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Research on the Art Form and Aesthetic Value of Peony Decorative Patterns

Research on the Art Form and Aesthetic Value of Peony Decorative Patterns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4-12-03 10:19

引言

牡丹花裝飾紋樣是指將牡丹花作爲元素進行藝術創作和裝飾設計的紋樣。藝術家通常以牡丹花的形態、色彩和綫條爲基礎,通過創作和設計,以具象或抽象的不同表現手法和風格呈現出來。這些紋樣可以出現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如繪畫、雕刻、刺綉、陶瓷等。牡丹花裝飾紋樣作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因其華麗的外觀和獨特的形態,從唐代一直廣泛應用到至今。本文旨在研究牡丹花在藝術形式中的呈現以及其所蘊含的審美價值。通過對牡丹花裝飾紋樣的歷史背景、藝術表現手法以及審美意義的探討,進一步認識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 牡丹花裝飾紋樣的歷史背景與發展

1.1 牡丹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牡丹在中國已有超過2000年的栽培歷史,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牡丹最早是原産在中國諸多山脉的野生花卉,初以藥用植物記栽于《神農本草經》內。在唐朝,牡丹種植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已成爲皇家園林和宮殿的常見花卉。宋代,牡丹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種植,到明清時期達到了巔峰,形成了牡丹種植的盛况,牡丹花逐漸成爲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花卉之一。現今牡丹在黃河流域、江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多有種植。歷代各類典籍和文學藝術作品中對牡丹多有記載和描繪,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

牡丹的花朵大而鮮艶,形態優美,葉片翠綠,被譽爲"國色天香"。在唐代,洛陽牡丹就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著稱。中國人不但將牡丹與竹、蘭、梅、菊、水仙合稱“六仙”,還將牡丹稱爲花中之王。在中國傳統文化裏,牡丹花無疑是所有花卉中最“富貴顯赫”的那一支,朱熹在《近思錄》中提到牡丹花:“夫牡丹自雍齋時即爲尊貴之花,氣焰之勢,謂之居第一等。”他認爲人們對牡丹花的喜愛反映了人們對財富、秩序和社會尊榮根深蒂固的嚮往。牡丹花被視爲富貴、繁榮和吉祥的象徵,常被用來裝飾皇家園林和宮殿,代表著皇權和富貴。杜甫曾寫下:“東籬菊,南園棠,不惜相逢且相大儒巾佩,學道玄狐,盡向牡丹錦上交。”他認爲牡丹花高貴美麗,可以作爲禮物。牡丹花的芳香和絢麗的花朵還被賦予了浪漫和情感的意義,常被用來比喻美麗的女子,與愛情、婚姻和家庭幸福聯繫在一起,用來表達愛情和浪漫情懷。

除此之外,人們對牡丹的喜愛還體現在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中,牡丹花激發了文人們的創作靈感,留下許多吟咏之佳作。唐代劉禹錫的《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詩人用“國色”比喻牡丹,凸顯出牡丹的超群姿色,以“花開時節動京城”,表達了京城人爲賞牡丹花傾城而動的習俗,也從側面映襯了牡丹花的迷人風采。宋代蘇軾的《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裏珠簾半上鈎。”人老了,却還把鮮花戴在頭頂上,“我”不害羞,倒是花兒應該爲自己在我頭上而害羞。花醉歸引得路人哄笑,十裏街市上的老百姓都把簾卷上,走出門來觀看,反映了觀賞牡丹的熱烈場面和詩人簪花的情趣。宋代陳與義《咏牡丹》:“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作品中通過牡丹强烈地表達了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面對春日盛開的牡丹,自己獨自一人在觀賞,什麽時候我才能再回到故鄉去觀賞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啊!牡丹花的美麗形象常常出現在文學作品、繪畫和詩歌中,被視爲優雅和高尚的象徵。

1.2 牡丹花裝飾紋樣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脉絡

牡丹花紋樣的由來有多個版本和傳說,常見的說法是:武則天在位期間,她興修了許多皇家花園,幷大量種植了牡丹花。牡丹花在她的庇護下得到了繁榮發展,幷成爲了宮廷文化中的重要元素。爲了紀念武則天對牡丹花的鍾愛,後來的藝術家和工匠們開始將牡丹花作爲裝飾紋樣應用于繪畫、刺綉、陶瓷等藝術品中。這些作品以其華麗、富麗堂皇的風格,成爲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魏晋南北朝開始,我國古代工藝美術品的裝飾紋樣逐漸從以動物紋樣爲中心轉向以植物紋樣爲中心,幷在隋唐時期發育成熟。比較常見的花卉裝飾紋樣有蓮花、忍冬花、菊花、梅花、牡丹花等。早期由于佛教的傳入,應用最多的裝飾紋樣是蓮花和忍冬花,具有异域特色。隨著唐以後牡丹的大量種植和人們對牡丹花的喜愛,牡丹紋逐漸成爲我國應用範圍最廣的一種植物紋樣,形式變化極爲豐富,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在陶瓷裝飾題材中,牡丹更是取代了南北朝以來在瓷器裝飾中最常出現的蓮花,在宋代磁州窑衆多的花卉裝飾紋樣中,牡丹紋飾占到80%以上。明清兩代,雖然植物紋樣類型越來越多,但牡丹花紋樣依然占據主要地位。

縱觀整個中國工藝美術史,牡丹花裝飾紋樣的發展大致可總結爲兩個特點,一是抽象轉爲寫實,一是從多樣性到統一性。

2 牡丹花裝飾紋樣的藝術形式

常見牡丹花紋的構圖形式有朵花、立木、纏枝和折枝四種。朵花即重點表現花朵部分;立木是保留花葉莖杆的整體紋飾,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一般是單獨紋樣;纏枝是以植物的枝幹爲骨架形成二方連續紋樣;折枝除花朵外還保留了小部分葉和莖,可做單獨紋樣也可做邊飾。以這四種形式爲單元,又可以形成單獨、散點、對稱、旋轉、放射和滿花的組合形式。牡丹花紋的表現技法則有刻花、印花、繪畫、刺綉等。

筆者以唐代、宋代和明清這三個工藝美術發展的鼎盛時期爲例,對牡丹花裝飾紋樣的藝術形式進行分析和對比。

2.1 唐朝時期的牡丹紋樣

唐代經濟的發達、中外文化的交流、人的思想意識的解放和海納百川的大唐氣象使工藝美術表現出開放、舒展、博大的氣勢;精巧、圓婉的裝飾意匠;富麗、豐滿的形態特徵和濃艶的色彩。牡丹紋樣也體現出了這些特徵。

唐代牡丹花紋樣的表現手法具象誇張和簡化重組兩個方向。染織物、漆器和銅鏡等工藝美術品上的牡丹紋花朵多是具象形態,俯視、側視和半側視。花瓣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形態飽滿,綫條流暢。

在遵循牡丹花客觀形態的基礎上,突出表現花瓣的翻卷形態,枝葉大幅度向外翻曲,構成S形狀,具有形態舒展、生機勃勃、富麗華美的風格特徵(

圖一

)。花朵的組合形式一般有纏枝花和團花,把不同種類的牡丹花和葉片組合在同一枝莖上,巨大的花朵,長長的枝幹,“葉中添花”,“花中套花”,兼具藝術效果和視覺衝擊力。

圖1 唐牡丹紋樣綫稿(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簡化重組的牡丹紋形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卷草牡丹紋和寶相花。卷草紋是以波浪曲綫爲基礎,將花、葉、莖、枝和藤蔓組成二方連續紋樣,花草造型多曲卷圓潤,故稱卷草紋(

圖二

)。花朵的使用不局限于牡丹,但牡丹應用最多,花朵表現側面較多,後期花朵形態越來越簡化。

圖2 唐卷草牡丹紋樣(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寶相花又稱寶仙花、寶蓮花,漢族傳統吉祥紋樣之一,早期是帶有佛教色彩的花紋,以六朝圓形的蓮花爲基礎,和牡丹的花紋相結合,盛行于隋唐時期,成爲獨具特色的唐朝花紋(

圖三

)。所謂寶相是佛教徒對佛像的尊稱,魏晋南北朝以來伴隨佛教的盛行寶相花開始成爲主流紋飾,寶相花幷不是一種現實花卉的寫實,而是聖潔、端莊、美觀的理想花形。寶相花紋傳入我國後,人們集中了蓮花、牡丹、菊花的特徵,經過藝術處理而組合形成了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紋樣,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牡丹花在人們心目中高貴聖潔的形象。寶相花紋隨著發展形式越來越統一和程式化,有大串枝寶相花、規矩寶相花和交枝寶相花等。寶相花紋是唐代最重要和莊嚴的裝飾紋樣,常用在染織品、石窟藝術和建築裝飾上(

圖四

)。唐代主要的官式和佛教建築中,最重要、裝飾規格最高的房間天花藻井圖案均是寶相花。

圖3 唐三彩牡丹紋樣(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圖4 敦煌石窟寶相花藻井(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唐代牡丹紋在工藝美術中應用廣泛,紡織品、瓷器、金銀器、銅鏡、漆器、石刻、彩繪壁畫、建築裝飾等。製作工藝方面,瓷器、金銀器中的牡丹紋一般爲素刻畫或堆叠;銅鏡和漆器有雕刻、金銀平脫和螺鈿鑲嵌;紡織品爲織錦和刺綉;建築裝飾則爲彩繪。

在用色方面,唐代牡丹紋的用色特點,一是鮮艶明亮,常用紅、粉、紫等,使花朵顯得飽滿、生動;二是對比强烈,如紅與綠、紫與黃等,以增强花紋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效果;三是多樣性,唐代牡丹花紋色彩多樣,不僅有單一的顔色表現,還有漸變、斑駁等處理方式,使花紋更加豐富多彩;四是金銀襯托:在唐代宮廷繪畫和工藝品中,牡丹花紋常常與金銀綫條或貼金貼銀相結合,使花紋更加華貴和富麗堂皇。

2.2 宋朝時期的牡丹紋樣

宋朝流行理學,推崇“存天理、滅人欲”,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當時的審美和意識形態,許多藝術形式追求空靈、含蓄、自然、平淡。宋代的牡丹花紋注重簡約、高雅的風格,花朵形態通常比較大但簡潔,不像唐代那樣飽滿豐盛,更加纖秀典雅。

宋代是我國瓷器發展的高峰時期,名窑林立,百花齊放。在各個窑口出産的瓷器上基本都可以找到牡丹花紋的身影。如定窑的白釉刻花牡丹紋,吉州窑的剪紙貼花牡丹紋,磁州窑的白底黑花牡丹紋(

圖六

),耀州窑的刻花、印花牡丹紋等。

圖6 磁州窑花口繪牡丹紋盤(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宋代瓷器上的牡丹紋含蓄婉約,無論是繪製還是刻磁,大多在釉下若隱若現,完美體現了宋代文人含蓄內斂的審美文化,相比唐代更真實細膩,構圖靈活多變,圖案豐富多彩,綫條如書法般行雲流水。這一時期,常見的牡丹紋花朵形狀似桃形,平展分布,每個花瓣上都施以稍短的篦劃紋(

圖七

)。花頭和花瓣處理得較爲簡潔,瓣形豐肥圓潤,不畫花蕊、花萼。枝莖綫條粗重,花、枝、葉布局緊密,厚實飽滿。圖案的組合時而疏簡,時而繁密,有序有度,蓬勃而雍容華貴。

圖7 磁州窑白底黑花纏枝牡丹紋罐(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用色方面,宋代牡丹花紋的特點,一是注重色彩的協調和柔和,儘管色彩鮮艶,但宋代牡丹花紋的色調相對柔和,沒有過于刺眼的對比。色彩之間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溫和而和諧的整體效果;二是色彩層次豐富,常常運用多種不同的色彩來表現牡丹花的層次感,通過層層叠加、漸變等手法,使花朵看起來更加立體和生動;三是色彩與意境相符,宋代牡丹花紋的色彩往往與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相符。例如,紅色象徵熱情和喜慶,綠色象徵生機和自然,這些色彩選擇都與牡丹花所具有的吉祥、富貴等寓意相契合。

2.3 明清時期的牡丹紋樣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發展,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市井百姓都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都更加迫切地追求福、祿、壽、喜、財,這一時期工藝美術品的裝飾紋樣都帶有吉祥的氣韵氛圍,形成了“圖必有意,言必吉祥”的特點。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裝飾風格傳入中國,裝飾紋樣包括牡丹紋在內受到了影響,呈現出繁縟、富麗的特點,裝飾性更强。

明代牡丹紋通常表現正面和側面形象,無論哪種構圖形式都著重表現花朵。花朵較大,較少向外翻轉卷側,葉子的尺寸縮小了,葉片收縮勾卷,纏枝的枝幹也畫的極爲細弱,曲轉較多。花朵和枝幹在畫面中所占面積比例形成了巨大反差,有種枝幹拖不住碩大花朵的感覺(

圖八

)。花瓣和葉片疏密有致,幷且在其中勾勒紋理。部分工藝美術品上面的牡丹紋花瓣數量减少了,常采用八片、五片或三片。永樂、宣德年間的牡丹紋樣出現了“山”字形花葉。明中期牡丹紋樣開始由多樣性逐漸轉向統一性,圖案逐漸規矩整齊,像複製粘貼上去的一樣,與自然界中的花相比,缺乏一絲靈氣。明晚期,工藝美術的裝飾題材比以前更加豐富,植物、動物、景物、人物一應俱全,花卉多以組合形式出現,牡丹很少單獨作爲紋飾出現。較爲常見的是同菊、茶、蓮的組合,寓意鮮花四季不敗,或是與動物組合出現。萬曆以後牡丹則常與山石等景物、孔雀、龍鳳等動物紋樣組合出現。

圖8 明代牡丹紋樣(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明代景德鎮官窑中的牡丹紋多工整細膩,清晰秀麗,而民窑中的牡丹紋則多形象簡練,瀟灑自如。除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以外,明代牡丹紋適合紋樣較多,廣泛應用于紡織品、石刻、磚雕、建築彩繪、瓷器和漆器等。

清代,工藝美術的裝飾紋樣發展達到了高潮,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各種瓷器上都出現了牡丹花的身影,牡丹花紋的顔色組合更爲豐富多彩。不同于明代著重表現花朵弱化枝葉,清代對牡丹紋的每一個分部都進行細緻刻畫,追求繁複的效果。這一時期的牡丹紋卷雲狀的牡丹花瓣、如意造型的牡丹花頭,都富有濃厚的吉祥寓意。

清代陶瓷發展的進入鼎盛時期,品種和工藝繁多,釉色花紋富麗堂皇、精美絕倫,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所生産的瓷器最具代表性。牡丹作爲清代瓷繪中的主要花卉之一,歷朝的畫法都不一樣。康熙年間除傳統的纏枝牡丹和折枝牡丹,還出現了最具特色的雙犄牡丹。雙犄牡丹是指花朵上半部分突出的兩個似動物頭上的犄角(

圖九

),在青花和彩花各種釉色,圓器和琢器各種器型上,均大量出現。康熙的珐琅彩器物上,則多繪製含苞待放的牡丹,充滿生機。雍正牡丹,多通體彩繪,花團錦簇,枝繁葉茂,筆觸細膩,色彩清新。這一時期的珐琅彩器物上,牡丹常與雉鶏、鳳凰、獅子等組合運用。乾隆時期的牡丹紋更加廣泛的運用于粉彩、青花、珐琅彩,甚至霽藍描金,單色釉等。構圖繁複,出現較多的變體牡丹紋。粉彩器上,牡丹很少單獨爲飾,多與菊花、桃花、荷花、茶花、梅花等組成四季花卉,此外還與蝙蝠、靈芝、山石、飛蝶、螳螂等組合運用,畫面生動活潑(

圖十

)。牡丹多采用寫實手法,畫面生機盎然。乾隆時期的牡丹紋樣當中,纏枝牡丹紋較多,一般應用于瓷器、織錦、刺綉、金銀器漆器等,和以往不同,牡丹紋還廣泛出現在家具中,以浮雕形式居多,也有螺鈿鑲嵌和百寶嵌。

圖9 康熙雙犄牡丹紋(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圖10 乾隆鳳凰牡丹盤(圖片來自網絡)

Full size|PPT slide

用色方面,明代牡丹花紋色彩鮮艶奪目,對比强烈,注重色彩層次感和畫面的立體感。清代牡丹花紋的色彩以清新淡雅爲主,常使用淡粉、淡紫、淡綠等柔和的顔色來表現牡丹花的溫婉和優雅。

3 牡丹花裝飾紋樣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牡丹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它被視爲中國國花,象徵著繁榮、富貴和吉祥。牡丹花裝飾紋樣通過其獨特的美學形式和意象,傳達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通過裝飾紋樣的應用,能够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觀念。牡丹花裝飾紋樣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象徵繁榮與富饒

盛唐時期國力迅速增强,中原與其他地區文化交流頻繁,各方面迅速發展。這樣繁榮、富强、民族融合的盛世,統治者和百姓自然希望其能够一直維持下去。牡丹花在開放時,花朵繁密,鮮艶富麗,給人一種繁榮昌盛的感覺。人們在各種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上使用牡丹紋,借由牡丹紋將唐朝的繁榮發展的狀態,更加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來。因此,牡丹花裝飾紋樣展現了蓬勃發展、富裕和繁榮的意象。

3.2 象徵富貴與榮華

唐朝時期的牡丹風尚,是從上而下的,以貴族豪門爲主導,再擴展到一般的士人家庭,又以長安爲中心,逐漸擴展到其他地區。牡丹花因其盛大、華麗的花朵和高雅的姿態,被視爲富貴榮華的象徵。它象徵著財富和成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用來描繪富貴人家或用來祈求富貴吉祥。

3.3 象徵高貴與優雅

牡丹花還寓意著高貴優雅,可以用來代表品行優雅高貴的人、可用來比喻高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送給有優雅氣質的人,表達對對方的一種贊美之意。

3.4 寓意吉祥

通過牡丹花裝飾紋樣的應用,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愉悅的情緒,傳達對對吉祥如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給人們帶來積極向上的心理感受。牡丹與其他事物組合,寓意豐富多彩。牡丹與白頭翁組合,寓意“富貴白頭”,用于祝福老年人富貴長壽;與綬帶鳥組合,寓意“富貴長壽”;與鳳凰組合的圖案被稱爲“鳳戲牡丹”或“鳳穿牡丹”,寓意“富貴吉祥”,可用于婚嫁,象徵美滿幸福;牡丹與孔雀結合寓意“富貴吉祥”;與公鶏組合在一起寓意“功名富貴”;與海棠花組合,寓意“滿堂富貴”;與水仙花組合,寓意“神仙富貴”;牡丹插在瓷瓶內寓意“富貴平安”。

3.5 代表美的追求

牡丹花以其華麗的外觀和獨特的形態被廣泛贊美和喜愛。牡丹花裝飾紋樣在繪畫、陶瓷、刺綉等藝術形式中廣泛運用,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獨特的造型和圖案可以爲作品增添一種高雅、華貴的氣息,使作品更加生動、富有藝術感,提升作品的裝飾效果和藝術品位。牡丹花裝飾紋樣的藝術形式展現了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技巧,反映了中國傳統審美觀念中對于自然、和諧和美的追求,豐富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審美效果,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同時,牡丹花紋的運用還展現了中國文化中對自然界的敬畏與贊美,以及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4 當代牡丹花裝飾紋樣的傳統傳承與創新實踐

無論是從審美還是文化的角度,牡丹花裝飾紋樣都具有廣泛的傳承性和適應性,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對牡丹花裝飾紋樣進行傳統繼承與創新實踐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創造性的發展。從文化方面來看,對牡丹花裝飾紋樣進行研究和開發利用,可以幫助傳承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通過深入瞭解和研究牡丹花裝飾紋樣的歷史、演變和意義,可以將其傳承給後代,促進文化的持續發展。牡丹花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通過研究和分享,可以讓其他國家更好地瞭解和欣賞中國的藝術和文化,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從審美方面來看,通過瞭解牡丹花裝飾紋樣的形態、色彩和構圖等特點,可提升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提供靈感和參考,在藝術創作和設計中運用,創造出具有獨特美感和文化內涵的作品。對于大衆來說,通過牡丹花裝飾紋樣的研究,可以瞭解消費者對于該紋樣的喜好和偏好,提供創新的設計理念和方向,通過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傳達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連接。

在傳統繼承方面,可深入研究古代文獻和藝術作品,學習傳統的牡丹花裝飾紋樣。仔細研究古代繪畫、雕刻和陶瓷作品中的牡丹花紋樣,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技法。通過學習和模仿傳統紋樣,將古代的審美理念和技巧傳承下來,幷在自己的創作中加以運用。

創新實踐則可以通過對牡丹花的形態、色彩和構圖等方面進行重新解讀和表現,注入自己的藝術觀念和風格。將牡丹花與其他元素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裝飾紋樣。運用現代的藝術表現手法,如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使牡丹花的裝飾紋樣更加生動、立體和多樣化。筆者認爲當代藝術對牡丹花裝飾紋樣的創新實踐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4.1 材料創新

嘗試使用新的材料來表現牡丹花的紋樣,如利用金屬、塑料、布料等非傳統材料來創作牡丹花的裝飾紋樣,賦予其全新的質感和形態。

4.2 技術創新

通過運用計算機生成藝術(Computer-generated art)或數字繪畫等技術,創造出全新的牡丹花裝飾紋樣。利用計算機程序來設計出複雜的圖案和色彩組合,使得牡丹花的裝飾紋樣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4.3 融合多元文化元素

將牡丹花的裝飾紋樣與不同文化元素進行融合,創造出跨文化的藝術作品。將牡丹花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傳統紋樣、符號或圖案相結合,打破傳統邊界,展現多元文化的美感。

4.4 概念性創新

通過給牡丹花裝飾紋樣賦予新的概念和意義,超越表面的裝飾性,表達對社會、環境或人類問題的思考和關注。通過對牡丹花的形象進行重新解構、拼貼或變形等方式,探索當代社會中的議題和挑戰。

4.5 跨界合作

在藝術創作中與其他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或工匠合作,將牡丹花的傳統紋樣應用于不同的藝術形式或産品設計中。

{{custom_sec.title}}

=2" class="main_content_center_left_zhengwen_bao_erji_title main_content_center_left_one_title" style="font-size: 16px;">{{custom_sec.title}}{{custom_sec.content}}

相关知识

拍卖:大清乾隆粉彩轧道锦上添花花卉纹赏瓶
“垂直花园”――反重力的绿色艺术.doc下载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公共空间景观花箱美景度评价与优化研究
明清民居陈设陶瓷花卉纹饰符号学探析
The standardized description of Flower Form
520送花送到心坎里,用英语解析各种浪漫花语,建议收藏啦!
谈中国的盆栽艺术
绿色景观设计
中国画学·花鸟画经典品评与绘画技艺
联系了解天元莎莎花艺,介绍,深圳插花培训,深圳学插花,关于莎莎花艺,花艺师花艺讲师加盟,花艺师考证

网址: Research on the Art Form and Aesthetic Value of Peony Decorative Patterns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8419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莫让“牡丹花
下一篇: 国花评选引热议 专家称樱花应在参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