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园林绿化中林下空间的改造与利用

园林绿化中林下空间的改造与利用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4-11-08 08:14

园林绿化中林下空间的改造与利用

来源:本站 时间:2018-04-01 14:55:33 浏览次数: 1278 字号:[ 大 中 小 ]

 园林绿化中的林下空间,绿量虽小,却具有生态、景观、休憩、教育等多种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林下绿化具有很好的覆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美化能力,对于生态园林的群落构建、美景塑造等有重要作用;另外在水土保持、消音吸尘、抗污染气体、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保护作用更是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人们在林下空间散步、互动、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生态福利。

 但是,目前有个很直面的问题。园林绿化在建成初期,整体景观是上有乔木、中有灌木、下有地被的设计理念,可是,随着园林植物的生长,上层乔木的冠形、冠层结构对林下光照、水分截留均有显著影响,从而使林下的光照从70%-80%下降到20%-30%,或者更低,甚至趋于全郁闭环境,以致林下灌木和地被自然死亡或者生长不良,群落、景观及生态功能大打折扣,终成为乔木的单层结构。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城市生态和群众需求为前提,在林下空间改造过程中,不仅注重“外在”,更注重“内涵”。为了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更大的绿化功能,我们不断尝试林下空间的改造与利用,具体实践办法如下:

一、运用“开林窗”式修剪,重塑林下空间的层次性、

可视性。对园林绿化中的植物群落进行梳理整合,一般遵循“以树木为主、花草点缀,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的原则,营造简约大气的林下空间景观。

(1)抽稀、修剪。对已经形成上层太密、中下层长势不良的绿地,可采取抽稀修剪的方式来控制上层乔木冠形,调整出适宜的林窗,为中下层植物争取更多的光片和光斑,整体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新一轮的生长。

(2)淘汰、更新。对老旧绿地进行整治提升,可以对植物“做减法”,即首先清理枯死层及林下卫生,再淘汰弱小的乔灌木。同时,更新配置抗性好的植物品种(如紫薇、黄山栾等),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做到疏朗有致,将绿地透视出来。

(3)筛选、移植。对有移植价值的过密绿地,进行品种筛选,在适宜季节实施移植,既能重塑原有绿地的群落平衡,又能丰富其他绿地的植物品种。

二、便民功能式配置,推动林下空间的开放性、服务性。园林绿化中郁闭度较高的空间,植物大多已是单层结构,为了提高绿地使用率,可以着力构建“亲民、互动、服务”的游憩型绿地,与道路、小区、公园形成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生态服务半径圈。

(1)适当铺装,协调发展林下绿地的生态效应。根据绿地立地条件,适当设置曲径园路、慢行绿道、健身场地等,营造林下空间的可进入活动区域,并提升配置功能,使园林绿化更加亲民,达到“景中有人、人中有景”的生态互动场景。

(2)增加设施,丰富提升绿地的服务功能。根据绿地的人性化需求,增加林下座椅、景观廊架、休憩亭台等便民设施,搭配垃圾箱、健身器材等功能性器具,做到美观与功能相统一,丰富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为人们创造更多休闲游乐的“绿色福利”。

(3)巧妙设计,创建特色树池的宣传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创建林地树池大有文章可做。不同的林地可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仅要与座凳、铺装、水体、雕塑、建筑、灯光等巧妙融合,更要善于与中华品格相结合,与“好人广场”、“道德公园”等形成一体化设计,宣传并传承中华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三、倡导节约型绿地管养,林下空间应合理配置地被植物。我国人多地少,节约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绿化造林也要充分体现对土地的珍惜。林下空间配置地被植物就是对土地的很好利用。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表的低矮植物,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小灌木和藤本植物,其品类丰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观赏期长,不仅在生态、景观上表现了优良特性,而且种植后无需经常更换,易于养护和管理,在倡导节约型绿地管养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后附宜兴市常用耐阴地被植物习性表)

不同地被植物进行配置造景时,要注重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突出主体。针对不同植物群落层次、上层乔灌木种类、疏密程度等,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也存在很大差异。

(1)高度搭配适当。地被植物在植物群落中,主要起到衬托作用,与上层乔灌木错落有致,使景观层次分明。若种植面积大,上层乔灌木较稀疏,分枝点较高,林下空间可选择株型较高的植物种类,如十大功劳、八角金盘、桃叶珊瑚、贴梗海棠、杜鹃、金焰绣线菊、八仙花等;若种植面积小,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低时,林下空间可选择株形低矮的植物种类,如麦冬类、玉簪类、常春藤类、葱兰、扶芳藤、花叶长春蔓、红花酢浆草等。

(2)色彩搭配协调。地被植物的品类众多,有着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季相景观丰富,除了考虑高矮搭配之外,还应考虑绿地色彩协调。若上层乔灌木多为常绿树种时,可选用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地被种类,如玉簪、紫萼、筋骨草、麦冬类、花叶长春蔓等;若上层乔灌木多为落叶树种时,可选用常绿地被植物,如扶芳藤、常春藤类、吉祥草、福禄考、花叶络石等;若上层乔灌木为季节性色叶或开花树种,可选用花期、果色与之相呼应的地被植物,增添景观色彩效果,如梨树林下配植二月兰、水杉林下配植鸢尾等。

(3)不同观赏期互补。根据植物叶型不同、开花时节不同,配置互补种类延长观花期。比如选择叶形相似的麦冬类、沿阶草、吉祥草、葱兰、韭兰等与石蒜混种,以叶相衬、以花相配,起到取长补短、锦上添花的效果;或者紫茉莉和二月兰混合种植,花期跨度大,保证林下空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4)应用乡土地被植物。地被植物的选择利用,不应单纯考虑景观效果,更应考虑适种性和地方性。乡土地被植物的应用最能体现宜兴本地区的植物特色,使园林绿化景观与乡土植物自然融合、和谐共存,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宜兴市常见的乡土地被植物有:杜鹃、蛇莓、蒲公英、紫花地丁、马蹄金、万年青、野牵牛等。

 (5)地被植物配置的注意事项。一是要因地制宜,切莫盲目引种。在利用地被植物造景过程中,要摸清立地条件,如日照、温湿度等环境因子,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速度等,选择适宜的品种,尤要注重乡土植物品种的运用;若一味盲目引进,会造成资源浪费,景观失调,有悖于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的宗旨。二是要选用抗性好的品种,粗放型管理更能节约成本。地被植物适当选用多年生、少病虫害,可粗放型管理的品种,不仅能造景宜人,更能节约管护成本。三是要加强常年管护,巩固绿化成果。地被植物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切忌种而不管、自生自灭,绿化成果的巩固还需常年有序进行管护。

林下空间的改造与利用,不仅能为植物群落创造一个良好的园林生态环境,更能为群众打造“民生园林”,共享“绿色福利”,同时大大节约成本和劳动力,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提升宜兴园林绿化整体景观质量和意境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在以后的实践中,建议以丰富的乡土植物种类配置自然清新的园林景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给人们以返朴归真的美好感觉。

(供稿:郭华祥、钱维姣   指导:路盘新)

相关知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湿地与花坛设计与施工
园林绿化改造工程
利用生活中的废物改造养花
景观微改造 养护大提升——南通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成功举办市管绿地“景观微改造”竞赛
商场绿植景观设计与空间利用
开放绿色空间 释放绿色红利
浅谈如何发展林下经济
浅谈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doc
《阳台花园设计与改造 阳台花园花园设计花园改造植物养花阳台绿化庭院景观阳台设计指导书12个阳台改造故事零基础改造》(李云燕)【简介
【聚焦“十四五”林业产业规划·林下经济】贵州林下经济布局“六大”特色产业

网址: 园林绿化中林下空间的改造与利用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4173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24年春季全市公园赏花片区统
下一篇: 石家庄市主城区今年秋冬季节园林绿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