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芒种 | 仲夏启幕,万物疯长,芒种知多少

芒种 | 仲夏启幕,万物疯长,芒种知多少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6 16:02

五月初十·芒种时节

芒种至,夏正浓。一边是麦芒金黄,等待收割归仓;一边是水田新绿,稻苗插秧正忙。这个名字自带 “双任务” 的节气,既藏着古人 “收麦插秧两头忙” 的农耕智慧,也标志着一年中最湿热的时节到来。太阳行至黄经 75°,高温与雨水共舞,背后藏着怎样的物候密码?又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生活智慧?答案即将揭晓。

芒种之名

芒种” 二字藏着双重自然密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 既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待收,也意味着稻黍类夏播作物即将下种。这种 “一收一种” 恰是芒种 “夏争时” 的写照 —— 北方抢收金黄麦浪,南方抢插嫩绿秧苗,因此芒种也叫 “忙种”,尽显农耕文明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的紧迫感。

节气来源

芒种的形成与太阳运行轨迹紧密相连。当太阳到达黄经 75° 时,便是芒种交节时刻,一般在公历 6 月 5 日至 7 日之间。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通过圭表测影记录日影长短,逐渐掌握季节更替规律;到了西汉,《太初历》正式确立二十四节气体系,芒种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核心时间坐标。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约 5 天,芒种三候生动描绘了这一时期的自然变化。

芒种·习俗

1.农事祭祀

芒种有祭祀花神的传统,古人认为芒种后百花凋零,便设案焚香感谢花神,《红楼梦》中就有饯花神的描写。此外,一些地区还会举行 “安苗” 仪式,用新麦面捏成五谷六畜等蒸熟,祈愿五谷丰登,展现农耕文化对土地的敬畏。

2.饮食智慧

芒种时节气候湿热,饮食讲究清热祛湿。江南地区流行吃青梅,新鲜梅子经腌制、蒸煮制成 “芒种梅”,酸甜可口又能生津止渴;北方则有 “芒种吃蛋” 的习俗,水煮蛋象征圆满,蛋黄补益脾胃。而吃苦瓜、薏仁、绿豆等苦味食物,更是中医 “苦能清热” 理论在饮食中的实践。

3.趣味民俗

在浙江一些地区,芒种有 “送花船” 习俗,人们扎制花船巡游,寓意送走晦气;贵州侗族则举行 “打泥巴仗” 活动,青年男女在插秧时互相抛洒泥巴,既增添劳作乐趣,又象征祝福。这些民俗活动,将艰苦的农事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庆典。

芒种·养生哲学

1.起居养生

芒种时节昼长夜短,作息宜晚睡早起(不超过 23 点入睡),晨起 5-7 点适当活动以纳阳气。建议每日午休 30 分钟至 1 小时,既能解乏又可养心。此外,需保持室内通风防湿,睡眠时避免空调、风扇直吹,预防感冒与关节不适。

2.饮食养生

芒种饮食宜以健脾利湿为主,推荐山药、白扁豆、冬瓜等食材,既可健脾胃又能祛湿。消暑可饮荷叶茶、薄荷茶。同时需忌口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3.运动养生

夏季运动选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避烈日防中暑。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强度以微汗为宜。运动后及时补水,忌大量饮水或冷饮,可饮淡盐水、温开水平衡电解质。

4.情志养生

芒种气温攀升易致烦躁,需重视情志养生。建议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等兴趣活动舒缓身心,转移注意力。遇事及时调节情绪,避免波动。中医有 “心主神” 之说,平和心态利于养心安神,守护健康。

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芒种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正以新的姿态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金黄的麦穗到嫩绿的秧苗,从古老的祭祀到现代的生活指南,芒种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一部流动的中华文明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场人生一场圆满。

——————分割线——————

【网上缅怀】平台是全球华人提供的新一代网上祭祀平台,无需下载即可使用,免费为已逝亲人创建网上纪念馆,可以随时随地线上缅怀,书写逝者生平事迹、上传影像资料、发布纪念文章、在线留言等等。还可以邀请亲友加入亲友团,共同书写、共同祭拜,让纪念馆充满温暖和爱。注重用户隐私保护,提供安全的纪念馆和祠堂访问权限设置。有超百种贡品可供选择,包括季节特供、节日特供等。还具备点长明灯、挂灯笼、留言、上传照片视频、邀请亲友、AI 聊天、创建祠堂等功能

相关知识

芒种 | 仲夏启幕,万物疯长,芒种知多少
芒种节气,栀子花开,从初夏进入仲夏
芒种节气,赏析吴藕汀的《芒种》
芒种节气:仲夏由此开始
芒种——仲夏的开始,忙着种下希望
芒种时节的民俗活动,你知多少?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
芒种风俗:芒种送花神习俗
芒种习俗:芒种为什么要送花神
中国文化遗产展示|二十四节气之“芒种”习俗知多少

网址: 芒种 | 仲夏启幕,万物疯长,芒种知多少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232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射五毒、点雄黄、佩香囊……原来神
下一篇: 《原神》5.1彩糖与蔷薇的幻色颂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