮存较长的时间,放在阴凉处即可。

春笋采收后应及时剥去笋衣,码入大锅中,上面适当压上重物,煮6h以上,取出滤干水分,放入压榨箱内压榨成扁平状,取出晾晒干即可制成笋干。春笋也可加工成各种半成品,如笋丝、笋片、清水笋等,或加工成即食成品。

相关知识

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
毛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
筇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pdf
林竹资源保护培育研究所开展绿竹笋用林高效培育技术推广与示范工作
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技术.doc
毛竹笋生物学特性
乐昌市举办2024年毛竹林高效培育和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
毛竹笋能吃吗 毛竹笋的功效与作用 毛竹笋怎么做好吃
毛竹笋
花毛竹笋

网址: 毛竹笋用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8310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毛竹栽培技术规程
下一篇: 富阳:举办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利用培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