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密花语 课件(共40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密花语 课件(共40张PPT)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2 05:08

(共40张PPT)
解密花语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思维目标
1.能理解并概括作者描写景物、抒发思想感情的规律和方法。
2.能对文中描写景物的关键语句展开类比联想,思考“物”与“志”的关联,提升思考的深度。
价值目标
认识山川草木所蕴含的文化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寻找与自己精神情感相契合的景物,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语言目标
1.分类、归纳并概括诗文的景物特征、作者情感和蕴含哲理等内容,了解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的特征,对蕴含作者情感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分析阐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选取一种“花”,突出其景物特征,安排好写作顺序,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完成“听听我与花的故事”主题征文。
学习目标
核心任务
参加校园广播站“听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稿活动。
校园之声广播站征稿启事
为丰富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即日起,学校广播站增设《听见你的声音》栏目,现面向全体学生征稿啦!
一、征稿内容
四季都有花开,我们可以随时烂漫;百花各有芬芳,你我各有所爱。本期《听见你的声音》征稿主题为“听听我与‘花’的故事”,可写实,可虚构。
二、征稿说明
1.题目自拟,字数600-1000字为宜,主题积极向上;
2.稿件收电子稿,文件以“班级+姓名”命名发送至邮箱123456789@;
3.每周择优选择两篇稿件分享,学校公众号也将进行推送。
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在百花校园储存一个属于你的青春故事。
百花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
2022年2月22日
第一课段
花言心志解物象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段任务
1.从古代诗集、网络上搜集3-5首写“花”的古代诗歌;小组合作、班级择优整理一本《花语》诗集。
3.列表比较五首诗歌在景物特点、表达情感和主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了解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及其区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任选一角度对五首诗歌进行分类,并阐述分类理由。
4.在《花语》诗集中选择一首诗,按“解密步骤”解读诗歌。
【核心任务】分类梳理学习《古代诗歌五首》,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从课前班级整理的《花语》诗集中选择一首进行解密。
学习资源
输入标题
《登幽州台歌》
《己亥杂诗》(其五)
《游山西村》
《望岳》
《登飞来峰》
《古代诗歌五首》
班级诗集《花语》
课前任务
每位同学从《诗经》《唐诗》等古代诗集、网络上搜集3-5首主题与“花”相关的诗歌;小组合作,班级择优整理一本《花语》诗集。
诗集辑录参考标准 诗人 大家为主,兼及名家;唐诗为主,兼顾其他时代。
内容 诗歌文质兼美,意境高远。
体例 诗歌有必要的注解,如诗人简介、生僻字注音及释义等。
容量 诗集容量在15首左右。
《古代诗歌五首》分类角度参考:
诗歌朝代:分为唐诗、宋诗和清诗;
诗歌主题:分为登临诗和其他;
诗人情感:分为情感愉悦和情感悲伤;
表现手法: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任选一角度对五首诗歌进行分类,并阐述分类理由。
课中任务
3.比较分析五首诗歌,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
课中任务
诗歌 景物特点 情感 主要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已亥杂诗》
3.比较分析五首诗歌,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
知识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作者抒发感情时借助依托的不是某一事物,而是自然风景。所抒的“情”指的是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是情绪情感,而不是思想。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植物、物品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是咏物,而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是作者借以表明的心迹,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或者对生活的感悟。作者所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所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要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5.在《花语》诗集中选择一首有共鸣的诗作为“解密诗”,按“解密步骤”解读诗歌,全班交流。
解密步骤:
①译读,说一说诗歌大意;
②朗读,品一品诗人情思;
③精读,解一解表现手法。
课中任务
结合课堂所学,整理对所选“解密诗”的解读,写一篇诗歌鉴赏短文,200字左右。
学习评价
第二课段
花为心语抒己怀
(课时安排:2课时)
2. 读花语,巧抒情:
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扩写“解密诗”中的抒情句。
学习任务
1. 知背景,悟哲理:
自读《外国诗两首》,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感悟诗歌哲理。
学习资源
《外国诗两首》
输入标题
班级诗集《花语》
01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02
《未选择的路》
学习任务单二:读花语,巧抒情
共同点:
不同点:
要求:共同点只列一点即可;不同点至少列出两点并具体分析。
比较要点参考:①景物描写(有/无);②创作背景;③表达情感;④诗歌哲理;⑤抒情方式。
1.知背景,悟哲理:自由、反复朗读两首诗歌,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借助批注感悟诗歌哲理;
2.读花语,巧抒情: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把握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课中任务
知识学习:抒情方式
抒情的方法一般分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胸臆是心意的意思,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它的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再读选定的“解密诗”,用现代汉语扩写诗歌中的抒情句。
学习评价
解密诗歌名称: 作者及朝代:
抒情句: 扩写句: 扩写支架:①运用一种抒情方式;②可以适当的进行联想和想象。③字数50-80字。
第三课段
花传心声描情态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段任务
1.读文,描物:
通过分别圈划文中描写紫藤萝/小桃树的词句,阐述紫藤萝/小桃树的特征,把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悟文,体情:
通过精读文中描写“物”与“我”关系的句子,体味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及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2.品文,析法:
通过分别比较紫藤萝/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人生经历,探究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写文,入法:
比较《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在写作技法上的异同,总结且列出写作支架,将课段二的“解密诗”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主题征文。
【核心任务】对比阅读《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课段二的“解密诗”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征文。
学习资源
《紫藤萝瀑布》
输入标题
《一棵小桃树》
1.读文,描物
紫藤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桃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小桃树”/“紫藤萝”的词句,并完成表格。
紫藤萝 小桃树
形态
颜色
神态
动作
其他
2.品文,析法
分别比较“紫藤萝”/“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人生经历,阅读链接资料,并完成结构图。
“我”
托物言志
稀落、伶仃
盛、辉煌、密、像瀑布
“物”:
紫藤萝/小桃树
纤弱、猥琐、单薄、瘦黄(没出息)
挣扎、欲绽(有出息)
链接资料
资料①:《紫藤萝瀑布》写作背景
《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此时距文革过去不到十年,改革开放也才几年,这是时代的大背景。而作者的弟弟因病去世,则是家庭的小背景。文革时期极端压抑的环境让“‘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而今,动乱终于过去了,藤萝又开花了;它开得像流动的瀑布,带走了压在“我”心头弟弟去世的痛楚。
资料②:贾平凹的介绍
“很瘦,有一个稀饭灌得很大的肚子,黑细细的脖子似乎老承负不起那颗大脑袋”,像“小萝卜头”一样外貌丑陋、身高略矮的贾平凹成了被人嫌弃的“丑桃”。这导致这一时期贾平凹的自卑心理开始形成。童年的他,性格孤僻,不喜热闹,身子孱弱,最终成为“操场的一角呆坐着一个羞怯怯的见人走来又慌乱瞧一窝蚂蚁运行的孩子”,正是文中那棵“谁也再不理会”的小桃树。
幸运的是,贾平凹拥有一位明事理的父亲和一位带领他走进知识殿堂的“父亲”。贾母带贾平凹认的“干爹”是一位私塾先生,而贾父本身亦是一位教师。另外,贾平凹自述曰:“家窠平和,则处烦嚣尘世而自立也”。经历过种种艰难,贾平凹最终还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浅浅”的温暖。
3.悟文,体情
《紫藤萝瀑布》: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提示: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的词句。)
生死的疑惑
疾病的痛楚
《一棵小桃数》:开头“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如果作者只能写一个字来写他的小桃树,他会写哪个字?例如“梦”。(提示:找出文中描写“我”与小桃树关系的句子。)
“梦”

小桃树

3.悟文,体情
4.写文,入法
比较《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在写作技法上的异同。
写法比较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相同点 不同点
4.写文,入法
小组交流,归纳“解密诗”的扩写支架。
扩写支架示例:
序号 扩写目标及要求
1 “五官观察法”:运用2种以上感官,从“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多方面突出“花”的特征。
2 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花”的变化,“我”的变化,“花”与“我”之间的关联。
3 遵循一定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4 有2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比较生动、形象。
5 融入并表达真情实感。
学习评价
将课段二的“解密诗”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主题征文。
第四课段
花绘文心炼言语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段任务
1.共定“文从字顺”评价量表:
通过分析修改前、后的范文,小组讨论制定征文修改评价量表;
核心任务:
通过小组互助修改和自我修改,完善主题征文,做到“文从字顺”,为你的征文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
2.互改习作,达成“文从字顺”:
通过互助修改,完善主题征文,并向校园广播站投稿。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
学生作品
《寒风中的绽放》
1.共定“文从字顺”评价量表
(1)阅读以下范文,请圈划出存在的问题,并旁批修改。
寒风中的绽放
①那是初春的一个傍晚,虽然已迈入春天,但傍晚的寒风依然刺骨,大街上,田野里依旧看不到一丝春天的踪影。
②路旁的树仍是光秃秃的,皱巴巴的树皮如严重缺水干裂的土地,又如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看不到一丝生机。松树虽披着一袭绿色衣裳,但这绿色仿佛蒙上了一层灰尘,总感觉缺少了些许生机。夕阳的余光好似也被寒风吹散了一地,这儿一束,那儿一撮地散落着。又一阵风袭来,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③忽然,看见一抹零零落落的黄点,我跑了过去,看清了,原来是几株小花。小小的身子被突起的石头挡住了,很难让人发现,也很少有人去仔细观看。它太小了,有十厘米高吧?也就十厘米,嫩嫩的,绿绿的,那么精致,那么优美!茎上的两三朵花毫不畏惧寒风,尽情展现着自己生命的光彩。在春寒料峭之际,它自己在那儿悄悄地生长绽放着。即使没有人去欣赏,它也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风姿。你若说它伟大,它又那么弱小;你若说它卑微,它又那么倔强!我不禁被它的精神所折服。
④几个月来困扰我的烦恼消失了!在此之前,我曾因老师、同学们看不到我的才华而气恼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即使无人欣赏也活得漂亮潇洒。我也曾因困难而退缩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毫不畏惧寒意,为春带来了一抹生机。
⑤它不求名利,不求高贵,不求被精心养育者,不求被作家赞颂,它只求展现自己小小的春意。即使在寒风中,即使无人欣赏,那又何妨?
⑥我是不是也应该放平心态?是不是也应该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是不是也应该即使无人在意,也要活得有意义,活出自己的风采?
【评析】
存在的问题:
1.描写无名花绽放的过程中,作者仅寥寥几笔带过,没有突出无名花寒风中盛开的状态,描写太少了;
2.由物及情,过于突兀,跳跃太大,使文章内容不连贯,自然的过渡才能让物与情融为一体;
3.作者在第四段由无名花想到了自己的状态,把自己的状态和无名花进行对比,突出无名花虽然无人欣赏但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但在第五段,又对此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前后段所发议论有点重复且显得杂乱;
4.结尾的议论要富有正面性,启迪性,语言要简洁、有序,才能让表意更顺畅。
(2)阅读修改后的范文,比较分析修改前、后的范文,小组讨论制定征文修改评价量表,综合比照后确定量表细则。
寒风中的绽放
①那是初春的一个傍晚,虽然已迈入春天,但傍晚的寒风依然刺骨,大街上,田野里依旧看不到一丝春天的踪影。
②路旁的树仍是光秃秃的,皱巴巴的树皮如严重缺水干裂的土地,又如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看不到一丝生机。松树虽披着一袭绿色衣裳,但这绿色仿佛蒙上了一层灰尘,总感觉缺少了些许生机。夕阳的余光好似也被寒风吹散了一地,这儿一束,那儿一撮地散落着。又一阵风袭来,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③忽然,看见一抹零零落落的黄点,我跑了过去,看清了,原来是几株小花。小小的身子被突起的石头挡住了,很难让人发现,也很少有人去仔细观看。它太小了,有十厘米高吧?也就十厘米,嫩嫩的,绿绿的,那么精致,那么优美!黄绿色的茎贴着石头边,轻轻地拐了一个弯,然后直起身子,尽力伸展,擎起几片嫩绿的叶。薄薄的叶片时而随风轻轻摆动,因为那几块石头的存在,为这几株绿色的小生灵挡住了恣意肆虐的寒风。这几片绿色,在春意料峭的寒风中是那么惹眼。茎上的两三朵黄色的小花,在这傍晚的寒风中,悄悄地伸展出花瓣,如孩子展开的小手掌,充满了朝气和生命活力。虽然没有暖暖的春意,没有滋润的甘露,没有欣赏的观众,但他们依然尽情展现着自己生命的光彩。在万物仍在躲避寒风的时候,他们在那儿悄悄地生长着,绽放着。你若说它伟大,它又那么弱小;你若说它卑微,它又那么倔强!我不禁被它的精神所折服。
④看着这几朵不起眼的小黄花,我不禁心生敬意。几个月来困扰我的问题慢慢地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渐渐舒展。在此之前,我曾因老师、同学们看不到我的才华而气恼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不求名利,不求高贵,不求被精心养育者,不求被作家赞颂,即使无人欣赏也活得漂亮潇洒。我也曾因困难而退缩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毫不畏惧寒意,只求展现自己小小的春意,为春带来了一抹生机。
⑤我也应该放平心态,坦然面对困难,积极对待生命,即使无人在意,也要活得有意义,活出自己的风采。
“文从字顺”评价量表参考格式: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说明
1.景物描写:“花”的形象要具体描写,突出景物特征 (1)“五官观察法”: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写出景物特点;(2)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特点。 ☆☆☆☆☆ ①能写出景物特点得1颗星;②能具体突出景物特征得2-3颗星;③能突出景物的典型特征,具有画面感得4-5颗星。
2.表达情感和思考:“花”寄托的情志要合情合理,自然过渡,物与情融为一体 (1)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2)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 ☆☆☆☆☆ ①能够表达情感得1颗星;②能够表达情感和思考得2-3颗星;③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合情合理,物与情融为一体得4-5颗星。
3.行文思路:遵循一定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2)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开。 ☆☆☆☆☆ ①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展开得1-3颗星;②遵循一定顺序,且思路清晰得4-5颗星。
4.语言表达:连贯、通顺 (1)用词恰当,表意明确,没有语病;(2)句子连贯,语句顺畅,思路清楚。 ☆☆☆☆☆ ①语句连贯、通顺得1-3颗星;②用词恰当,表意明确,思路清楚得4-5颗星。
5.用词炼句:精美、生动 (1)运用高雅的词语或成语;(2)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①能用高雅的词语得1-3颗星;②巧用多种修辞,有文采得4-5颗星。
通过互助修改、择优朗读、自我完善主题征文,向校园广播站投稿。
互助修改
根据评价量表小组互助修改征文。
朗读修改
每组选取一篇互助修改后的优秀征文进行朗读分享,学生点评。
自我修改
根据互评和分享的启迪,自己修改完善主题征文,向校园广播站投稿。
2.共改达成“文从字顺”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存在的问题 如何修改
景物描写:“花”的形象要具体描写,突出景物特征 (1)“五官观察法”: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写出景物特点;(2)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写景物特点。
表达情感和思考:“花”寄托的情志要合情合理,自然过渡,物与情融为一体 (1)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2)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
行文思路:遵循一定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2)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开。
语言表达:连贯、通顺 (1)用词恰当,表意明确,没有语病;(2)句子连贯,语句顺畅,思路清楚。
用词炼句:精美、生动 (1)运用高雅的词语或成语;(2)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学习评价
结合课上小组和班级交流,以及老师的点拨指导,从内容要素和形式要素两个角度再次反思并修改完善自己的主题征文,使其达到优秀征文的标准,向校园广播站投稿。
“听听我与花的故事”优秀主题征文标准
1.内容要素:
(1)多感官、多角度突出“花”的具体形象特征;
(2)突出“花”与“我”的关系,托物言志,情感真挚,感悟深刻;
(3)选材、立意新颖,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
2.形式要素:
(1)遵循一定的写作顺序,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2)善于运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
(3)语言连贯、通顺;善用修辞,富有文采。
(二)选做题(二选一)
1.手绘设计一份《解密花语》作品集封面,图文结合,凸显“花”和“诗”的元素;
2.阅读宗璞《好一朵木槿花》,从创作背景、景物特点、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其与《紫藤萝瀑布》的异同。
测试反馈
(一)必做题
仿照《唐诗素描》的编辑体例,结合单元任务及课堂所学,完成所选“解密诗”的编辑任务,在《花语》诗选的基础上丰富为《解密花语》作品集。
体例说明 导读 诗歌的主题思想。
正文 修改完善后的“听听我与花的故事”征文。
附文 “解密诗”原诗及注解。
配图 与诗歌主题契合的配图,可以从网络上选图,也可以原创。
(二)选做题(二选一)
1.手绘设计一份《解密花语》作品集封面,图文结合,凸显“花”和“诗”的元素;
2.阅读宗璞《好一朵木槿花》,从创作背景、景物特点、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其与《紫藤萝瀑布》的异同。

展开更多......

相关知识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密花语 课件(共40张PPT)
2025年《金色花》PPT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4水生植物|教科版 (共40张PPT)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视频(精选11篇)
第五单元 树木花卉课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1 (5)
植物的介绍ppt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6花儿草儿真美丽 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演示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和第六单元课时练习课课练随堂练习含答案

网址: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密花语 课件(共40张PPT)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0575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4《花之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下一篇: 沈阳市浑南区花语幼儿园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