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3/T2298—2020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荪(棘托竹荪)仿野生栽培的术语与定义、菌种、竹林地选择、仿野生栽培、采收
与烘干、病虫害防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棘托竹荪仿野生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33/T2073竹荪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和DB33/T20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竹荪仿野生栽培imitatingwildcultivationofDictyophora
在接近棘托竹荪野生生态环境、遵循棘托竹荪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在竹林下栽培的模式。
4菌种
选用种源明确、种性稳定,并经两年以上生产试验,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适应性
强的品种(菌株),如D89、D1等菌株。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和DB33/T2073的规定。栽培种应符
合DB33/T2073的规定。
5竹林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方便、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坡度小于25°,林分郁闭度0.6~
0.7,具有种植空间且近3年内未栽培竹荪的可经营的竹林地。毛竹林立竹密度宜为每亩(每亩为667m2,
下同)120株~170株;雷竹林立竹密度宜为每亩900株~1200株;麻竹、绿竹等丛生竹林密度宜为
每亩38丛~50丛。竹林杂草采用人工劈抚,不得使用除草剂和化学农药。
6仿野生栽培
1
DB33/T2298—2020
6.1栽培基质与配方
6.1.1竹屑制备
选用原竹加工下脚料,以及毛竹、雷竹、麻竹、绿竹等的秆枝,用机械加工成的竹屑,颗粒粗度宜
小于5cm,要求新鲜、无霉变,宜于当年1月上、中旬前制备。
6.1.2基质配方
推荐配方:风干竹屑1000kg,尿素5kg,过磷酸钙10kg,轻质碳酸钙10kg,石膏粉5kg。
6.2栽培季节
播种时间以3月初至4月下旬为宜。出菇采收期为6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
6.3培养料发酵制备
6.3.1原料用量
每亩竹林地竹屑用量2250kg~3000kg。
6.3.2建堆发酵
在播种前45天~60天建堆。竹屑于堆制前1天~2天充分预湿。将尿素、过磷酸钙等辅料撒于料
堆表面,用铲车等设备将竹屑与辅料混合均匀,并补足水分使基质含水量达到55%~65%(手握紧略有水
渗出),堆料高度1.5m~2.0m,宽度2.0m~3.0m,料堆宜覆盖黑色薄膜增温保湿。建堆15天后进
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10天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应做到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
并补足水分至55%~65%,使料堆上下、内外的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使用前3天~5天,揭开黑塑料薄
膜,散堆补水,释放废气。要求发酵后的培养料松软、变褐、无明显氨味。
6.4挖种植沟
根据竹林地立地条件,沿等高线挖种植沟,宽30cm~40cm,深10cm~15cm,间距宜为50cm~
70cm。一般每亩竹林竹荪播种面积为150m2~200m2。
6.5铺料播种
培养料分两层铺放,先铺放一层18cm厚的培养料,把菌种掰成块状(30g)按梅花状穴播,穴间
距10cm~15cm,每平方米菌种用量为2袋~2.5袋(0.5千克/袋),在菌种周围撒施少量玉米粉(每亩5
kg),再铺放厚12cm的第二层培养料,略压实、呈龟背状。
6.6覆土
播种后覆土,厚3cm~5cm,喷水至覆土湿润。
6.7菌丝生长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表土湿润。播种7天~10天后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如发现菌种不萌发,应查明原因及
时处理,补播菌种。
6.8出菇期管理
6.8.1播种45天~60天后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除雨天外,每天傍晚都应喷水。菌床表面空气相
2
DB33/T2298—2020
对湿度保持在85%~95%,菌蕾生长适宜温度为23℃~30℃。
6.8.2子实体形成期,竹林郁闭度调整为0.6~0.7,林下保持自然散射光。
7采收与烘干
7.1采收
当菌蛋破口至开始撒裙时及时采收。采收后及时剥离菌盖,保持清洁、外观形态完整。
7.2烘干
将竹荪置于烘筛上,按菇大小分层整齐摆放,菌盖另外烘烤。烘干时,烘房温度宜事先升高至
70℃~80℃,再放入鲜竹荪,脱水半个小时后扎捆,然后在40℃~50℃的温度下烘2.5小时~3小
时,干品含水量控制在12%~13%。
8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常见的病虫害有黏菌、蛞蝓等。发现黏菌应及时挖除,撒施
生石灰;发现蛞蝓时,撒施茶籽饼粉。
9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竹荪(棘托竹荪)仿野生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A图A.1。
3
DB33/T2298—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竹荪(棘托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模式图
时间1月上中旬1月上中旬至2月底3月初3月初至4月中旬4月中旬至9月6月至9月
主要场地选择备料铺料、播种、覆土种植地管理采收、烘干
挖种植沟
内容原料准备建堆发酵
竹林地选择:①交通方便、水推荐配方:挖沟:沿等高铺料播种:培养料分两层菌丝生长期管理:①播种后采收:当菌蛋破口至开始
源充足、土壤肥沃、坡度小于风干竹屑1000kg,尿素5kg,过磷酸钙10kg,轻质线挖种植沟。铺放,①先铺放一层18cm保持表土湿润;②播种7天~撒裙时及时采收。
25°;②林分郁闭度0.6~0.7;碳酸钙10kg,石膏粉5kg。要求:宽30厚的培养料;②把菌种掰成10天后检查菌丝生长状况,要求:采收后及时剥离菌
③地块近3年内未栽培竹荪。cm~40cm,块状(30g)按梅花状播种。如发现菌种不萌发,应查明盖,保持清洁、外观形态
用量:每亩竹林地竹屑用量2250kg~3000kg。深10cm~15要求:播种穴间距10cm~原因及时处理,补播菌种。完整。
技竹林密度:①毛竹林立竹密度cm,间距宜为15cm,每平方米菌种用量
宜为120株/亩~170株/亩;建堆:①竹屑于堆制前1天~2天充分预湿;②将尿素、50cm~70为2袋~2.5袋(0.5kg/菌蕾期管理:除雨天外,每烘干:①将竹荪置于烘筛
术②雷竹林立竹密度宜为900株/过磷酸钙等辅料撒于料堆表面,用铲车等设备将竹屑与cm。袋),在菌种周围撒施少量天傍晚都应喷水。上,按菇大小分层整齐摆
亩~1200株/亩;③麻竹、绿竹辅料混合均匀;③补足水分(基质手握紧略有水渗出)。玉米粉(每亩5kg);③要求: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放,菌盖另外烘烤;②烘
要等丛生竹林密度宜为38丛/要求:堆料高度1.5m~2.0m,宽度2.0m~3.0m,料铺放第二层培养料,厚12度保持在85%~95%,菌蕾房温度宜事先升高至
亩~50丛/亩。堆宜覆盖黑色薄膜增温保湿。cm,略压实,堆成龟背状。生长适宜温度为23℃~70℃~80℃,再放入鲜
点30℃。竹荪,快速脱水半个小时
原料:①选用原竹加工下脚料;翻堆:①建堆15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②之后每隔10覆土:播种后覆土,厚3后扎捆;③在40℃~
②毛竹、麻竹等的秆枝,用机天翻堆1次,共翻堆3次。要求:翻堆时应做到上下、cm~5cm,喷水至覆土湿子实体形成期管理:竹林郁50℃的温度下再烘2.5
械加工成竹屑。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并补足水分;③使用前3润。闭度调整为0.6~0.7,林下小时~3小时。
要求:颗粒粗度宜小于5cm,新天~5天,揭开黑塑料薄膜,散堆补水,释放废气。保持自然散射光。要求:干品含水量控制在
鲜、无霉变。要求:发酵后的培养料松软、变褐、无明显氨味。
相关知识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pdf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与推广.ppt
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毛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关键因素对其出菇影响研究
霍山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林草中药材仿野生栽培通则
金银花仿野生种植技术规范.pdf
仿野生栽培
金线莲不同林下仿野生栽培模式包括()。
网址: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pdf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66889.html
| 上一篇: 一种天麻仿野生种植方法与流程 |
下一篇: 大花假虎刺如何种植?种植方法有哪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