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思与花开:融合科学与文学的散文——中新网

思与花开:融合科学与文学的散文——中新网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6 06:04

  书名:《思与花开

  作者:陈之藩

  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

  集科学家翻译家于一身的散文家罕见,在华文世界尤然,而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陈之藩,最为有名。他是河北霸县人,一九二五年生,年轻时负笈美英,得博士学位,先后服务于台湾、美国和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系及其博士点,他是创建者;三十多年来,其散文集《旅美小简》、《在春风里》等风靡港台,有些篇目且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所以,当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这两年出齐了他的八本散文集,又推出本书时,回响亲切,自然不过。

  《思与花开》别为两辑:《昨海今田》和《思与花开》,收二零零四年一月至零八年六月间的六十四篇散文,大部份写于香港,少数写于波士顿和台北。前辑十二篇,是就中外某人某事引发的随想,多集中谈论社会、政治、人生大问题。后辑五十二篇,则是阐述见闻感思的短制,话题乃顺手拈来,表达也随心所愿,读之没有正襟危坐之局促,而有如沐春风之舒畅。

  何谓好散文,见仁见智,却绕不过识见和文采。惟其有识见,故开卷有益;惟其有文采,故不胫而走。陈先生于兹均有优势。这不能不追源于其科学态度和探察幽微、逻辑推理的长期训练;也得力于其对中外精致文学的毕生浸淫。

  首辑有几篇文章,我最受启发。一篇《两不立,则一不可见》谈到杨振宁与李政道关于宇称不守恒发现谁居首功的争论,作者认为,这只是科学史问题,而非科学问题。科学问题能有一致结论,而科学史问题则多半会永远争下去。因此,他为杨李花在这种争端上的时间与精力可惜。诚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者行文有诗意且富科学理趣;文笔清淡简洁,时见幽默之风。这关乎文采,在次辑有更多实例。譬如,《池边吟思与花开》,交代栏名和书名来历,援引故友诗也好,王国维词也好,寓意共诗蕴盎然。

  又如《背诵与认识》,解答学生有关“相”的物理意义之疑,藉杜牧《清明》诗诠释科学,文采理趣交相辉映。再如《大哉问与小哉问》,披露曾经和要向大数学家陈省身提出的三问题,清简的头二次对答与未发出的第三次疑问,恐怕比长篇刻画更能体现大数学家的潇洒、慎思与学问,以及作者的细心、深究与好奇,是为“以少胜多”的范本。

  至于幽默,如《名言语》举老子语、《齐如山的著述》谈老的征象、《属兔的故事》述于右任轶闻等即是。读陈之藩须有多方知识,更须有丰沛性情。看他的妻子童元方在书末那篇精彩长文就会明白。

  (摘自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10期 作者:梅子)

相关知识

思与花开:融合科学与文学的散文——中新网
散文:茉莉花开
谵小语:花事、文学与人生
超常规的生态散文——读杨文丰生态散文《榕树寓言》|西岭雪·品读
花的组成与形态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食物探险者:植物学家与人类的餐桌
【江南短文学】香草两章(散文)
花开的优美散文
江苏省散文学会举办专题研讨《李汝珍与镜花缘》纪录片创作
【大中华文学•散文】蒋明才/重庆/荷花与莲藕

网址: 思与花开:融合科学与文学的散文——中新网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213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恐惧符文(冒险互动)
下一篇: 迷雾的眼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