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涟
本文以油画家王克举历时4年创作的长161.6米、高2米的主题油画长卷《黄河》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该作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该长卷突破了黄河题材艺术创作的传统范式,以“写意油画”为方法论,将西方油画语言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相融合;同时,画家以“生命在场”的创作姿态,将个人艺术追求与民族精神表达相统一,构建了黄河精神的当代视觉符号。

王克举《天下黄河》布上油画 180cm×200cm 2009年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百年历史进程中,黄河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紧密相连,对其进行的主题表现频繁出现于美术、音乐、舞蹈、诗歌、摄影等各类艺术形式之中,并被赋予象征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生生不息、团结拼搏、自强自信的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黄河以其奔腾不息、开拓进取之态势,持续丰富和拓展了自身深厚的精神内涵,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可以说,黄河题材一直是艺术创作的热点、难点与焦点,时有新作,却难有如《黄河颂》《黄河大合唱》《黄河在咆哮》《大河寻源》那样的艺术经典。
2009年,艺术家王克举于山西碛口萌生创作黄河主题油画的意念,欲“以画笔丈量黄河,朝圣黄河”。在历时4年、行程逾4万公里的创作历程中,王克举克服诸多困难,将历史、传统与现实相交融,以全长161.6米、高2米的巨型油画长卷凝练万里黄河之精髓,完成具有个人风格印记的黄河视觉图像。2025年5月17日,“黄河·黄河——王克举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一幅幅黄河图卷拼接在一起,似万里游龙,九曲回环,黄河也通过百米长卷得以全景式呈现,再次将人们的目光拉回对黄河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关注与审视。

王克举《老牛湾二》布上油画 100cm×120cm 2018年
一
对油画家而言,要为黄河立传,至少须翻越“三座大山”,即自然条件、身体状况以及美术史经典。然而,最难逾越的实则是“自我”——对于许多人来说,艺术创作仅为生活所需,并非生命之根本要义。在物质条件颇高的当下,难免有艺术家沉浸于舒适的生活圈,创作动力逐渐被消磨、减退。他们或许在技巧上日益娴熟,却难以在作品中注入直击灵魂的力量。当艺术创作不再是从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生命呐喊,而仅成为一种谋生手段或应景之作,其作品便失去了打动人心的魅力。面对黄河这样宏大且深厚的题材,若没有将艺术视为生命之要的执着与热忱,就不能跨越“自我”这座大山,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黄河题材之作。

王克举《黄河石林》布上油画 160cm×360cm 2021年
王克举秉持着一种执着,与大自然进行交流,与黄河展开对话。他曾言:“我将描绘黄河视为自身艺术生涯中的一座丰碑,我会用画笔一笔一画地将其构建起来,使之厚重而充实。恰似我20年来持之以恒的写生创作,以累积如山的作品来彰显我对艺术目标的坚定信念。”他确信,这绝非一条铺满鲜花的平坦之路,相反,途中一定充满了艰难险阻与诸多挑战;同时,他也知晓这同样是一条互相成就的艺术道路。
要将5000余千米的黄河再现笔端,不是有胆略、有雄心就可成行,艺术上的必要准备亦必不可少。为此,王克举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艺术训练与筹备,以及长达20年的风景写生与创作实践,其写生足迹遍布祖国近30个省市。王克举以“写意精神”为创作导向,开展写意风景油画创作实践,逐步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理念。“写意精神”成为王克举创作黄河题材作品的内在追求。对待这一项超乎想象的庞大工程,画家从研读书刊、收集资料、记录笔记、选择景点、制订计划,到实际出行的整个行程,均以大量精力进行了周密规划。他的这一艺术愿望也打动了身边的朋友,并共同组建了一支黄河主题创作团队。

王克举《黄河古渡口——碛口客栈》 布上油画 160cm×200cm 2021年
一时的果敢并不困难,但要将创作激情转化为最终的艺术成果,绝非一时创作冲动就能实现。海拔4000多米的星宿海,乃黄河之源。此地面临高原反应、雨雪天气、湿地泥沼等状况,以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高海拔带来的严峻挑战,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更遑论开展写生创作。王克举兼具勇气与审慎,将黄河源头视作对自身身体状况与创作计划的检验。自西藏林芝始,他降落于海拔3000米的机场,继而从海拔3780米的牧场,至海拔4040米处,又至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海拔4300米的甘丹寺、海拔4998米的羊卓雍措,共绘制了10幅尺寸为160cm×140cm的写生作品。彼时,王克举欣喜不已地说道:“终于能够向我的团队及朋友们提及我的黄河创作构想了!”
二
王克举及其团队开启了黄河的创作之旅,壶口瀑布、晋陕大峡谷、阴山岩画、河套区域、库布齐沙漠、阿尼玛卿雪山、华山、泰山、鹊山、乾坤湾、炳灵寺、小浪底、黄河入海口等诸多景观皆被纳入其创作视野。王克举依据季节、气候、环境等不同特点,特别是画面间的衔接关系,精心择取现场写生的时机,构思画面并调整布局。在此过程中,既有深思熟虑后的合理安排,也有在现场触发灵感而被激发的想象力。

王克举《错鄂龙羊峡》布上油画 160cm×240cm 2020年
若缺乏黄河的实景实情,便难以称之为献给黄河的史诗;若仅对黄河进行一寸画面对应一寸实景的写实描绘,则只能沦为地理图片,而非艺术创作。在写生创作进程中,写实与写意的关系问题自然碰撞,并最终体现在每一个笔触之上,王克举须探寻适合自身的处理方式。这不仅关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理论素养、技术技巧,更涉及心胸与眼界,其核心在于如何塑造黄河的“视觉形象”,并使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自然彰显。在黄河的主题性创作中,艺术家塑造了诸多艺术形式的黄河历史样貌。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沿线的景色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昔日的激流险滩与荒芜之地,大多转变为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王克举在黄河题材的选择上深思熟虑,他摒弃水库、大坝和桥梁,也不描绘黄河沿线的城市高楼等现代建筑。他表示,“欲保留内心期许的黄河生态”。在创作过程中,王克举致力于探寻黄河最本真的面貌,深入黄河的每一处角落。因此,王克举笔下的黄河,是充盈着写意精神的黄河,它鲜有现代工业的印记,满是原始而饱含生命力的自然之美。

王克举《俯瞰龙羊峡》油上油画 161cm×480cm 2020年
王克举笔下的黄河,是生态黄河、历史黄河,更是祖祖辈辈的生息之所,蕴含着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出身农民家庭的王克举,怀揣着对大地的深厚情感,恰似凡·高之于那片麦地、塞尚之于圣维克多山。“从华山至入海口之间,鲁中大地广袤无垠的庄稼地如波涛般起伏,与入海口的芦苇花融为一体,湿地秋色斑斓,紫红色的植被宛如红地毯延伸至蔚蓝大海”,这是他对流经家乡大地的黄河的赞美。黄河流经那翻涌的麦浪与摇曳的芦苇,既是自然的珍贵馈赠,更是农耕文明历经千年延续的视觉表征。这种对祖国大地的深情审视,使观者既能感受到黄河的温度,又能聆听华夏文明在黄土层下跃动的节律——黄河既是母亲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根源。

王克举《大河·红山》布上油画 160cm×200cm 2021年
三
主题性美术创作不是命题作文,也不可沦为“任务画”,而是源自艺术家内心的激情与动力。《黄河》油画长卷所描绘的奔腾汹涌、气势恢宏的生动场面,契合了当代中国人心目中黄河的形象。黄河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历经四季更迭,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时光磨砺,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象征着中国人百折不挠、坚韧顽强、厚重淳朴、生机勃勃的精神品质。王克举许下宏愿,以绘画捕捉黄河的视觉精髓,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面对自然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定格于画布之上。在王克举的艺术表达中,黄河已超越地理层面的概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智慧、勇气与希望的象征符号。王克举的艺术实践,是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度探讨与对话。这种超越表象的艺术追求赋予其作品穿越时空的感染力,激发了人们对黄河母亲的深厚情感,更激发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自豪感与归属感。

王克举《杨涛库房 大高粱》布上油画 160cm×400cm 2012年
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皆是艺术家生命体验与时代精神相互碰撞的结晶。在未来艺术发展中,是否具有人的情感,是区别人工智能创作与人的艺术创造的本质差异。人类艺术家可敏锐捕捉易逝的灵感,凭借经年训练习得的娴熟技艺,将其转化为不同媒材上的线条、色彩与痕迹,从而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新事物,并借此将自我生命以艺术的形式留存于世。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对人的意义无可替代。当机械复制致使艺术作品逐渐丧失“灵光”,王克举却采用最为原始的创作方式——于黄河岸边支起画架,以身体感知母亲河的脉搏。他的画笔不仅记录了黄河的外在形态,更捕捉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经艺术家之手转化为可视的符号体系,超越了技术层面的表达,在观者心中引发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充分印证了艺术创作中人类情感的不可复制性。

王克举《丰收的花朵》布上油画 160cm×240cm 2020年
于野外现场绘制160余米的油画,若无技术支撑与团队协作,实难达成。在黄河入海口搭建十几米高的脚手架平台,亦难以窥见黄河入海的全貌;30多米高的远望楼,即便身处顶层,仍无法望及新滩涂的边缘……黄河每年向海洋延伸约2000米,此等景象何其壮观,若无现代化设备,根本无法完成创作。幸运的是,团队借助现代化的设施,解决了一路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团队成员一起搭建雨棚、脚手架,睡土炕,捡拾螃蟹,也是他们共同生活的特殊经历。4年间,王克举和团队成员们将写生、创作与生活融为一体,作品倾注了对黄河的深情、同伴的友谊和艺术的执着追求。
结语
艺术关乎个人情感,更关乎民族与国家的发展。王克举的黄河长卷,是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案例。黄河长卷的完整展出,既是对王克举个人艺术成果的认可,也是对新时代背景下黄河精神传承与弘扬的有力倡导。它提醒着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源自黄河的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文/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 来源:美术杂志社)
艺术家简介

王克举,1956年8月生于青岛,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创作研究员、北京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与收藏评审委员会委员。
相关知识
徐涟
那小白花新人竟是恐怖游戏榜一?秦涟
京畿道涟川郡“香草村庄天使花庆典”
摩尔庄园里的五彩布,魔涟花在哪里能拿到?
节日祝福语: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
涟江河畔 好花正红——贵州惠水县产业脱贫纪实
备婚遇见涟生荷,我知道,就是它了!!
邻居花60万装修的214平米现代风格,比我家10万的都好!-绿地东岸涟城装修
湖南涟邵取得一种矿用通风除湿空调系统专利,便于对除湿包的更换
徐红霞
网址: 徐涟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81758.html
| 上一篇: 春天的秘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 |
下一篇: 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大学生借助AI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