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福海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选于网络“莳罢田秧看杨梅”。常熟地区素有“到宝岩,看杨梅”的习俗。从上个世纪末起,为推动乡村旅游和增强公民的绿化环保意识,常熟年年举办“虞山宝岩杨梅节”。在第12届杨梅节开幕前,老友与我相约,去宝岩生态园福海池边的吊脚竹楼茶室,品新茶,尝杨梅,观赏福海池畔宝岩生态园的美景,享受虞山第一湾的绵绵福泽。
福海池是虞山宝岩生态园的明珠。人们称誉常熟虞山是中国吴文化第一山,宝岩是虞山第一湾。宝岩生态园处于虞山腹地,倚虞山,面尚湖,以翡翠碧玉般秀丽的青山绿水以及杨梅、毛竹、茶叶等丰富的山产驰名吴语区。如果说,虞山是因为泰伯仲雍、南方夫子言偃传播了中华的早期文明而成为福地,那么3000年前姜太公隐居在福海池边,施展法力让福海池的水脉与东海相通,则真正使“常熟”名副其实,福泽绵延。此后,驾鹤仙逝的黄公望、钱谦益、柳如是、翁同和、曾朴等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把冥府安置在了这块灵气四溢的风水宝地上。
游宝岩生态园,去福海池,可以乘坐观光电瓶车,兜环园公路。观光电瓶车缓缓行驶,“走马看花”,能够感知宝岩的整体风光。坐着观光车软绵绵的沙发,品味香喷喷的虞山新茶,品尝酸溜溜的甜汁杨梅,一路上你可以目不暇接地欣赏到杨梅的婆娑摇曳、绽红露紫,翠竹的玲珑剔透、挺拔参天,茶树的随遇而安、坦荡绵延。我们是老宝岩了,所以只顾径直去福海池吊脚竹楼品新茶、尝杨梅。
走进宝岩,就被淹没在花的世界、绿的海洋里,林荫路畔,抬眼低头间尽是杨梅树。百年老梅树干粗枝虬叶茂,瓜果累累。成熟的杨梅宛如簇簇晶莹的玛瑙,诱人驻足观赏,垂涎欲滴。怪不得,“到宝岩,看杨梅”的习俗,在常熟已经流传了900多年;怪不得,太白金星忘却了玉皇大帝圣旨,把放置女娲补天石的“引星池”遗忘在了宝岩。“这叫‘荷叶盘’,杨梅中的珍品,最甜。”老友摘来几颗红得发紫的大杨梅送到我嘴边。唷,汁多味浓,酸甜可口,真的是“味仿河溯葡萄重,色比岭南荔枝深。”过了望梅桥,我们步入了遮天蔽日的毛竹林。处身竹海,伸手即可以和一杆杆挺拔参天的翠竹相拥,俯下身子就可以濯弄潺潺奔流的清澈泉水,时而还可以在涧边兀立的奇石上歇息小憩,俩老叟似乎钻进了时光隧道,都变成了撒野发泼的顽童。
穿过茫茫竹林以后,我们坐在了福海池边的吊脚竹楼茶室。面对清洌得纤尘不染的池水,老友说福海池就是一颗硕大无朋的宝璧。看,那边红墙黑瓦的宝岩禅寺,连同山坡的翠竹,殿前的梅树,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一起倒映在碧水之中,画就了一幅最绚丽的山水画。我们脚下的福海池边临水修筑了一条通往宝岩禅寺的栈桥,曲曲弯弯,游客驻足栈桥,有的凭栏远眺福海池风光;有的举着相机摄影留念;有的俯身逗鱼取乐……池中,几只白色小划船晃晃悠悠,沉璧静影的池面顿时荡漾开圈圈的涟漪。福海池对岸是连片的茶园,茶园间零零星星的种着杨梅树、枇杷树、石榴、葡萄……环园公路傍着茶园,迤逦而去。
宝岩山明水秀,山、水、树、竹,还有欢乐地生活其间的一百多种鸟类(也绿毛龟等多种小动物),和谐地构建了一个宁静的生态园。呷饮喷香如饴的绿茶,品尝酸甜多汁的杨梅,呼吸沁人心脾的空气,放眼诗情画意的风景,舒展筋骨,放松心情,其乐几何!
忽然,丝竹响起,那边竹林子里的露天舞台,数十位老票友开始了一天的吹拉弹唱,自娱自乐。而宝岩禅寺那边也飘过来阵阵洪亮的晨钟,还望得见寺前的场地上扯起了一串串红灯笼。
“宝岩杨梅九百年,常熟风情代代传”,再过几天,绿色的宝岩,宁静的福海,将迎来更多的看杨梅、庆佳节的人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