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的植物考古学研究
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的植物考古学研究
【摘要】: 东天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山地、盆地、河湖相间,自然环境多样,植被垂直差异明显,适合多种生业方式。公元前一千纪是气候变化和文化快速交流融合的时期。东天山南北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植物资源利用相关的证据。但是,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的生业模式、农牧关系、植物资源的利用及其水平等相关研究很少。本文从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群的植物考古浮选成果出发,结合近年来作者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以植物考古学视角去探索上述问题。东天山地区发现的农作物遗存主要是青稞、小麦、粟和黍,其他植物可以分为麦田杂草类和牧草类两类。其中,青稞在以石人子沟遗址群中占到了统治地位。遗址群中各遗迹单位中出土的植物遗存组合都有不同特征,每种植物的分布情况也存在差异,从而可以将它们与储藏、加工、丢弃等功能联系起来。在东天山其他遗址也发现了数量可观、种类丰富的青稞遗存。这说明东天山北麓青稞种植较为普遍。不过,东天山南麓还发现了较多的黍,以及少量粟和小麦遗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参考了有关东天山和新疆中亚农牧业生产生活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并实地进行了民族学调查和实验考古,结合多重证据研究了本地区植物资源的来源和获取方式。研究认为,青稞拥有优良的抗逆性和较短的生长期,能较好地适应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群生活规律,从而成为东天山地区古今流行的农作物。另外,在东天山南麓较为普遍的多种作物种植体系可能是从减少风险,最大化利用绿洲资源的角度出发而建立的。青稞和麦田杂草遗存还反映出青稞加工的水平,而炭化牧草类植物则很可能来源于粪燃料。总的来看,持续地农牧兼营是东天山地区生业历史的主线,而农牧业的发展水平、作物的选择在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着时空差异。随着气候波动变化和游牧业的发展,东天山北麓此时的农业种植比重逐渐减少,而南麓则强化了定居农业。另外,东天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生业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异同和可能的源流关系。这也是今后新疆地区考古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地方。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相关知识
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的植物考古学研究
讲座回顾丨安静平:植物考古视角下的社会考古学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案例研究两则
每月一讲——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内容
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植物考古学与中国农业起源研究
【讲座预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年论坛日程安排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新考古学视野下的茶叶文明起源研究
简述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
吐鲁番洋海墓地的植物考古学研究综述
网址: 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的植物考古学研究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46413.html
上一篇: 北美植物考古学简史 Review |
下一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