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6篇(全文)

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6篇(全文)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1-14 19:18

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精选6篇)

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 第1篇

1 枣尺蠖

(1) 分布与危害。河南省分布于郑州、安阳、濮阳、周口、三门峡等市。以幼虫为害幼芽、幼叶、花蕾。

(2) 危害症状。初孵幼虫为害嫩芽, 常称“顶门吃”, 并且吐丝缠绕, 阻碍树叶伸展, 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 将枣树啃成光杆。

(3) 防治措施。可采取5道防线防治, 即在树干基部周围33cm范围的地面上采用“一绑”、“二堆”、“三挖”、“四撒”、“五涂”等5项防治措施。“一绑”, 即在紧贴树干基部距地面5~10cm处绑1条8~10cm的塑料布, 接口用塑料胶粘合或用小鞋钉钉紧, 使雌蛾不能上树;“二堆”, 即在塑料袋下堆筑圆锥形土堆, 土堆表面要拍实、光滑, 上缘要埋住塑料布1.5cm, 使塑料布更牢固, 无缝可入;“三挖”, 即在土堆周围挖宽、深各10cm的小沟, 沟壁直而光滑, 使爬不上的雌蛾集中跌落在沟里, 以上3道防线要求在3月15~20日, 即惊蛰前完成。成虫出土后再进行第4、5道防线;“四撒”, 即春分成虫出土后, 在小沟内和土堆上撒施10%辛拌磷粉或2.5%敌百虫粉或3%1605或35%甲基硫环磷毒土 (药土比例为1∶10) , 以杀死雌蛾;“五涂”, 即少数产在土块石块缝隙下的卵粒, 约于枣芽萌动期开始孵化上树为害, 在幼虫上树前, 要在塑料布上缘1.5cm处涂1圈粘杀幼虫的药膏 (药膏用黄油10份、机油5份、50%1605或其他有触杀作用的有机磷1份混匀制成) , 药效可维持40~50d。未能及时用5道防线防治的枣区, 可采用药剂防治, 在幼虫大多处在3龄以前时, 向树冠喷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1 000倍液, 或喷25%灭幼脲Ⅲ号1 500倍液, 或喷0.5%绿宝威1000~1 500倍液。

2 枣刺蛾

(1) 分布与危害。河南省分布于郑州、安阳、濮阳、周口等市。以幼虫啃食叶片。

(2) 危害症状。幼虫沿叶背面啃食叶肉, 留叶脉及上表皮, 被害成网状, 随虫龄增大食量大增, 将叶片食成缺刻状, 重者仅留3根主脉。

(3) 防治措施。冬春结合修剪, 剪除枝干上的虫茧;幼虫发生期喷施25%幼脲Ⅲ号1 5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利用剌蛾成虫的趋光性, 置黑光灯诱杀。

3 枣飞象

(1) 分布与危害。河南各枣区均有分布。以成虫啃食芽、叶。

(2) 危害症状。成虫食芽、叶, 常将枣树嫩芽吃光。

(3) 防治措施。 (1) 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土上树时, 用25%对硫磷胶囊剂200~300倍液, 喷洒树干及干基部附近的地面, 干高1.5m范围内为施药重点, 应喷成淋洗状态;也可用其他残效期长的触杀剂, 高浓度溶液喷洒;或在树干基部60~90cm范围内撒药粉, 以干基部为施药重点。毒杀上树成虫, 可撒1.5%甲基1605粉剂或5%倍硫磷粉剂、4%地亚农粉剂、2.5%敌百虫粉剂、3%磷胺粉剂等, 每株成树撒150~250g药粉, 撒后浅耙1次, 以免药粉被风吹走。 (2) 成虫为害期药剂防治, 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50%倍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50%对硫磷或久效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 或喷37%巨无敌乳油1 500~3 000倍液, 或喷30%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胶囊剂4 000~6 000倍液, 均有较好效果。 (3) 振落捕杀成虫, 树下要铺塑料布以便搜集成虫。 (4) 结合枣尺蠖的防治, 于树干基部绑塑料薄膜带, 下部周围用土压实, 干周地面喷洒药液或撒粉, 对2种虫态均有效。 (5) 结合防治地下害虫进行药剂处理土壤, 毒杀幼虫有一定效果, 以秋季进行处理为好, 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5%倍硫磷粉剂、4%地亚农粉剂、5%七氯粉剂、5%氯丹粉剂等, 用量30.0~52.5kg/hm2。

4 枣瘿蚊

(1) 分布与危害。河南省分布于郑州、安阳、濮阳、周口、鹤壁等市的枣区。为害枣树嫩叶、幼芽。

(2) 危害症状。为害后, 叶卷曲成筒状, 由绿变紫红色, 至褐、黑色, 引起落叶。

(3) 防治措施。 (1) 消灭越冬幼虫。冬春季挖取越冬茧, 或在根茎周围1m范围内培10~15cm厚的土堆, 拍打结实, 防止羽化成虫出土。 (2) 药剂防治。利用性诱剂搞好测报, 当每日诱虫量达3~4头时, 说明雌成虫高峰出现, 高峰后3~4d喷药剂防治。幼虫期喷50%杀螟松1 000倍液, 果期喷2.5%功夫乳油4 000倍液。

摘要:从虫害的分布与危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枣树常见的4种害虫防治技术, 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连昌.中国枣树害虫[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2]林晓安.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3]李文义.枣树病虫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下半月刊) , 2006 (3) :58-59.

枣树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第2篇

1 枣锈病

1.1 发生症状

枣锈病又名烟雾病。病原菌为枣多层锈菌,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 后渐变为暗黄褐色不规则突起, 即病菌的夏孢子堆, 直径0.5mm左右, 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 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见发病, 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后期, 叶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 出现具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 叶面呈花状, 后渐变为灰色, 失去光泽, 枣果近成熟期即大量落叶[1]。

1.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枣园不宜密植, 应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 防止园内过于潮湿, 以增强树势。二是清除初侵染源。晚秋和冬季清除落叶, 集中烧毁。三是萌芽前喷0.3°Bé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发病严重的枣园, 7月下旬、8月上旬各喷1次1∶2∶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 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 或30%绿得保500~800倍液, 或12%绿乳铜600~800倍液, 或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 或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轻病区在8月上旬只喷1次上述任意一种药剂即可收到较好的防效。

2 枣缩果病

2.1 发生症状

病原为枣欧氏杆菌。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后, 从直观形态上区分, 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脱落5个时期。病果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 后变暗红色。病果逐渐干缩, 果腰变细, 故称缩果病, 果肉变褐坏死, 有苦味。果柄受害后, 暗黄色, 形成离层, 早脱落。

2.2 防治措施

一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枣树管理, 增施农家肥料, 增强树势, 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2]。三是药剂防治, 可在7月底至8月初喷洒第1遍药, 每隔7~10 d再喷洒1~2次。药剂有:链霉素70~140 U/m L;土霉素140~210 U/m L;卡那霉素140 U/m L;DT 600~800倍液。结合防治食心虫, 可在施用的杀菌剂中加入20%灭扫利5 000倍液, 或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 或10%绿安宝2 000~4 000倍液防治此病。

3 枣裂果病

3.1 发生症状

此病为生理性病害, 与成熟期多雨及缺钙有关。果实将近成熟时, 如连日下雨, 果面纵向裂开一长缝, 果肉稍外露, 随之裂果腐烂变酸, 不堪食用。果实开裂后, 易引起炭疽等病原菌侵入。

3.2 防治措施

一是合理修剪, 注意通风透光。二是幼果坐果后, 科学喷洒1 000倍果树专用天达2116, 每10~15 d喷1次, 连续喷洒3~4次, 可有效地预防裂果现象发生。三是从7月下旬开始, 每隔10~20 d喷洒1次0.3%氯化钙水溶液, 连续喷洒2~3次, 可明显降低裂果率。四是及时灌溉, 促进果实正常发育, 防止裂果现象发生。五是树下覆盖地膜。六是选种抗裂品种[3]。

4 枣果黄斑病

4.1 发生症状

枣果黄斑病是严重的落果病害, 其病原菌为橄榄色盾壳霉菌。主要危害枣果, 偶尔危害叶片和枝条。在枣果变白期于果肩处出现黄褐色病斑, 质硬, 近圆形, 稍凹陷, 大小约4 mm×5 mm, 后扩展到果肩大部, 病皮变红, 失水干缩, 病果易脱落。

4.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枣园修剪和肥水管理, 增强抗病力并及早清除树上病枯枝, 以减少越冬菌源。二是选育抗病树种。三是喷药保护枣果。从7月中旬至9月初喷枣斑灵700倍液3~4次, 特别是8月雨后及时喷药可防止枣果感病并可兼防枣锈病。

5 枣果软腐病

5.1 发生症状

病原菌为接合菌门匍枝根霉菌。危害枣果, 引起果实溃疡或软腐, 初现白色菌丝, 后在烂果表面产生黑霉。

5.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枣园管理, 合理修剪, 及时灌排水,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果园农事操作及果实采摘等过程中避免损伤果实。二是保持运输、贮藏场所及用具清洁, 减少病菌感染;有条件的采用低温贮藏果实。三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杀菌剂防治蛀果害虫及枣病害。

6 枣炭疽病

6.1 发生症状

枣炭疽病俗名烧茄子病、焦叶病。其病原为胶孢炭疽菌。主要侵染果实, 也可侵染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处, 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 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 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 病斑扩大后连片, 呈红褐色, 引起落果[4,5,6]。

6.2 防治措施

一是摘除枣吊, 冬季深翻;剪除病虫枝、枯枝, 以减少病源。二是加强枣园管理, 增施农家肥料, 可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能力。三是改变枣的加工方法, 防止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引起的腐烂。四是药剂防治。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喷2次1∶2∶200倍波尔多液, 或3~4°Bé石硫合剂混合0.3%五氯酚钠, 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连续喷2~3次。也可喷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防治[7,8,9]。

摘要:着重介绍了枣树常见的6种病害如枣锈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病、枣果黄斑病、枣果软腐病、枣炭疽病等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枣树,病害,发生症状,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2]冯玉增, 宋梅亭.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3]余金刚, 姬廷芬.枣树病害的综合防治[J].中国农村科技, 2001 (2) :18.

[4]张彩琦.晋南地区常见枣树病害及防治方法[J].山西果树, 2009 (1) :52.

[5]马雁, 张孔周, 丁贵云.枣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 2010 (1) :39.

[6]穆志荣.枣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果农之友, 2008 (2) :34, 36.

[7]李瑞强.枣树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和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 2007 (7) :213-214.

[8]周琳, 盛恒斌.河南省枣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树, 2003 (2) :42-43, 50.

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3篇

枣树是著名的经济树种, 为落叶乔木, 高可达10m。树皮灰褐色, 条裂。枝有长枝、短枝与脱落性小枝之分。长枝红褐色, 呈“之”字形弯曲, 光滑, 有托叶刺或不明显;短枝在2 a生以上的长枝上互生;脱落性小枝较纤细, 无芽, 簇生于短枝上, 秋后与叶俱落。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 先端钝尖, 边缘有细锯齿, 基生三出脉, 叶面有光泽, 两面无毛。5月-6月开花, 聚伞花序腋生, 花小, 黄绿色。核果卵形至长圆形, 8月-9月果熟, 熟时暗红色。果核坚硬, 两端尖。枣比较抗旱, 需水不多, 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上。枣树生长慢, 所以木材坚硬细致, 不易变形, 适合制作雕刻品。枣木擀面杖是质量最好的擀面杖。

随着人们对枣树经济价值的逐步认可和枣树大面积的种植, 枣树病虫害也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并且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 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当前严重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枣步曲、枣粘虫、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疯病、枣锈病等。防治时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以达到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目的。

2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枣锈病

该病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 后渐变为暗黄褐色不规则突起, 即病菌的夏孢子堆。直径0.50 mm左右, 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 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可发病, 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初埋生于表皮下, 后突破表皮外露并散出黄粉状物, 即夏孢子。后期, 叶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 出现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 叶面呈花状, 后渐变为灰色并失去光泽。

防治方法:

1) 加强栽培管理。枣园不宜密植, 应合理修剪使之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 防止园内过于潮湿, 以增强树势。

2) 清除初侵染源, 晚秋和冬季清除落叶, 集中烧毁。

3) 发病严重的枣园, 可在7月上中旬喷洒1次1∶2~2∶3绿得保胶悬剂400倍~500倍液, 或者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 或者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者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必要时还可以选用三唑酮、敌力脱等高效杀菌剂。

2.2 枣瘿蚊

不同品种的枣树受危害差异大, 小枣类萌动早的品种危害轻, 如金丝小枣在不同树龄、不同栽培条件下单株危害较轻, 通常一株树上只有几片叶子受害。各种大枣危害都比较重。不同品种危害症状也不相同。一些品种枣柄与叶同时受影响变软而早期落叶, 另一些落叶较迟。树龄1 a~2 a生树受害较轻, 3a~6 a生矮的枣头危害率100%。移植栽培小树受害重, 半数以上枣股受害率100%, 伤枝、断枝枣头受害率100%。枣园内部比边界发生早, 以后渐趋相同。如5月初园内部株发生率100%, 外围株发生率60%, 5月中旬以后株发生率均达到100%。

防治方法:

1) 4月中下旬结合果园中耕除草, 把枣瘿蚊蛹翻入深层阻止成虫羽化出土。5月下旬果园浇水可杀死大量第二代幼虫和蛹。

2) 在树干基部堆土。选择6月上旬幼虫出土化蛹盛期, 在距离树干1 m范围内, 培起10 cm~15 cm厚的土堆, 拍打结实, 防止羽化成虫出土。

3) 8月下旬以前在枣树下覆盖薄膜, 阻止老熟幼虫入土做茧或化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以前, 在枣树下覆盖薄膜, 阻止越冬蛹羽化出土。这种做法, 可以大大减少虫源基数。

2.3 枣缩果病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刺吸口器昆虫的密度成正相关, 大气湿度大, 尤其是间断性降水或连阴天, 病害往往大流行。

防治方法:

1) 如果上年感病指数比较高, 首先要清理枣园内的落叶、落果, 并集中进行处理, 以切断传播源。

2) 加强枣园肥、水管理, 提高树体抗性。若是大龄树, 在枣树萌芽前刮除并烧毁老树皮, 并对全树喷1次石硫合剂。

3) 用真菌1号8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6500倍液在6月底首次喷药杀灭病原菌, 7月底到8月初, 每隔10 d喷药1次。

2.4 枣疯病

枣疯病主要侵害枣树和酸枣树。一般在开花后出现明显症状。主要表现:

1) 葫芦枣。花变成叶, 花器退化, 花柄延长, 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 雌蕊转化为小枝。

2) 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 a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 均萌发成发育枝, 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 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 节间缩短, 呈丛状, 叶片小而萎黄。

3) 叶片病变。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 以后整个叶片黄化, 叶的边缘向上反卷, 暗淡无光, 叶片变硬变脆, 有的叶尖边缘焦枯, 严重时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比较狭小, 具明脉, 翠绿色, 易焦枯。有时在叶背面主脉上再长出一个小的明脉叶片, 形状呈鼠耳状。

4) 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 病株上的健壮枝条仍可结果, 果实大小不一, 果面着色不匀, 凸凹不平, 凸起处呈红色, 凹处是绿色, 果肉组织松软, 不堪食用。

5) 根部病变。感染病疯树主根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发, 往往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 同一条根上可出现多丛疯根。后期病根皮层腐烂, 严重者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 结合喷洒其他农药每10 d~15 d喷洒1次1000倍液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号800倍~1500倍液 (10 ml~20 ml兑入15 kg水中) +百痢停药液。

2) 加强枣园管理重点是水、肥管理, 对土质条件差的要进行深翻扩穴, 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穴施土壤免深耕处理剂200 g/667 m2, 穴施“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250 g~300 g/667 m2;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 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3) 对发病轻的枣树, 用四环素族药物治疗, 每年施药2次。施药时间是早春树液流动前, 在病株主干50 cm~80 cm处, 沿干周钻孔3排或者环割, 深达木质部, 后塞入浸有250倍液法丛灵液400 ml~500 ml的药棉, 用塑料布包扎严。同时修除病枝。

2.5 枣尺蠖

枣尺蠖又称枣步曲, 属于鳞翅目、尺蠖蛾科害虫。以幼虫危害枣、苹果、梨的嫩芽、嫩叶及花蕾, 严重发生的年份, 可将枣芽、枣叶及花蕾吃光, 不但造成当年绝产, 而且影响翌年产量。

防治方法:

1) 秋季翻园捡拾蛹消灭。

2) 薄膜毒绳法。早春成虫即将羽化时, 在树干中下部刮去老粗皮, 绑宽20 cm扇形薄膜, 用2.50%溴氰菊脂1∶1000倍液浸草绳, 晾干后捆绑薄膜中部, 将薄膜上方向下反卷成嗽叭形, 以阻止和杀死上树雌蛾和幼虫。

3) 在幼虫发生期, 利用其假死性以木杆击枝, 使幼虫落地进行人工捕杀。

4) 幼虫发生期, 根据虫口密度, 确定药剂防治时期。虫口密度大时, 可用菊脂类、灭幼脲等药剂防治。

【作者介绍】崔永峰 (1979-) , 男, 2005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毕业, 现任山西省永和县林业局助理工程师。

摘要:随着大面积枣树种植, 与枣树有关的各种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 介绍了几种常见枣树病害和虫害以及目前较为流行的防治方法, 以期为枣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

交城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第4篇

1 交城红枣产业基本情况

交城县位于山西省中部, 是山西省的林业大县。交城骏枣是枣树中的优良品种, 素有“八个一尺, 十个一斤”之称, 享有“枣中之王”盛名。其特点是枣果个头大、皮薄、肉厚、核小。

2 交城枣树常见的病虫害

由于枣林面积的逐步加大, 枣树所面临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是影响枣树产量的主要问题。目前, 我县枣树的虫害主要有:枣粘虫、枣步曲、食芽象甲、桃小食心虫四种, 病害主要有枣锈病和炭疽病。

2.1 病害

(1) 枣锈病:通常是指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 有时也侵害果实。在枣树叶片的发病初期, 会在叶背散生出淡绿色小点, 后渐变成淡灰褐色, 最后病斑变成为黄褐色, 并会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当叶片病斑表皮破裂时, 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 8-9月份会导致全树落叶, 长势衰弱, 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

(2) 炭疽病:主要危害枣果, 也危害叶片。在花期就可能侵染, 果实接近成熟和采收时才开始发病, 病果的味苦且不能食用。病叶染病后多为黄绿色脱落, 有的呈黑色焦枯状悬挂在枣吊上。果实染病后, 果肩部开始慢慢变成淡黄色, 并逐渐出现水渍状圆形凹陷斑点, 病斑扩展后呈红褐色, 使果实早落, 果核变黑。一般7月份至采收前均能发病, 多发于降雨早、阴雨绵绵、树势弱等条件, 干旱年份发病较轻或不发。

2.2 虫害

(1) 枣步曲:又称枣尺蠖、弓腰虫, 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枣步曲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 并且吐丝缠绕, 阻碍树叶伸展, 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 与此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一般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 在枣芽萌动时, 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

(2) 枣粘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 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危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害虫。在山西一般一年发生三代, 以蛹在枣树主干、主枝基部的粗皮裂缝树洞中及根际表土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到枣芽, 第二代幼虫主要会危害枣花花蕾和幼果, 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到枣叶和着色枣果。成虫白天潜伏在枣树叶背或树下作物杂草中, 到了黎明和傍晚活动, 雌雄性引诱能力极强, 对黑光灯趋性强, 但趋化性较差。

(3) 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 是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此虫一年发生1~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 (冬茧) 而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 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 越冬幼虫开始出土, 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 (夏茧) 而化蛹, 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没有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 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很好。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 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9月份大量蛀果进行危害。

3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枣树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县枣树管护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受自然环境中诸多因子的制约, 稍一松懈, 就会影响全局, 导致枣树减产, 严重的会导致树体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 “综合防治”是今后枣树防虫的方向。“综合防治”是一种控制害虫个体数量的防治体系。就是在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与害虫数量动态关系上有机地利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和方法, 使害虫数量保持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综合防治除了要利用天敌来消灭一部分害虫外, 就是通过检疫, 提前防范, 阻止害虫的进一步蔓延。同时采用物理方法, 比如:下设毒盆, 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可设置黑光灯, 高压灭虫器等。

除此之外, 当枣树的病虫害蔓延比较严重时, 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 合理使用农药, 化学药剂是大面积防治病虫害的高效办法。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 根据害虫生活特性, 适时使用农药是高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3.1 适时喷药

当枣吊长到10 cm左右时, 小树虫口密度达到40头左右, 大树60头左右, 被害叶片达20%, 一般要在5月中旬使用50%氯丹800~1000倍液加0.5亿~1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防治枣尺蠖, 效果为90%, 枣镰翅小卷蛾85%, 同时对枣飞象也可兼治;还可以用2.5%的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2万倍液, 防治效果在90%以上。到了6月可用3000倍敌杀死防治蜂喙象, 效果为88%。桃小食心虫的卵率达1%~5%时防治效果会最好,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可使用50%杀虫脒1000~1500倍液, 防治效果达90%, 也可用50%西维因800倍液, 还可兼治枣镰翅小卷蛾第2代幼虫。还可以用性诱剂预测桃小成虫发生过程可直接消灭它, 并可起引诱, 迷向作用, 令其失去交尾产卵的机会, 从而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当日平均气温持续达到25℃以上时, 茧虫孵化。此时也可以用35%的亚安磷1000倍液或40%的增效氧化乐果800倍液, 防治效果会达到80%, 在其休眠期可用10~15倍柴油乳剂, 防治效果也会很好。

3.2 地面防治

就是及时处理土壤, 加强地面防治。3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 我们通常在枣尺蠖成虫和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前, 在地面喷洒50%的西维因粉剂。一般每株100~150g, 消灭出土害虫。5月中下旬我们会利用枣飞象的假死性, 在地面喷洒50%的西维因粉剂, 将害虫震落树下, 使其中毒死亡。

3.3 涂毒环

涂毒环就是利用枣飞象的成虫和枣尺蠖雌蛾无翅靠爬行上树的特点, 在3月下旬和5月上旬在树干基部1m处涂毒环, 使其中毒死亡, 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4 激素诱杀

(1) 性诱剂诱杀:就是要用每诱芯性激素500mg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来防治桃小食心虫、枣镰翅小卷蛾, 效果可以提高30%以上。

(2) 抗脱皮激素:用灭幼脲2号1000倍液抗脱皮激素防治枣尺蠖, 效果达100%。用药后, 会使害虫体内的肌质破坏, 并使幼虫在脱皮变态过程中因形不成新皮面死亡。

(3) 绝育法:利用放射性光线处理害虫, 使其达到绝育。利用激素 (如保幼激素) 处理成虫, 使其杂交不育。迷向扰乱害虫的生理机能, 使其失去繁殖机会或能力。

陕北枣树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第5篇

1 危害特点

绿盲蝽是危害枣树嫩芽、花蕾、幼果的一种害虫,嫩芽生长点被绿盲蝽象危害后,不能正常发芽展叶,嫩芽枯干;幼叶危害后,随着叶片的长大,叶片变成不规则的孔洞;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危害严重时,造成枣树绝产。陕北榆林佳县在2013年在枣树萌芽期受到绿盲蝽象的危害后,全县5.33万hm2枣林减产60%,特别是2014年在枣树盛花期遭到大面积危害,近10 d内大部分花蕾脱落,全县枣林减产近75%。幼果遭到绿盲蝽象危害后,受害部位逐渐出现色斑,枣果萎缩,引起幼果大量脱落或畸形果,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5.0 mm、宽2 mm,体黄绿色或浅绿色,前胸前缘广,上有细微小刻点,触角丝状,前翅基部革质,绿色,端部膜质,灰色。卵:长1.0 mm,长形,稍弯曲,端部尖,中部尖,黄绿色。若虫:初孵若虫短而粗,体长0.9~1.2 mm。虫体浅黄色,取食后变为黄绿色。3龄后有翅芽,体长3.8 mm左右。5龄虫体色鲜绿,翅芽端部黑色。

3 发生习性

绿盲蝽在陕北1年发生4~5代,以卵在枣树的剪口、枯死枝和多年生老枣股处越冬,根据调查,在剪口、枯死枝和多年生老枣股处越冬卵数约占调查总数的90%。该虫各代历期不同,一般卵期6~10 d,若虫期15~30 d,成虫期35~50 d。绿盲蝽象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特别是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6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早期若虫在枣树萌芽前先危害作物和杂草,2龄后上树危害枣树,晚孵若虫随枣树萌芽即危害嫩芽及幼叶。第1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第2代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一代。3~5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6—8月日平均气温达20~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引起该虫大发生。成虫喜阴湿,有趋光性,早晨和傍晚比较活跃,飞翔能力较强,第4~5代羽化成虫迁飞到园外湿度较大的地方,危害其他作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后一代成虫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在树上产卵越冬。

4 暴发成灾的原因

4.1 食杂性强,寄主范围广,迁移能力强

由于绿盲蝽寄主范围广,属食杂性昆虫,在陕北的杂草、蔬菜等农作物上也发生为害。造成虫口密度大,繁殖快,由于迁移能力强,防治比较困难,是枣树绿盲蝽大发生的一个因素[1,2]。

4.2 合适的气候条件为绿盲蝽的大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雨量多,湿度大,再加上寄主嫩绿,生长旺盛,绿盲蝽产卵多,繁殖快,虫口密度增加。日平均气温达20~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很易暴发成灾。

4.3 认识不足、防治不到位

绿盲蝽在2010年陕北佳县有所发现,但未大面积发生,未能引起枣农的重视,加之由于枣农不掌握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忽视枣林内作物及寄主的防治,等到发现危害严重时,已无法控制,导致2013—2014年大面积的发生,造成红枣基本绝产。

5 发生预测

根据残留虫量,结合当地发生时的历史资料和气象预报情报,综合分析,做出绿盲蝽发生趋势的预测,也可用色板诱集监察,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

6 防治策略

由于绿盲蝽具有直接危害性和较强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采用局部或零星的防治,对绿盲蝽的控制作业不大,必须采取集中连片,联防联治,其次,越冬期和早春寄主阶段是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境,是控制发生的关键时间。

7 防治技术

一是清除园内杂草。5—6月及时铲除树下杂草和根蘖,切断绿盲蝽的食物来源和寄主。二是结合修剪,剪除树上枯死枝、病残枝,尤其是对前一年夏剪剪口部位和蚱蝉产卵枝进行重点剪除,开春刮树皮,可减少越冬虫卵。三是悬挂诱虫板。绿盲蝽成虫发生开始期,园内树枝中部悬挂诱虫板600张/hm2,能较好地起到诱杀效果。四是化学防治。枣树萌发前对树体喷3~5°Bé的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卵。在枣树生长期,根据虫情预测,在若虫发生时,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与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的混合液进行喷施[3,4],由于绿盲蝽白天在树下杂草及农作物上潜伏,夜晚上树危害,所以喷药时间一定要在8:00以前,18:00以后,同时要做到树上树下全喷。

8 结语

通过对陕北枣树绿盲蝽的调查研究,采用农业、人工、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既保护了天敌,又有效地控制了绿盲蝽的发生和危害,保证了红枣的生产,2015年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实践证明,综合防治必须根据测报,以保护天敌,科学准确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计量,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提高自身对虫害的调控能力,有效控制虫口密度,才能确保生产优质丰产的安全红枣。

参考文献

[1]龙斌,杨志新,莫泽东,等.枣树绿盲蝽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3(17):87.

[2]范金庆.红枣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08(1):57.

[3]张锋,陈志杰.枣树绿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2011(1):125-126.

枣树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6篇

1 枣树主要病虫害种类

1.1 主要病害

1.1.1 枣锈病

该病危害叶片, 初期叶片背面散生或聚生淡绿色小点, 逐渐变为淡灰褐色, 以后病斑凸起呈黄褐色。病斑发生在叶脉两侧、叶尖和叶片基部, 叶脉两侧病斑多连成片状, 当其成熟后, 表皮破裂, 散出黄粉, 叶片逐渐失去光泽, 布满黄褐色角斑, 最后干枯、落叶。病害严重者全树叶片脱落, 致使枣果皱缩、含糖量下降, 不能正常成熟, 失去食用价值。此病发生轻重与7月~8月份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有关。当7月~8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气温在30℃以上时, 发病率可达80%以上。根据观察, 7月份总降水量达250 mm、日平均气温达30℃时, 病害发生早而重, 降水量少于130 mm时, 发病晚而轻。1.1.2枣浆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菌和干腐菌侵染造成的。病原菌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 枣裂果可增加病菌侵入机会。

1.1.3 枣缩果病 (干腰、味苦) 该病是我国枣区危害枣果的重要病害, 是由多种真菌侵染造成的。

1.1.4 枣炭疽病该病使枣果受害重, 多发生在枣果成熟期至采收后, 常造成大量落果。

1.1.5 枣铁皮病

即黑腐病、轮纹病, 主要危害枣果。8月中旬始见, 多从果肩开始, 出现不规则斑块状, 直至整个果实变为黄褐色, 果皮很快变为红褐色至暗红色, 失去光泽, 外观呈铁锈色, 因此称为铁皮病。

1.2 主要虫害

1.2.1 枣镰翅小卷蛾

该虫又名枣粘虫, 幼虫取食叶片, 钻蛀枣果。老熟幼虫体长12 mm, 初孵化时头部黑褐色, 胴部黄白色, 后渐变成黄绿色, 前胸背板和臀板褐色, 疏生黄色短毛。枣粘虫在吕梁市每年发生3代, 第一代幼虫历期23 d。这一代幼虫非常活跃, 稍有惊动便乱奔乱跳并吐丝下垂, 先取食新嫩叶, 稍后即吐丝缀合数片叶子成饺子状, 藏在里面取食, 每条幼虫一生可取8片~10片叶子;第二代幼虫历期38 d, 除吃叶子外还侵入枣花危害, 咬断花柄蛀食花蕾;第三代幼虫历期53 d, 主要危害果实, 蛀入枣果后绕核取食并把粪便排出果外, 被害果实不久发红脱落。第一代老熟幼虫在卷叶内作茧并于5月下旬化蛹, 第二代化蛹与第一代方式和场所相同, 第三带老熟幼虫从果内钻出后转移到枣树主干、主枝粗皮裂缝作茧化蛹越冬。

1.2.2 桃小食心虫

该虫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老熟幼虫体长12 mm~16 mm, 前胸气门前区着生刚毛2根, 腹足趾钩单序全环, 无臀足。在吕梁市每年发生1代, 以老熟幼虫在枣树下30 cm深土壤越冬。翌年6月下旬开始出土, 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也是蛀果始期, 8月中旬为蛀果盛期, 9月结束。幼虫蛀入果实后绕枣核周围取食, 并将枣核周围吃空, 同时将虫粪排在果内不向外泄, 所以人称“蛆枣”或“豆沙馅”。它与枣粘虫的区别是, 枣粘虫蛀入果内取食后, 将粪便排出果外, 果内不留粪便, 而该虫取食后则把粪便排在果内的核周围, 并不向外排泄。

1.2.3 枣步曲

该虫又称枣尺蠖, 以幼虫危害枣芽、枣叶, 严重影响座果结实, 能造成减产和绝产。老熟幼虫体长40 mm, 初龄为黑色, 逐渐变成青灰色。胴部有6个白色环纹, 老熟时胴部灰绿色, 具黑色和褐色细纵条纹, 每节两侧有2个对称的黑点。越冬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 卵成块产于枣树主干、主枝粗皮裂缝内, 幼虫4月下旬开始孵化, 5月上旬至中旬为盛期, 5月底老熟幼虫开始入土, 6月下旬入土幼虫化蛹越冬。

1.2.4 枣绮夜蛾

该虫以幼虫取食花、叶、果, 造成严重落花、落果, 使红枣大幅度减产。老熟幼虫体长10 mm~15 mm, 头宽1.10 mm~1.30 mm, 初虫体淡黄色, 逐渐变为黄绿色至紫红色。背部有3条明显的粉红纵线, 各节生长短不等的刚毛。此虫在吕梁市每年发生2代, 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出现, 6月中旬为盛期;第二代幼虫7月中旬出现下旬为盛期。成虫趋光性强, 以吸食枣花蜜和水来补充营养, 卵散产于枣吊、叶片、叶柄、花梗的交叉点上, 幼虫孵化率90%, 每头幼虫每生可食掉65个花蕾或幼果。以蛹在树干粗皮裂缝或树洞里越冬。1.2.5食芽象甲该虫又叫枣飞象, 成虫取食树芽、叶, 造成二次发芽, 严重危害后能造成红枣绝产。成虫全体被灰色短鳞片, 小盾片呈三角形, 鞘翅长方形, 后端稍尖, 翅上有纵小点刻线。此虫在吕梁市每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地下5 cm~10 cm深土层内做土室越冬。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和危害盛期, 早晚因气温低成虫不活跃, 多隐藏于枣股或枝条“丫”叉背面不易发现, 当振动树枝时成虫受惊后假死落地, 落地静止后又开始爬行飞翔。白天气温逐渐升高后, 成虫起飞上树危害嫩芽, 并交尾产卵。6月上旬为幼虫入土盛期。

1.2.6 枣树其他的虫害还有龟蜡蚧、

草地螟、核桃尺蠖、大球蚧、黄刺蛾, 这些虫害也可以导致树体衰弱, 大量落果, 使枣品质下降, 造成减产。

2 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栽培管理措施

2.1.1 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1) 施足基肥一般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每株施5 kg~10 kg。

2) 施好追肥于5月底至7月上旬进行萌芽前、花期和幼果期追肥, 萌芽前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花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并配以适量的磷肥;幼果期施肥以含氮、磷、钾三元素的复合肥为主, 不可偏施氮肥。

3) 叶面喷肥在生长季节结合打药喷施叶肥, 简单易行, 节省用工, 且用肥少、见效快。叶面喷肥常用的种类和浓度有:尿素0.30%~0.50%、硫酸铵0.20%~0.30%、磷酸铵0.50%~1%、硫酸锌0.30%、硫酸亚铁0.30%、硼砂0.50%~0.70%、过磷酸钙浸出液2%、磷酸二氢钾0.30%。

4) 灌好“三水”催芽水在枣树发芽前浇灌, 有利于枣头枣吊的生长及花芽分化;助花水在初花期采取土壤浇水或盛花期树冠喷水, 有利于花粉萌发受精, 提高坐果率, 促进果实发育;促果水在7月上旬, 这时正值枣树幼果迅速生长阶段, 结合追肥进行浇灌, 可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 促进果实膨大。

2.1.2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能增强树势, 同时去除病虫枝。

2.2 综合防治

2.2.1 枣树秋季落叶后, 结合施肥将

树下枯枝、落叶集中起来与粪肥混合, 翻入树盘1 m附近20 cm深的土壤中, 这样能有效降低病虫害越冬数量, 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2.2.2 封冻前翻树盘, 捡拾越冬害虫

蛹和茧。深挖树盘土壤, 可以冻死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 能够有效减少越冬害虫。

2.2.3 3月底刮树干老皮, 并喷洒300

倍液久效磷等药剂, 刮下的树皮收集起来集中烧毁;剪除树上病虫危害的枯干枝, 集中焚烧。蚧壳虫发生严重的树, 可用刷子刷掉枝干上的越冬虫块;尺蠖、红蜘蛛、食芽象甲发生较重的果园, 可于3月底之前在树干光滑处绑扎20 cm~25 cm宽的光滑塑料条, 并使上边沿下翻, 中间涂一圈黄油, 可以有效地阻止和杀灭上树害虫;枣树萌芽前喷波美5°石硫合剂, 或者5%的机油乳油, 可以有效杀灭树上的越冬锈壁虱、蚧壳虫及多种有害菌体。2.2.4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枣树萌芽后喷洒1 000倍液50%久效磷或高渗灭杀净, 或喷洒2.5%溴氰菊酯1 500倍液等药剂, 7 d~10 d后再喷1次, 可有效杀灭枣瘿蚊、枣象甲、盲蝽象、枣尺蠖、枣粘虫等。以后每隔15 d, 再喷洒1次。

2.2.5 6月上中旬在花期和幼果期,

如果金龟子和红蜘蛛发生较重, 喷洒灭扫利、敌杀死、螨死净等农药;枣树缩果病发生的6月中旬, 向树冠喷洒50%氯溴异氰脲酸800倍液~1000倍液或三氮唑900倍液~1 200倍液进行防治, 8 d~10 d喷1次, 连续使用3次~4次。每次喷药时可加入适量单打冠军, 兼治传播病毒的昆虫。2.2.66月下旬至7月下旬喷福金600倍液~800倍液、碱式硫酸铜500倍液~800倍液, 或喷施退菌特、波尔多液、疫霜锰锌、粉绣宁、甲基托布津、复方多菌灵等杀菌剂, 15 d喷1次, 连喷6次, 可以有效地防治枣锈病、叶斑病、炭疽病和枣浆烂果病等常见病的发生。

摘要: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枣树病虫害, 不仅可以提高枣产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枣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的枣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适合吕梁山区红枣产区推广应用。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6篇(全文)
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
解析沙枣树常见病虫害,掌握科学防治策略方法 —【发财农业网】
枣树在管技术中有那些虫害 枣树常见病虫害?枣树病虫害的防治与用药
枣子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枣树害虫有哪些?
蜜枣树常见虫害及防治妙招守护蜜枣丰收 —【发财农业网】
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讲座.ppt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枣树花前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枣树病虫害防治有机技术
枣树病虫害防治,枣树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简介

网址: 枣树常见害虫防治技术6篇(全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692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枣树春季管理
下一篇: 冬枣花期管理要精心,病虫防治讲方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