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为媒促交流 以研赋能强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开展公开课观摩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朱荆聪 发布时间:2025-11-18 14:39:44 浏览次数:113 次 【字体:小 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于11月17日,在3教404教室组织开展了公开课观摩活动。青年教师朱荆聪以“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为主题,为25审计1-2班学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教研室戴军副教授、刘晓苑副教授、郭花老师、黄锦波老师、张枭老师全程参与观摩学习,并开展课后研讨。
本次公开课紧扣“改革创新”这一时代命题,围绕“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改革创新为何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青年学生如何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朱荆聪老师以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苏超”联赛为切入点,围绕当下我国体育赛事科技含量的提升、影响范围的扩大,直观展现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结合华为突破芯片技术封锁、中国航天“嫦娥”探月工程等案例,阐明创新在国家竞争中的关键地位;最后以“00后”大学生团队研发“智能助农机器人”获国家级奖项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青春与创新的关联。
课堂上,朱老师注重互动设计,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的环节,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背景探讨“审计工作如何助力改革创新”。25审计1班学生黄丽在发言中提到:“审计不仅是查账,更要通过数据分析为政策落地提供参考,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以评促教,凝聚集体智慧
课后,观摩教师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效果呈现等方面展开研讨。戴军副教授肯定了课程“理论扎实、案例鲜活、贴近学生”的特点,同时建议进一步增加“改革创新中的挫折与反思”内容,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刘晓苑副教授提出可引入更多审计领域的改革案例,增强课程与专业的契合度;郭花老师则建议优化课堂时间分配,为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空间。
常态长效,推动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此次公开课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落实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教研室主任陈海燕老师介绍,后续将围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方法创新”等主题,每月开展1次公开课观摩活动,并建立“老带新”结对帮扶机制,通过“示范课引领—集体备课打磨—常态化听课评课”,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思政课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参与观摩的教师们一致认为,此次活动为教研室搭建了交流平台,未来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终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条: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