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国家公园大熊猫主食竹景区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公园大熊猫主食竹景区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1-26 19:06
  “国宝”大熊猫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旗舰物种。四川地区共有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中高海拔处,属于生态敏感的交界带。2008年爆发的特大地震灾害重创了川西北生态环境,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的主食竹林及其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地震灾后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林草植被的恢复,更容易受季节、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有效重建时间短,依据现有的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恢复。特大地震灾害的生态修复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皆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主食竹灾后恢复重建的迫切要求,以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由四川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四川农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产学研”团队,历时10年,在大熊猫主食竹灾后应急恢复技术、后续重建与长效经营、景区重建三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项目实施以来,在雅安、成都等地建立了200亩的主食竹种质资源苗圃,丰富了大熊猫主食竹种群数量;营建了2700亩的主食竹试验示范林,形成大熊猫主食竹灾后恢复重建技术。研究成果应用推广辐射面积达80万亩,发表国内外论文11篇,培养博士、硕士、本科专业人才30余人,与合作单位共同培养竹类技术与管理人员20余人和竹农600余人。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1)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大熊猫主食竹灾后受灾类型判定、恢复技术。   2)首次筛选了泛素蛋白降解途径中的UFD1基因,进行后续的克隆表达和蛋白功能验证研究,提出了诱导竹类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技术新思路。   3)结合克隆整合技术,提出了竹类植物在灾后异质性不利环境中,维持种群数量和优化质量的对策。   4)开展了竹林专用矿渣肥配比及用量研究,建立了竹林专用矿渣肥的施肥技术,提高了竹林的生产力。   5)提出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生态景观设计技术,完成了卧龙-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选择与配置规划,促进了大熊猫主食竹景观营建的提档升级。   该项成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应用价值:   1)通过开展大熊猫主食竹自然保护区灾后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不仅推动了川西地区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实现了大熊猫的稳定繁衍生息;同时能够促进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进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通过开展大熊猫主食竹自然保护区的重建模式研究,促进了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恢复竹林旅游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到大熊猫竹林景区旅游休闲,增加当地财税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发展地方经济。   3)该成果的示范推广,进一步增强了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调节气候的能力,起到改良土壤、提高林地生产力的作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相吻合。   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大熊猫主食竹长效经营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大熊猫主食竹景观及环境效益研究,深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模式研究,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知识

国家公园大熊猫主食竹景区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学研究(Ⅱ)
退化栖息地如何恢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有了方案指导
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注四川省两会: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 政协委员有这些建议
国家公园守护者丨重建大熊猫家园,守护野生大熊猫最后的庇护所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阳光林″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顺利实施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阳光林”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顺利实施

网址: 国家公园大熊猫主食竹景区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849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箭竹属(Fargesia)
下一篇: 大熊猫“新月”“竹韵”带着爱回家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