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植物病害症状及分类

植物病害症状及分类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4 01:28
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病变,生长发育过度,组织细胞增生,病部膨大,产生肿瘤,影响根部吸收,使植株矮黄,生长停滞。例如作物发生根结线虫。图片枝或根过度分支,产生从枝,发根。也可以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萎缩,皱缩。病部发育不平衡,呈现畸形,卷叶,蕨叶。图片
根据植物病害是生物性的还是非生物性的,把植物病害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不良物理或化学等非生物因素引起,不具备传染性。例如养分不足,土壤盐碱化,干旱,内涝,高温,霜冻,光照过强或过弱,有害物质,有毒气体等。传染性病害由病原菌引起,分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真菌类病原菌大部分是腐生的,少数是寄生。真菌的菌体大多数是丝状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没有叶绿素,不能制作养分,只能依靠寄生和腐生来生存。菌丝繁殖能力强,菌丝被截断可以繁殖成新的个体。真菌侵入寄主体内,通过菌丝在细胞间扩展蔓延。菌丝体接触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层后,营养物质因滲透压作用进入菌丝体;或者通过吸器吸收寄主养分。真菌的繁殖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病原菌的无性生殖发生在作物生长阶段,无性孢子繁殖快,数量大,扩散广,作用是扩大生存领域和繁殖后代。这个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病害的潜伏期。图片有性生殖发生在作物生长后期或腐生阶段,对作物直接发生病害危害。有性孢子也有繁殖后代的作用,用于度过不良环境。例如在残枝败叶中存活越冬,等环境条件适宜时,又转入营养阶段进行无性生殖,进行传播危害。图片真菌类病原菌导致的病害常在寄主部分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等,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标志,区别于细菌类病害和病毒性病害。植物致病的细菌类病原菌目前发现的有200多个致病变种。它们不含叶绿色,所以是异养型,依靠寄生和腐生。所有的植物细菌类病原菌都是死体营养生物,都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以形成菌膜。寄生性强的病原菌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慢,腐生性强的病原菌细菌主要以无生命的物质中获取能量,因此在培养基中生长快。大多数植物病原菌细菌是好氧的,适宜温度是26-30摄氏度,这个温度也是细菌性病害最容易发生的温度。在气温33-40摄氏度时减缓生长。植物病原菌细菌不产生芽孢,也没有越冬结构,菌源是带病原菌的种子,种苗,病残体,田间杂草,其他寄主,带菌土壤,昆虫等。细菌通过植物表面伤口或自然口(例如气孔)侵入。因为这类病原菌是死体营养生物,所以它们侵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植物细胞或组织死亡,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能量。因此很多细菌性病害对于植物的危害是不可能逆的。例如柑橘溃疡病,一旦感染,溃疡病斑无法消除。细菌性病害症状分几种:在寄主薄壁细胞或组织内扩展引起叶斑,腐烂——角斑病;在寄主维管束内扩展,引起植物萎蔫——青枯病;引起寄主细胞分裂,体积增大形成肿瘤——溃疡病。以上症状通常表现水渍或油渍状,空气潮湿的时候会产生菌脓这类胶状物。一些过去认为是病毒性病害的,其实是是类菌原体,螺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引起的。这些病原体也归属于细菌界。类菌原体只存在韧皮部组织中。例如水稻黄萎病,桑矮缩病,丛枝病。症状是丛枝,黄化,花变叶,小叶。传播媒介叶蝉,飞虱,木虱。图片螺原体形状与类菌原体相似,菌落呈荷包蛋状。引起的病害例如玉米矮缩病。主要症状有黄化,丛枝,矮缩,小叶。嫁接和传染,传播昆虫是叶蝉。类立克次氏体存在寄主韧皮部和木质部。韧皮部的代表病害有柑橘黄龙病,症状是黄化,小叶。木质部的病害有苜蓿矮缩病,杏叶灼病,甘蔗根矮病,症状是叶灼,稍枯,枯萎,萎缩。线虫是一种低等动物。近距离传播通过土壤,流水,人,农具,畜活动。不同种类线虫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有些在沙土中发生严重,有些在粘土中发生严重。大多数仅在寄主体外以口针穿刺植物组织寄生,称为外寄生。少数在寄主内寄生,称为内寄生。也有部分先进行外寄生在进行内寄生。线虫对于植物的致病作用有口器刺伤寄主;在植物组织内穿行造成机械损伤;穿刺寄主时分泌唾液中各种酶,毒素造成病变。在实际农事管理中,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经常是交叉发生的,互相影响。外界环境造成生理性病害后,加重传染性病害侵染程度。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促使生理性病害加剧。

相关知识

植物病害症状及分类
基于症状分类的植物病害表观模拟算法研究
植物病害分类五大类
植物病害分类
病虫害图鉴:植物病害分类与识别.docx
植物病害分类及药剂(经典)
园林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植物病害症状分解.ppt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以及症状
实验一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网址: 植物病害症状及分类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104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生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 花卉生理病害有哪些症状?『 花卉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