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3篇)
【情景说明】 《花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应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花钟)老师说:“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钟》。” 2、请同学们打开书页52,自由阅读课文,看看哪部分最吸引他们。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给大家听。 ⑵老师引导学生找到“刚刚”、“大致”,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⑶老师说:“只要观察到花刚刚开放,就能大致知道几点钟了,这太奇妙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⑷课件播放花钟画面,并配以解说。 ⑸鼓励学生分享欣赏了这么美的花钟后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⑹请同学们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再读一遍第3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 ⑴过渡:科学家有意识地将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了花钟。(板书:开花时间不同)那么,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1自然段。 ①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②请学生看看出示的句子。低声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的写作技巧。 ③老师说:“同样是描述花开了,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边默读,边画一画。”画完的同学低声读一读。 ④课件出示书中的原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⑵品读句子: ①让同学们挑选一个描写花的句子,用心地、反复地朗读,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具体在哪里好? ②老师与学生交流。(重点指导朗读,也可尝试让学生对某些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指导学生朗读“昙花开得如此美丽,可生命又如此短暂”;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睡莲;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花可以用“绽开”来描述。 ③老师说:“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老师配乐朗读) ④老师说:“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学生回答) ⑤学生自由阅读这一段。 ⑥指名读、全班齐读。 ⑦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出了文字,还读出了情感,这些花被你们读得更美了。 ⑧讨论: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段后面有一个省略号,那代表着什么意思?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⑨老师说:“同学们真是知识渊博,下课后我们也可以像书中那样用不同的句子描述它们。”
3、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第2自然段,先自己读书,然后讨论。 ⑴小组学习讨论,老师巡视。 ⑵老师与学生交流,老师记录在板书上。 ⑶小结:刚才小组内的合作非常自发,他们找到了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小组学习非常认真。
花钟教学反思2
从“花钟”出发,探语言之美,感自然之趣
《花钟》一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篇课文以“细心观察”为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花朵开放的自然奇观,展现了语言的丰富多彩和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文章虽短,却意蕴丰富,堪称一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学习语言的佳作。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课文魅力,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完成,以下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
美好的事物总是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课程伊始,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个五彩斑斓的花园,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感受花朵的美丽和自然的气息。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初步感受了花的魅力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花钟”。我会以“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问什么问题?”来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
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花钟?
花钟是怎么形成的?
花钟有什么作用?
我会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0分钟)
在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之后,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初读,要求做到:
1. 自由朗读课文 ,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尝试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问题。
2. 再次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课堂,及时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多种读法,品味语言 (15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并穿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个别朗读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并对他们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重点关注字词的读音以及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方面。
2. 齐读课文 :带领全体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3. 分角*朗读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花朵进行朗读,体会不同花朵开放时的姿态和语言特点。
4. 男女生轮读 :男生和女生交替朗读课文,感受不同*别在朗读时带来的不同韵味。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会穿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你最喜欢哪种花的开放方式?
作者是怎样描写花朵开放的?
你能用其他的词语来替换文中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吗?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之处。
五、聚焦重点,探究写法 (10分钟)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时间段不同花朵开放的景象,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学生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观察图片,感受美 :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提到的几种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花朵的美丽。
2. 朗读句子,体会美 :我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花朵开放的句子,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生动。
3. 比较句子,发现美 :我会将描写同一种花开放的不同句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例如,我会将“牵牛花吹起了紫*的小喇叭”和“清晨,牵牛花张开了笑脸”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
这两句话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哪个句子更生动形象?
你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形象*,感受语言的魅力。
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5分钟)
为了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会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布置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
1.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2. 用一两句话描写这种花的开放方式,尽量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2分钟)
1. 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并用文字记录下它的开放过程。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抓手,通过创设情境、质疑导入、多种读法、聚焦重点、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在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花钟教学反思3
《花钟》是一篇美妙的文章,以其精彩的描写展现了不同花朵绽放的时刻。第一自然段描述了花朵开放的时机各不相同,第二自然段则解释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原因,第三自然段则介绍了植物学家如何利用这一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在三年级上期这一特定年龄段,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扮演重要角*。根据文本特点结合课后生字和练习,我确定了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通过欣赏作者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相同意思是难点之一。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读中悟
《花钟》的第一段描写尤为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感受到各种花朵的美丽,并且能够通过朗读将这种美妙展现出来。通过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提出了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花朵开放的样子”,并鼓励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花朵的句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和动作来朗读。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本课中提到了许多不同的花朵,虽然让学生认识这些花朵也很重要,但并非重点,因为这不是一门常识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对花朵有所了解,同时又能够保持语文课程的本质呢?这是我在设计课程时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悟为出发点,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①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讨论他们所了解到的内容。②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③让学生讨论这些词语中哪些可以用来描写花朵,以及它们揭示了花朵的哪些特点。(对于那些可能不太确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到这些词语出现的句子,然后读一读,看这个词是在描述什么。及时提醒学生,在不了解一个词的意思时,可以将其放入句子中来理解,这样通常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④通过比较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让午时花与夜来香也来变变美”,这是一个由阅读到说出再到实践的过程。虽然这些步骤并不是特别新颖,但我认为它们非常适合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理解词语和阅读文章。
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包括:
1、每当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学生们就会眼睛盯着我,这时我会感到有些着急,因此会急于给学生一些启发,急于看到学生举手,结果就导致我说话的时间变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却相对减少了。他们只是跟随我的思路,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以后即使遇到冷场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2、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空间。
相关知识
花的世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花钟》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花钟》教学教育反思【精选5篇】
美丽的花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教学资源分享)
花钟教学教育反思【精选5篇】(已修改)
《花钟》的教学反思(精选14篇)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花钟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1《花钟》教学设计与反思2
网址: 《花钟》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3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85299.html
| 上一篇: 花钟教材分析.docx |
下一篇: 2023年花钟教学反思(实用18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