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1283:国兰的精神:香、清、正、雅、静、和

1283:国兰的精神:香、清、正、雅、静、和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7 06:28

——香清正雅静和,六字真言照古今

概述:国兰的这六种精神特质是在我国悠久的兰花文化历史中,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等的品析、感悟和传承,逐渐总结和凝练出来的。六字真言,照见东方心性。从《诗经》郑风到宋人兰谱,从东坡题跋到白石画稿,这六字如六盏明灯,照亮中华文明最幽微的精神秘境。在这个信息喧嚣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国兰醒世:以香养德,以清明目,以正立身,以雅修心,以静生慧,以和致远——如此,方能在红尘万丈中,活出草木的尊严与诗意。

古代文人的集体诠释

自春秋时期孔子以兰喻德“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屈原以兰明志“纫秋兰以为佩”以来,兰花的品格逐渐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宋代黄庭坚在《幽芳亭》中系统区分兰蕙,进一步深化了兰的审美标准。明清兰谱《艺兰杂记》、《兰蕙同心录》对瓣型、香气、叶姿的品评,为“六字真言”提供了技术性框架。

兰文化的精神符号化

“香”对应兰的幽远芬芳,象征德行远播;“清”体现其素洁无垢,隐喻心性澄明;“正”强调花姿端方,类比君子风骨;“雅”融合其形态与文人审美;“静”呼应其生长环境的超然;“和”则体现兰花与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这些特质通过历代诗词、绘画、哲学论述逐渐凝练为共识性符号。

现代机构的系统总结

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自1987年成立后,在推广兰文化过程中,对传统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例如:分会主办的《中国兰花》杂志及历届兰博会中,常以“香清正雅静和”概括国兰的文化内核;

2019年北京世园会兰花国际竞赛以“兰香清远、德音孔昭”为主题,进一步强化了六字真言与时代精神的关联;

2024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兰展通过铭品展示与科普解说,将六字真言作为传播核心。

学术与产业的共识

植物学家与兰文化研究期刊《中国兰花》编委会在文献中多次引用六字真言,将其视为国兰美学与伦理价值的标准表述。这种概括既符合传统文化语境,也适应现代兰花产业对品种鉴赏与精神象征的双重需求。

总之,“香、清、正、雅、静、和”六字真言是中国兰文化千年演进的结晶,由历代文人、艺兰家、学术机构共同塑造并推行。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通过学术研究、展览推广与媒体传播,使其成为当代国兰精神的标准表述。下面将围绕该话题展开论述:

香:自古以来,兰花就有“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 等美誉,其香独特,时有时无,清冽而不浊,醇正而幽远。如孔子曾有“兰当为王者香” 的论断,体现了兰香的独特与尊贵。

香者,德之远闻。一茎幽芳,穿堂过院不入俗尘;三分清气,透纸越千年犹在鼻息。国兰之香,不是浓艳的献媚,而是君子德行的无声漫溢——生于腐殖却无浊气,藏于深谷仍播远馨,恰似文明长河中那些寂寞而高贵的灵魂,用精神之香标记历史的刻度。元·余同麓在《咏兰》一诗有云:“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国兰即便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幽僻深林,也毫不吝啬地散发着清幽之香。这香,恰似君子的品德,不张扬、不浓烈,却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醇厚迷人。它不随波逐流,不刻意迎合,以最本真的芬芳,默默征服着世人的心灵,成为了坚守内心、不为外界所动的精神象征。

清:董必武曾说:“兰有四清,气清、色清、姿清、韵清。”古人也常借兰表达脱俗避世、清高不染等思想,以兰的清作为一种审美境界和人生追求。

清者,心之本色。翠叶凝霜白,素心映月明。郑板桥画兰,偏以焦墨写瘦石,衬得兰草愈显清刚;八大山人绘兰,常留大片虚空,独留一花凛然自立。这种“清”,是王维“空山新雨后”的透彻,是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澄明,更是郑思肖画无根兰的孤绝——宁抱寒枝死,不染浊世尘。清者非寡淡,是在混沌中守住生命的原色。

清,是国兰与生俱来的气质。其叶片修长而挺拔,翠绿的色泽宛如一泓清泉,澄澈而明亮。它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君子,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身姿始终傲然。无论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中独自生长,还是在繁华都市的庭院中供人欣赏,国兰都能保持那份纯净与高洁,不被世俗的污浊所玷污。正如东晋时期的诸多文人雅士,他们厌倦了官场的钩心斗角,毅然选择隐居山林,与兰为邻。在兰花那清新的气质中,他们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也让国兰的这份“清”,融入了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正:孔子曾言:“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张学良将军也赞扬兰花“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体现了兰花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气节。

正者,骨之峥嵘。中宫端立,剑指苍穹。一株宋梅,花瓣如矩尺量出的方圆;一丛程梅,花葯似青铜铸就的脊梁。兰之正,是颜真卿楷书的筋骨,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平仄,是紫禁城大殿飞檐划破流云的直线。这种端方不是迂腐的教条,而是如黄庭坚所言“临大节而不可夺”的风骨——根系盘曲于乱石,花茎却始终垂直于天地。

正,是国兰坚守的风骨。它的生长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堂堂正正,不偏不倚。从幼芽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起,国兰便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无论面对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严寒酷暑的考验,它都始终坚守自己的生长姿态,从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越王勾践,曾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在卧薪尝胆的艰难岁月里,他心怀复国的壮志。复国之后,他在诸山种植兰花,以兰花象征王者的尊严与正气。他在困境中坚守的那份信念,恰似国兰坚守生长的姿态,诠释着不屈不挠、正直坚毅的精神。

雅:唐代唐彦谦咏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张学良赞兰“花中真君子,风姿济高雅”,兰花叶姿优美,花色淡雅,与株型相得益彰,有清心脱俗、美而不妖的气质。

雅者,韵之天成。三分似竹,七分若仙。张岱夜航船上听雨打兰叶,写下“冷韵幽香,扑人眉宇”;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定下植兰铁律:“宁置幽岩,不居闹市”。兰之雅,是李清照赌书泼茶的闲趣,是倪瓒“只傍清水不染尘”的洁癖,更是紫砂壶上一道兰草刻痕的余韵——不争不显,却让平凡器物有了诗的质地。

雅,是国兰独有的韵味。它的花朵小巧精致,色泽淡雅素净,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月季的娇艳妩媚,却凭借自身独特的优雅气质,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与倾心。它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美,宛如一首婉约的诗词,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国兰的雅,是文化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对高雅品质的不懈追求。宋代画家赵孟坚,对兰花痴迷不已,他笔下的兰花,线条飘逸灵动,姿态婀娜多姿,每一幅画作都饱含着文人雅士的独特意趣。他以画笔为媒介,将国兰的雅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国兰的这份优雅在艺术的长河中流传千古。

静:兰花生于幽谷深林,远离凡尘,安静独立,悄然绽放,默默含香。如苏轼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就赞叹了兰花的不躁不嚣、不务张扬。

静者,气之归元。含露低眉处,天地入禅机。日本茶圣千利休在待庵茶室插一枝寒兰,成就“和敬清寂”的至高美学;中国画僧石涛在黄山云雾间观兰,悟出“一画之法”。兰之静,是陶渊明东篱下的晨昏,是弘一法师临终“悲欣交集”的墨迹,更是敦煌壁画中千年不谢的兰草纹——在时光的湍流里,静默成永恒的坐标。

静,是国兰的心境。它静静地生长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地积蓄力量,待到花期,悄然绽放。国兰从不与百花争奇斗艳,也不羡慕世间的繁华喧嚣。在宁静中,它沉淀自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的一切变化。这份宁静,宛如一潭平静的湖水,虽波澜不惊,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在那片宁静的山林中,他与兰花朝夕相伴。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宁静悠远的意境,就如同国兰的心境一般,在无声无息中,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与滋养。

和:国兰的花,如梅瓣、荷瓣、水仙瓣,开品均谦和有礼,“开花不求俗人赏,自在山林淡放香”,表现出隐逸超脱、淡泊平和的气度。

和者,道之终极。刚柔相济,枯荣同株。泰州梅兰芳植兰养戏,从兰叶的翻转找到青衣水袖的韵律;韩国李滉在陶山书院种兰传儒,以“兰菊同瓶”诠释东亚文明的共生智慧。兰之和,是阴阳相生的太极图,是古琴曲中的泛音与按音,更是大山深处绝壁上兰与云雾、苔藓、岩蜂共舞的生命交响——在差异中见圆融,于对立处得大同。

和,是国兰宽广的胸怀。它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不争不抢,包容万物。无论是与嶙峋的山石相依为伴,还是与潺潺的清泉相互映衬,国兰都能完美地融入其中,形成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卷。它的存在,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和谐之美,也让我们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在古代的园林中,常常能看到国兰与假山、池塘、翠竹等元素巧妙搭配,构成一幅动静相宜、和谐共生的美景,体现着古人对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山涧寻幽境》

在花卉的广袤天地间,国兰凭借其别具一格的风姿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傲然挺立,成为独特的存在。其精神,被凝练为“香、清、正、雅、静、和” 六字,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脉络与精神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另外,国兰它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象征。它以“香、清、正、雅、静、和” 的独特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世界,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在国兰的精神指引下,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力量,传承这份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瑰宝,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2025年2月26日于国香居

说明:本文配图兰画是由周忠树先生提供!

周忠树,江苏铜山人。艺名“泼墨道人”、“愚木”。原铜山美协副主席,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铜山美协顾问。擅国画山水、花卉。尤精画梅。作品有传统、有生活、有创新,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作品多次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以及彭城画派举办的美术作品展。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刊物,出版有《周忠树画集》。美术作品被多家文化艺术机构以及收藏家收藏。近年来,撰写数十篇中国画学术艺术评论,发表于《美术报》、《上海美术观察》、《上海东方收藏》、《荣宝会艺术鉴赏》、《中国书画市场》、《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大美书画》等专业艺术媒体。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盗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年2月26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相关知识

1283:国兰的精神:香、清、正、雅、静、和
【兰花】国兰文化解析
国兰与文化
享种兰之趣,学兰之精神
王十朋《点绛唇国香兰》咏兰花诗赏析
【兰花】国兰之香
咏花诗词之《点绛唇 国香兰》全诗原文鉴赏
兰花 从来不只是一种植物
园林三宝之“国香”“幽客”兰花诗词歌赋话蕙心兰质第5页
香道师黄清:香亦有道(香道文化)

网址: 1283:国兰的精神:香、清、正、雅、静、和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257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广州花城雅事火出圈,越秀“小兰花
下一篇: 兰花有何文化内涵?兰花 寓意与精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