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2-10 23:32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梅花,是中国的四君子之一,本就是用来比喻圣人的品德的事物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流传了非常久的时间,每个朝代都对其有着非常鲜明的喜爱,而"梅花崇拜"的风气一直到了宋朝才有

宋朝为何盛行"梅花崇拜"之风,为什么"梅花崇拜"又偏偏在宋朝出现呢?宋朝对于梅花的喜爱比前朝更甚吗?还是宋朝有一些独特的原因让梅花作为意象发展得更广阔的了呢?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1、 梅花文化在前朝积淀,得以在宋朝爆发

任何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种影响极大的风气,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在宋朝盛行的"梅花崇拜"也是如此,在宋朝之前,前面的朝代对梅花都是十分喜爱的,这种喜爱逐渐积累,到了宋朝的时候,喜爱度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因而宋朝就有了"梅花崇拜"风气的盛行,所以我认为前朝梅花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宋朝能够产生"梅花崇拜"之风的重要原因。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梅花,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因其能够在冰天雪地中盛放自己最美的花朵,这种独特的自然现象,到了文人的手中,就变成了梅花具有孤芳清逸、凌霜斗雪的气质,进而开始拿来形容要有傲骨之人。

梅花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作为文中意象、诗中意象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梅花的使用价值要大过它的文化价值,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两汉魏晋时期

到了六朝的时候,这时候社会动荡,文化不受限制的发展,文人开始重视梅花作为文化意象的作用,梅花开始真正作为一种文化意象进入文学作品中,也真正开始作为一种新的审美意象进入中国文学史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在六朝到隋朝的时间内,歌咏梅花的作品有24首,这24首诗几乎将梅花的个性等等观察殆尽,还可以用梅花来抒发自己的哀伤和忧愁,逐渐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固定的形象,这非常有助于"梅花崇拜"在宋朝的盛行。

梅花作为文学意象的含义被发掘殆尽,到了唐朝的之后,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巅峰,而诗歌巅峰中自然不会缺少梅花的运用。

例如唐玄宗的得力大臣宋璟就写了一首名叫《梅花赋》的诗作,更是增加了梅花所能表达的意境,不仅仅是做了创新,更重要的是将前朝的所有梅花文化都在唐朝传承了下来,以至于当宋朝开始出现"梅花崇拜"之风后,梅花的意象能够源源不断地支持着这股盛行之风。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有了前朝的梅花文化做铺垫,等到了宋朝的时候,梅花俨然成为了文人心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学创作意象,有了前朝的深厚基础,宋朝文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光大。

所以我认为前朝对于梅花文化意象和审美意象的挖掘、积累和沉淀,给宋朝的"梅花崇拜"之风打下了一个非常深厚的基础,以至于崇拜之风可以一直盛行下去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2、 重文抑武的国策,改变了宋朝人的性格

重文抑武是宋朝最有名的国家政策,这种政策不仅能给国家造成极大的影响,还给宋朝人带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宋朝人的性格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所以我认为重文抑武的国策,使得宋朝人性格发生转变,渐渐都投身于文化事业,因而"梅花崇拜"之风在宋朝人的推动下就开始盛行了。

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他作为开国皇帝在吸取前朝和自己建国的教训和经验后,选择了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但是在思想文化上,极大地改变了宋朝人的性格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在宋朝之前,大部分的男儿都是想上战场杀敌来取得功名,可是到了宋朝之后,这样的政策使得他们再怎么想上战场都是徒劳的,还不如多读书,考取功名,做一个国家重视的文官,若是前朝也是这样的主张,也许不会有这么多矛盾所在。

在宋朝的前一个朝代是唐朝,唐朝是尚武的,而宋朝确实尚文的,宋朝许多人的思想转变有些苦难,但又未事实而苦恼,无奈之下也就只能埋头苦读,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宋朝人想要的。

长期的埋头苦读,使得宋朝人的身体素质下降,性格也开始发生转变,从以前的豪爽正直变成多愁善感。多愁善感的思绪,想要冲破思维的束缚寄托于文学作品中,宋朝的文学创作习惯是借助小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想,所以梅花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首先是要抒发自己心中想要为国建功立业却不得的无奈之情,其次是想要抒发自己的高洁的品格,就像梅花一样孤傲高洁等等,梅花就逐渐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人最喜爱的文学意象了。

宋朝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将豪放正直的宋朝人的性格转变为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心中郁结不得抒发就会让身体每日愈下,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在借用诗词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懑和忧愁

而梅花在前朝的深厚基础,给了宋朝人最好的文化意象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我认为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给宋朝人的性格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借梅花来抒发感情的人越来越多,"梅花崇拜"之风也就因此开始盛行了。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3、 宋朝文学艺术的发展,推动"梅花崇拜"

梅花的运用不仅仅表现在诗词的创作中,还表现在音乐、绘画等文学艺术的发展中,所以我认为在宋朝文学艺术的发展中,能够进一步地推动"梅花崇拜"在宋朝盛行的这一风气。

宋朝的词,本来就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音乐表达出来的情感又比词本身多了一点韵味,宋朝人对于梅花的入词是非常喜爱的,这同样可以表现在音乐上,宋朝出现很多表现梅花的曲调

例如《梅花引》《东风第一枝》《梅香慢》等等已经有的传统的梅花的曲调,还有很多人自创了关于梅花的曲调,例如姜夔《暗香》《疏影》《隔溪梅令》等等,宋朝人对梅花的喜爱,几乎可以说是渗透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不仅仅是最有联系的词都充满了梅花的表现,就连宋朝的绘画也都出现了很多描绘梅花的作品。与其他的花卉作品相比,宋朝的梅花作品绝对是不算少的。在宋朝绘画史对"梅花崇拜"之风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这两位画家,那就是北宋仲仁和南宋扬无咎

王冕在《梅谱》中曾经这样说道:"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学画,而得其三净三味,名播于世。"这就足以看出这两位在宋朝的绘画界影响力是多大的了。

宋朝的音乐、绘画都对梅花有了很多的描绘,音乐深入身心,绘画张弛有力,人们在欣赏这些创作本身的时候,又会对梅花加以更多的喜爱,所以我认为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是对"梅花崇拜"之风盛行发展的推动。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4、 创作群体审美文化改变,影响"梅花崇拜"

"梅花崇拜"之风的盛行还跟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就是梅花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这些创作者的思想、心态、审美文化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梅花崇拜"之风的发展。

首先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得很多文人开始普遍趋向雅文化,有了一种趋雅的心态。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描写梅花的作品,但没有比较激烈的争锋对决。

而到了宋朝之后,梅花的描写却成为了文人之间比拼的一种方式,张端义在自己的文章中曾经这样描写过宋朝文士的心态,那句是"宋人尚名好贪",而梅花诗词的比拼恰恰可以满足宋朝文士的追求,而"梅花崇拜"之风也在无形之中被这样进一步传播开来。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其次是前面说到音乐、绘画等文学艺术对"梅花崇拜"之风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到了宋朝文人对梅花的心态,使得这些文人对梅花的审美情趣开始进一步增加,基于梅花本身的枝峭疏瘦、色馨香浅,文人更是对其趋之若鹜了。

宋朝创作群体的审美文化发生了改变,对梅花进行了大量的赞美,所以我认为创作群体对梅花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宋朝"梅花崇拜"之风的发展。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5、 结语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的文化在宋朝之前就得到了很好的积淀,以至于等到宋朝开始盛行"梅花崇拜"之后,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前朝获得文化补给。

重文抑武的国策,使得宋朝很多人的性格,发生了转变,逐渐变得多愁善感,经常以梅花作为文学意象进入文学作品。

同时,宋朝文学艺术也就是音乐、绘画对梅花的描绘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最后再加上创作群体审美文化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之后,梅花成为文人手中最频繁的意象,如此,"梅花崇拜"之风便在宋朝开始盛行了。

相关知识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唐诗宋词中的梅花,美到让人心醉
描写冬天梅花的句子77句
腊梅花的描写 腊梅花怎么描写
早冬梅花七首古诗(冷艳一枝何处见,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朝男子为何爱在头上戴花?一个与重阳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冬天雪中梅花优美的句子230句
早冬梅花七首清赏:冷艳一枝何处见,何处梅花一绽香
一组赏心悦目的梅花图!
赞扬梅花的诗句

网址: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梅花崇拜”为何偏偏在宋朝出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6626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常见的5角硬币,有这特征价值18
下一篇: 梅花的历史由来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