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理学思想对宋代建筑形式的影响

理学思想对宋代建筑形式的影响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1-09 18:51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顶峰,是中国社会管理、国家管理,整个社会最和谐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高的一个朝代。

宋韵文化四雅:焚香、点茶、挂画、插花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的兴起与繁盛带来宋代社会理学精神的高涨,也标志着宋朝文化与思想的成熟。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理学学派便是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把“理”或“天理”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它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程朱的理学美学是极为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其以人格美为核心,整合了儒、释、道三大文化哲学,而且在继承古典美学重直觉体验、重感悟的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分析、思辨。

程朱理学对宋代的美学思想、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都有深远的影响。

宋代理学美学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宋代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宋人将美的感受融入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这与宋朝重文轻武、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和政治背景密切相关。

李泽厚先生说:“宋代文人的现实生活基本是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与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生活、心情、思绪和观念。少了豪迈之气,而只专注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之美,去把它放大,从而形成了宋代独特的审美韵味。”

宋代美学继承了隋唐道德美学传统,将隋唐的儒家之道提升为至高无上的“天理”,要求人们无条件地加以遵从。

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下,宋人推出简古、淡泊、妙在法度之外的意境,开启了宋代内敛而保守的新审美。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早期理学家们其实很关注现实问题,他们主张抬高礼制,认为“礼,圣人之法制也。” 推举实用、致用之思,这在建筑形式中也能体现出来,原因之一是因为晚唐五代时建筑形式太过而功能不足。崇尚“天人合一”,于是在园林美学上, 以小巧精致为上,主张“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这样的观念。

因此,宋代建筑转变的首要表现就是建筑规模缩小。 

《中国建筑史》中也指出:“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陵墓建筑规模尺度也明显趋小。可见理学思想深深影响着宋人的建筑审美观念。

北宋皇宫模型

唐大明宫复原图

宋朝建筑规模虽然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

且宋代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要着力细致处理。

南宋·刘松年《山水楼阁》局部

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技艺技术被运用的炉火纯青,建筑构件也开始趋向标准化,于是便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营造法式》。

山西晋祠圣母殿盘龙柱

在《营造法式》中深刻体现了对建筑材料的物尽其用以及对礼制的切实贯彻。譬如宋代斗拱构件细化且用材节制,构件标准化与细化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减少浪费。

根据书中记载,殿堂建筑结构都以横向铺排垂直的屋架为主,每个屋架均由纵柱、横梁椽襻以卯榫方式组合而成,柱顶铺作斗拱。厅堂结构,由于规模比较小,不需铺作,故称为柱梁作。这些都体现了理学的致用之思。建筑礼制在官方规范下更趋详尽,也是源自理学家对礼的重视。

在建筑布局上,宋代打破了唐代建筑布局的方正、严谨的风格

唐长安城平面图

观宋画中的建筑及其环境,宋代建筑的布局更多的是依地形地貌而变。

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基址的选择会影响建筑布局,宋画中建筑群体布局给人一种自由和随意之感,也是因为匠人们或顺应自然、因形就势,或人工调适,或值景而造。最终由山石、建筑、水体等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或园林,成为一个有形、有尺度、有比例的感知空间。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图》

观宋代园林,可深刻体会到古人说的“园林之胜, 惟山与水二物”。

冯钟平的《中国园林建筑研究》中也提到:“到了宋代,造园之风大盛,特别开始大量利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这也是因为自然山景地势难得,只能以人为的力量来创造山景。

北宋·苏汉臣《婴戏图》

有了山自然需要水,山与水的布局几乎决定了整个园林布局的基本轮廓。不是以山为主,就是以水为主。更何况,彼时风水术极为盛行,从皇家贵族到平民百姓,都不同程度的笃信或了解风水。宋画中多出现山水格局,从中也不难看出当时人们追求的建筑基址及建筑布局模式。

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

在一座园林/民居中,唯有建筑是完全由人工创造的,他们便集中体现了建筑师的建筑理念和审美。除了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外,还要将建筑物与自然风光打造的浑然一体,宅园合一。

南宋 李嵩(题) 《溪山山水图》

宋人喜欢探究宇宙人生的根本性问题,“理”代表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天地万物有同一理,也有各自的理。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看似随意布列和置放,其实都以类比、象征等方式暗含着主人的个性和人生理想。

南宋·赵大亨 《薇亭小憩图》

终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可以说是理学思想的另一种体现。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式建筑作为承载宋朝繁华盛世的生活空间载体,从理论到技艺,从审美到功用,都已臻于至境,成为中式传统建筑巅峰与典范,这也决定了其营造难度之巨。相比大量存世的明清建筑,宋代建筑实体遗存稀少,民居建筑更无蓝本可以复刻。

好在,我们依旧可以从存留的宋画或文献资料当中体会那些或绚丽摧残、或雅致轻灵的建筑。也可以通过研究日本中世庭园文化,来一窥宋朝的建筑风格。

图源:《景定建康志》“青溪图”复原研究

毕竟同时期的南宋正处于一个禅宗兴盛、文艺突出、海外贸易发达的太平盛世,吸引了海外邻国前来学习,日本便为主要国家之一,南宋末期到元代初期更为两国交流顶峰。

禅僧则是宋元时期中日文化传播的主体人物,包括建筑文化,茶文化,山水画论,禅宗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与当时禅僧的修行密切相关,因而得以传入日本,从而对其中世庭园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北宋·佚名 《乞巧图》

参考文献

刘思捷,《理学中的美学思想对宋代斗栱的影响》

冯秀莲,《程朱理学中的美学思想对宋代建筑形式的影响》

卢政 江珊,《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刘国胜,《宋画中的建筑与环境研究》

沈佳钰 刘毅青,《宋雲:宋代美学的文化肌理与现代意义》

唐睿,《宋画中的宋代园林建筑研究》

严妮,《宋元时期中日禅僧交流对日本中世庭园文化的影响》

ps: 本文由绿云古建园林编辑,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协调或删除,感谢您的理解!

相关知识

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多以表达个人心中冥想的插花样式是 和
简论宋代陶瓷的美学思想
论北宋园林的美学思想
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多以表达个人心中冥想的插花样式是心象花和自由..
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宋代插花艺术研究
基于中国哲学美学的传统园林艺术思想探析
花卉与宋代文人生活
初探宋代花鸟画对织物中花卉装饰纹样的影响
宋代四雅生活之一——插花艺术,文化与艺术融合使插花更有意境感

网址: 理学思想对宋代建筑形式的影响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51340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理念花由于宋朝“理学”兴起,将(
下一篇: 宋明理学“理”的意义是什么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