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陈世一:回乡见花

陈世一:回乡见花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1-20 09:11

作者:陈世一

流年似水。离开大柳十多年了,有些人和事物渐行渐远。今年回乡去山野俯身打量了几种常见的花儿,不禁感慨万千。

一曰蒲公英。家乡的山坡、田埂、路边,沟渠。到处都能看见蒲公英的身影。它长着绿色的叶片,边缘有细小的毛刺,筷子般长短。蒲公英的叶片紧贴地面,呈放射状,边缘深裂,根空心。花葶顶生单朵黄花。折断会流白浆。果实成熟后具有白色的绒球,随风传播,不计成本。春天鲜嫩时采回家可以兑肉丝炒着吃,味道鲜美。生长20多天后,一根茎杆撑起圆球状白色的小花,亭亭玉立,像山野中的村姑。具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蒲公英,别名婆婆丁、灯笼草。

蒲公英长老后,种子像白色的小伞,随风飘散,落地生根。蒲公英的这个白色的絮状物常用来比喻老年人的白发,富有诗意。蒲公英洗净晒干泡茶喝,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

蒲公英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鲜艳,见缝插针,生命力旺盛。象征着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古人诗句里有许多对蒲公英的描述。“御伞一飞心向远,只为播撒万千情。”描绘了蒲公英随风远播,给人传递着希望。“”不慕红花不羡仙,绣绒吐雾舞流鹃。”以蒲公英的淡泊来比喻人的高洁情怀。

二曰刺麻苔。其茎秆和枝条布满尖锐的硬刺,叶片柔软,有一股清香。它生长于田野、坡地、路边。嫩茎剥去外皮后,放入口里,尝一尝,口感清甜。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上学途中饿了,常常随手掐一些刺麻苔吃。那时生活艰苦,看见田埂边能吃的野花野果都摘着吃,只为果腹。刺苔浑身上下长满尖刺,像一颗颗尖利的牙齿。一不小心,就会被刺划伤。剥皮时更要细心。它刚开始长出来的茎是紫红色的,慢慢的变成绿色,等到变老了竟又变成了灰褐色。它开出的花是一团一团的白花,在风中摇曳,像星星一样点缀在绿叶间。曾见一些蜜蜂伏在花蕊上采蜜。烈日下,勤劳的蜜蜂飞来飞去,花儿开得热烈奔放,相映成趣。

刺麻苔浑身上下长满了刺,但它的嫩茎又可食用,口感清甜。它既有锋芒,又有自己的果实。这就是刺麻苔的性格。

三曰灯笼果。又称羞涩的姑娘果。具有匍匐的根状茎,茎杆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密生短柔毛。叶片肥厚,呈阔卵形或心脏形。灯笼果喜温,有一定的耐寒力,适应性强。成熟时外包一个灯笼状的薄皮,光亮透明。几条纵行维管束清晰可见。很像灯笼,呈球形。果子比拇指大。上面有一道道纵向的纹路,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小时候上学时,经常从路边草丛里摘着吃,用来充饥。十来岁时,背着筐在庄稼地里、田埂边见到它的叶子枯萎,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有点心酸。但一想到,它第二年又能结出红艳艳的灯笼果。心里面又释然了。

吃着灯笼果,童年的记忆潮水般涌上心头,往事依依。自然界中熟悉的野花唤醒了我青春的激情,教会我忆苦思甜,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相关知识

陈世一:回乡见花
陈世一:长寿菊
长沙“杜鹃花”艺术月开幕 花鼓戏《耀邦回乡》首演
长沙“杜鹃花”艺术月启动 《耀邦回乡》成功首演
世园会郫都分会场:户外鲜花展陈区繁花似锦
老人陈世威白芨种植一亩年均纯收23万元的致富之道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北京世园会“一花一园一城”系列国家园艺宣传片发布
九十年前,南洋华侨陈训庭回乡购地建屋,领葛洲洋楼建筑风气之先
在南京博物院遇“花开见佛”,窥看陈之佛的艺术世界
卷十七·六朝(陈)

网址: 陈世一:回乡见花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7673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梦见蒲公英
下一篇: 藏蒲公英的好处与功效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