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香樟樹(樟科常綠喬木):香樟由來,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移栽技術

香樟樹(樟科常綠喬木):香樟由來,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移栽技術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1-07 03:34
香樟樹(樟科常綠喬木)

香樟樹(樟科常綠喬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收起列表 ▲

香樟樹,別名:樟樹、香樟、樟木、瑤人柴、栳樟、臭樟、烏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樟科、樟屬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卵形;樹冠廣展,枝葉茂密,氣勢雄偉,是優良的綠化樹、行道樹及庭蔭樹。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地,以台灣為最多。植物全體均有樟腦香氣,可提制樟腦和提取樟油。木材堅硬美觀,宜制家具、箱子。香樟樹對氯氣、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氣等有害氣體具有抗性,能驅蚊蠅,能耐短期水淹,是生產樟腦的主要原料。材質上乘,是製造家具的好材料。

樹幹和樹根含揮髮油 2~4%,油中主要成分為黃樟醚(Safrole),含量達60~95%,其次為β-蒎烯(β-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丁香油酚(Eugenol)和桂皮醛 (Cinnamic aldehyde)等。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香樟樹拉丁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別稱:樟、香樟、芳樟、油樟、樟木、烏樟、瑤人柴、栳樟、臭樟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綱:原始花被亞綱目:樟目亞目:灌木科:樟科亞科:樟亞科族:樟族屬:樟屬種:樟分布區域:長江以南及西南

香樟由來,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移栽技術,栽植方法,管理養護,小苗養護,移栽方法,蟲害防治,主要價值,經濟價值,園林價值,藥用價值,藥材簡介,藥名樟木,藥名樟木子,藥名樟樹葉,藥名樟樹皮,

香樟由來

相傳,嫦娥耐不住月宮的寂寞,於是與玉兔偷偷地溜下凡間,來到四川宜賓縣豐富村越溪河畔的青山綠水之間嬉戲。一不小心,嫦娥的香囊掉在了越溪河邊。一隻山鷹嗅到香囊的香氣,便叼走了香囊,山鷹在豐富村越溪河畔上方飛過,香氣也瀰漫在此,從此,豐富村越溪河沿岸就長出了許許多多的香樹,後人稱之為香樟樹,也就是油樟,豐富村目前是中國油樟的最大產業地,有中國油樟第一村的美譽。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卵形;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氣味;樹皮黃褐色,有不規則的縱裂。

香樟樹香樟樹

頂芽廣卵形或圓球形,鱗片寬卵形或近圓形,外面略被絹狀毛。

枝條圓柱形,淡褐色,無毛。

葉互生,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全緣,軟骨質,有時呈微波狀,上面綠色或黃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晦暗,兩面無毛或下面幼時略被微柔毛,具離基三出脈,有時過渡到基部具不顯的5脈,中脈兩面明顯,上部每邊有側脈1-3-5(7)條.基生側脈向葉緣一側有少數支脈,側脈及支脈脈腋上面明顯隆起下面有明顯腺窩,窩內常被柔毛;葉柄纖細,長2-3厘米,腹凹背凸,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長3.5-7厘米,具梗,總梗長2.5-4.5厘米,與各級序軸均無毛或被灰白至黃褐色微柔毛,被毛時往往在節上尤為明顯。花綠白或帶黃色,長約3毫米;花梗長1-2毫米,無毛。花被外面無毛或被微柔毛,內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能育雄蕊9,長約2毫米,花絲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箭頭形,長約1毫米,被短柔毛。

子房球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1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長約5毫米,頂端截平,寬達4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具縱向溝紋。花期4-5月,果期8-11月。

香樟為樟科常綠喬木,可達60米左右,樹齡可達上千年,可成為參天古木,為優秀的園林綠化林木。幼時樹皮綠色,平滑,老時漸變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縱裂;冬芽卵圓形。葉薄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圓形,離基3出脈,近葉基的第一對或第二對側脈長而顯著,背面微被白粉,脈腋有腺點。圓錐花序生於新枝的葉腋內,花黃綠色,春天開,圓錐花序腋出,又小又多。果球形,熟時紫黑色。花期4—6月,果期10—11月。因為樟樹木材上有許多紋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個木字作為樹名,稱為“樟樹”,而因又有香味,才稱為“香樟樹”。

生長習性

常生於山坡或溝谷中,但常有栽培的。

香樟樹香樟樹

樟樹多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當移植時要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水澇容易導致爛根缺氧而死,但不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樹形巨大如傘,能遮陰避涼。存活期長,可以生長為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古木,有很強的吸菸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的能力。

地理分布

產南方及西南各省區。越南、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國常有引種栽培。

主要生長於亞熱帶土壤肥沃的向陽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分布於長江以南及西南生長區域海拔可達1000M,尤其以四川省宜賓地區生長面積最廣,樟樹已在2006年,被推選為宜賓市的“市樹”,享有宜賓市“市樹”的美譽,成為宜賓地區的主要林木。隨著城市建設對香樟樹的套用。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蘇沭陽、浙江、安徽等地。

栽培技術

播種繁殖,扦插繁殖。

香樟適應海拔高度:1800m以下 。 

香樟樹香樟樹

光照反應:喜光 。

水分反應:喜濕 。

對特殊土壤條件的適應能力:不耐瘠薄, 耐鹽鹼 。

忍受大氣污染種類:多的

地形條件:丘陵VS平原 。

土壤類型:砂壤土 。

樹種分布區:浙江 、福建 、江西 、台灣 、湖北 、湖南 、廣東 、雲南、廣西、安徽、江蘇 。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開花,黃綠色,圓錐花序 。

香樟樹香樟樹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

樹高:可達55米。

樹高年生長量:100cm 。

胸徑年生長量:2.40cm 。

繁殖方法:種子繁殖。

[貴州燎炬村有兩棵很大的香樟娣妺樹]

在沿河縣官舟鎮遼炬村,生長著10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樹---香樟樹。直徑4米,要6個成年人手拉手方能合圍,覆蓋地面1000多平方米。香樟樹四季常青,遠看像一把大傘。根據當地村民記錄此樹每年還在以1-2厘米的速度增粗。據說,香樟 樹至今能夠長得如此茂盛,是因為它的根已經穿透了好幾公里,甚至延伸到了村子幾公里外的烏江河裡,由於生長在村邊營養全部來自農民的豬圈和田野里。

香樟村也被當地人稱為“神樹”,自古就是人們祈福的地方!據說,誰家小孩夜哭不眠,只要大人帶著小孩去拜祭神樹,燒兩注香和錢紙,小孩就不哭了,準靈的!樹上常還掛有紅布條。村子建寨以來,由開始從外地搬遷來的幾戶人家經過幾百年的傳宗接代,至今已變成四五百戶人家幾千人的村莊了。

香樟樹不僅是村里人的“神樹”而且還是鳥兒們的天堂!樹上長了蟲子,啄木鳥給它治病,留下了的洞穴正好是“八哥”的巢穴。每年夏天,樹上準是嘰嘰喳喳,很是熱鬧。常常引來小朋友們,用繩子吊在垂到地面上的樹支,爬到樹上取鳥蛋和小鳥。到了秋天,香樟樹落葉了,小朋友們把樹葉掃成堆,點然取暖,據相關部門認證,該樹目前是亞洲最大的香樟樹。在我們村還有一棵姊妹樹,大概只有3個人合抱那么粗,所以兩棵樹被稱為姐妹樹,兩樹相隔距離只有1公里。

移栽技術

為了確保栽植成活率,在栽植過程中應注意如下一些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栽植方法

栽植要及時,即經過修剪的香樟樹苗應馬上栽植。如果運輸距離較遠的話,則根蔸處要用濕草、塑膠薄膜等加以包紮以便保濕。栽植時間最好在上午11時之前或下午16時之後,而在冬季則只要避開最嚴寒的日子就行。

種植穴要按一般的技術規程挖掘,穴底要施基肥並鋪設細土墊層,種植土應疏鬆肥沃。把香樟樹苗的包紮物除去,在種植穴內將樹苗立正栽好(注意樹的觀賞面),填土後再插實土壤並繼續填土至穴頂。最後,在樹苗周圍做出攔水的圍堰。

香樟樹苗栽好後要立即灌水,對於帶土球的樟樹苗邊灌水,還要用鐵棒或木棒對樹穴周邊土壤進行攪動,以便通過水的作用使樹穴周邊能填滿土壤。灌水時要注意不要損壞土圍堰,土圍堰中要灌滿水,讓水慢慢浸下到種植穴內。為進一步提高定植成活率,可在所澆灌的水中加入生長素,以便刺激新根生長。生長素一般採用奈乙酸,先用少量酒精將粉狀的奈乙酸溶解,然後摻進清水,配成濃度為200PPm的澆灌液,作為第一次定根水進行澆灌。

1 裸根香樟樹苗整剪

栽植前應對其根部進行整理,剪掉斷根、枯根、爛根、短截無細根的主根,還應對樹冠進行修剪,一般要剪掉全部枝葉的1/3~1/2,使樹冠的蒸騰作用面積大大減少。

2 帶土球香樟樹苗的修剪

帶土球的苗木不用進行根部修剪,只對樹冠修剪即可。修剪時,可連枝帶葉剪掉樹冠的1/3~1/2,以大大減少葉面積的辦法來降低全樹的水份損耗,但應保持基本的樹形,以加快成景速度,儘快達到綠化效果。

香樟短枝多,連續結果能力強,只需樹勢正常,年年都會大量開花。但如花量過度,負載過重,樹體養分盈餘時,也會顯示大大年後果景象。因而,需求及時疏除多餘花、果。但香樟花期短,雌花花器又小,因此消費中多不疏花,而行疏果,但香樟樹體高大,疏花疏果難度都很大,因此有的位置試用化學藥劑,實行疏花疏果。

特殊技術處理:移栽過程中,為了保持大香樟樹幹的濕度,減少從樹皮蒸騰的水分,要對樹幹進行浸濕草繩纏繞包裹直至到主幹頂部,如果分枝較大也要進行纏繞。接著,再將調製的粘土泥漿厚厚地糊滿草繩纏繞著的樹幹。以後,可經常用噴霧器為樹幹噴水保濕。在大香樟掘起後,還要對斷根、破根和枯根進行修剪,剪後再用粘土泥漿浸裹樹根;泥漿中如果加入0.03%的奈乙酸生長素,可以促進大香樟移植後的新根的生長。

管理養護

由於是在不適宜的反季節中栽植香樟樹,因此,香樟樹栽好後就更加要強化養護管理。平時,要注意澆水,澆水要掌握“不乾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還要經常對地面和樟樹葉面噴灑清水,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香樟樹香樟樹

一、苗圃地選擇

選擇整齊開闊、地面平坦、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低的地帶作苗圃地。一般以2-5度的緩坡地為好。平地須開深溝,以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土壤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沙壤土或壤土。在冬初未上凍前進行第一次耕翻熟化,耕翻不宜過深,以控制主根生長過強,促使側根生長。播種前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為農家肥。

二、種子的採集和貯藏

在11月中下旬,香樟漿果呈紫黑色時,從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上採集果實。採回的漿果應及時處理,以防變質。即將果實放入容器內或堆積加水堆漚,使果肉軟化,用清水洗淨取出種子。將種子薄攤於陰涼通風處晾乾後進行精選,使種子純度達到95%以上。

三、播種

香樟秋播、春播均可,以春播為好。秋播可隨播,在秋末土壤封凍前進行。春播宜在早春土壤解凍後進行。播種前需用0.1%的新潔爾溶液浸泡種子3-4小時殺菌、消毒。並用50度的溫水種催芽,保持水溫,重複浸種3-4次,可使種子提前發芽10-15天。香樟可採用條播,條距為25-30厘米,條溝深2厘米左右,寬5-6厘米,每米播種溝撒種子40-50粒,每畝播種15公斤左右。

四、撫育管理

1、出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後,及時除去覆蓋物,以免幼苗黃化。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做到早間苗,分期間苗,適時定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間出的健壯苗,應另行栽植,以節約種子,提高出苗率。栽植後注意遮蔭、澆水養護,以保證成活。

2、適時移栽:一年生香樟苗高60厘米左右,根徑0.8厘米左右,產苗量每畝2.5萬株左右。除用作造林外,一年生香樟苗達不到城市綠化用苗標準,移植後須再培育3-6年。

小苗養護

遮蔭:高溫季節樹體水分蒸發比較大,在根系沒有完全恢復功能前,過多的失水將嚴重影響樹木的成活率和生長勢。遮蔭有利於降低樹體及地表溫度,減少樹體水分散失,提高空氣濕度,有利於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可以在樹體上方搭設60-70%左右遮光率的遮陽網遮蔭。同時做好樹木根際的覆蓋保墒工作,可以在樹木根周覆蓋稻草及其它比較通氣的覆蓋材料,以提高土壤濕度。

澆水:連日乾旱無雨時,應在早晚做好澆水工作。澆水時,不但要澆透土壤,而且樹體及其包裹物(如包紮樹幹的草繩等)都要澆濕。但排水不良的土壤要注意控制澆水次數,以免土壤濕度過大引起爛根。

排水:這個季節颱風等自然災害較多,圃地積水時要及時排水,以免爛根。

樹體支撐:因為五月份移栽的樹木根系還沒有恢復固土支撐能力,在大風(如颱風)天氣時容易被吹翻,從而影響根系恢復生長,故應及時做好樹體的支撐工作。支撐材料可以是竹竿,也可以是鐵絲等。但在支撐樹體時,應保護好樹皮,避免鐵絲等傷害樹皮甚至嵌入樹體,影響上部樹體成活。

激素澆灌:為儘快恢復樹勢,可在根際適當澆灌一些生長促進類激素,如ABT生根粉等,促進根系快速生長。

種植栽培

1.及時栽植。經過修剪的香樟樹苗要立即栽植,如果運輸距離較遠要用濕草和蒸騰抑制劑保濕。

2.坑穴要求。坑穴要足夠大,同時保證穴內潔淨,穴底要用原起挖地土壤或細土墊層,多次填土至穴頂,並在樹苗周圍堆成一個圍堰。

3.澆水。植株栽好後應立即灌水,同時對樹穴周邊土壤進行攪動以使土壤在樹穴內填實,為了提高樹木定植後的成活率,在水中可加入生根寶、大樹移植成活液等藥劑以提高根毛細胞活性,刺激新根生長.

栽植時間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春季春芽苞將要萌動之前定植。在梅雨季節可以補植。秋季以9月為宜。冬季少霜凍或雨量較多的地方也可冬植。

栽植方法①栽植坑穴深度、長度及寬度都要達到50~60厘米。栽植深度以地面與香樟苗的根徑處相平為宜,栽植時,護根土要與穴土緊密相連,回土不緊或不實會形成吊空。②不論是陰天或晴天種植香樟樹,都應及時澆透一次定根水。遇到乾燥、曝曬的天氣要每7天左右灌一次透水。連續3~4次即可。

移栽方法

(1)截根促根 對於胸徑在10厘米以下的樹苗,只需按常規要求挖掘土球移栽,通常土球直徑約為移栽樹主幹的5一6倍,而對胸徑10厘米以上的大樹苗,則應先進行截根和促根處理。具體做法是:在主幹相對的兩側,距樹幹直徑2一2.5倍處挖土開槽,用鋸子或利斧截斷粗大側根,截面必須平齊。較小的側根可以用修枝剪剪斷,再覆蓋細土,使其當年於斷口附近長出細根,第二年在未斷根兩側重複作業,第三年的春季才可以起苗。

香樟樹香樟樹

(2)截乾縮枝 較小樹苗,Ap1 -2年生的無須截枝,3一6年的樹苗應截枝1/3,通常在主幹下部1/3的側枝都應剪去,上部2/3的側枝應分層剪去,而較大的樹苗則應全面截枝。通常行道樹主幹高度控制在3一3.5米,粗大側枝保留0.3一0.5米。截完後,對截口用蠟封好或用塑膠薄膜包好,防止水分散失。

(3)起球包紮 起苗及移栽時間最好在3月份,土球帶土應為胸徑的5一6倍(小苗可30一40厘米),用草繩纏繞,保證土球不散。

(4)移栽種植穴的口徑應大於香樟土球的1/3,深度以土球人土,根莖部與地面相平即可。將l樹栽下後,把細土填人空隙並用粗棍搗實。還差10-20厘米時,澆水使之吸透水分,再將余土填上,直至樹幹基部成饅頭狀為止。

蟲害防治

香樟樹樹姿雄偉,春葉色彩鮮艷,且枝葉幢幢,濃蔭遍地,是南方最常見的綠化樹種,廣泛用作庭蔭樹、行道樹,也可用於營造風景林和防護林,下面就其病蟲害的防治簡單介紹一下:

一、白粉病:此病多發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氣溫高、濕度大,苗木過密和。通氣不良的條件下最易發生。嫩葉背面主脈其附近出現灰褐色斑點,以後蔓延整個葉背,並出現一層白粉,嚴重的嫩枝和幹上也有白粉。

1、苗圃要經常注意環境衛生,適當疏苗;或發現少數病株時應立即拔除或燒毀。

2、發生時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每10天噴射一次,連續三、四次。

二、黑斑病:樟樹種子發芽出苗後長出1—4片葉時,容易發生此病。從苗尖向根部變成黑褐色而死亡。

播種時做好種子、土壤及覆蓋物等消毒工作。在發病時,先拔除燒毀病苗,並用0.5%的高錳酸鉀或福馬林噴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葉蜂:一年中發生代數多,為害期長,1年生苗受害嚴重死導致枯死,造林後樹木樹冠上部嫩葉常被吃光,嚴重時影響樹木生長。

可用0.5公斤鬧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製成藥液噴射苗木,或用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各2000倍液噴殺。

四、樟梢捲葉蛾:一年發生數代,幼蟲蛀食枝梢,影響樟樹高生長,致使乾形彎曲。

1、3月樟樹新梢抽出後,第一代幼蟲孵化時用90%敵百蟲、50%二溴磷乳劑、50%馬拉松乳劑10000倍液進行噴射,每隔5天一次,連續二、三次,能殺死幼蟲。如果幼蟲已蛀入新梢,也可噴灑40%樂果乳劑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積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葉燒毀,以消滅越冬蛹。

五、樟巢螟:一般為害樟樹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樹。一年發生二代。第一代幼蟲在5月底到7月中旬為害。第二代幼蟲在8—9月為害,幼蟲成群集結於新梢上取食葉芽,並吐絲把殘葉捲成球狀,包紮頂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1、幼蟲剛開始活動尚未結成網巢時,用90%敵百蟲4000—50000倍液進行噴射,即可殺死。

2、如果幼蟲已結成網巢,最好將其栽掉燒毀。

六、樟天牛:

1、成蟲產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鉛絲刷刷產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蟲。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後由排泄孔注入敵敵畏等藥劑,將其中幼蟲殺死。
七、紅蠟蚧:該蟲為香樟樹的次要刺吸類益蟲。若蟲初為淡白色,較扁平,背面部隆起,構成星狀白色物質;雌成蟲呈橢圓形,具暗白色蠟殼。以雌成蟲和若蟲群棲於香樟芽梢、枝梢及新葉上,吮吸植株汁液。香樟受害後新梢停止抽發,漸至葉落枯枝,重者香樟全株殞命。 
1、聯合香樟冬剪,剪除有蟲枝條。
2、清除越冬代雌蟲,夏季噴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劑或40~50倍的機油乳劑。
3、清除越冬代若蟲,春季抽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3%~5%柴油乳劑。
4、若蟲期防治,對出土的初孵若蟲,早春可在香樟樹根四周土面噴撒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對香樟植株上若蟲,捉住孵化盛期(6月初--7月上旬)。可噴速撲殺1500倍液或氧化樂果1500倍液,每隔1周1次,延續3~4次。
5、維護天敵,各種小蜂多是該蟲的天敵。

1、找雨後的晴天施藥,白蟻都是在被害株的根頸附近的土壤中築巢活動,挖開表土5-10cm就能看到白蟻活動,挖成一個環溝,溝寬度20-30cm,撒施呋喃丹顆粒劑5-10克/株,然後表土回填,將呋喃丹埋在表土下。 2、將香樟樹幹上的白蟻做的泥殼用工具全部破壞,讓樹幹上的白蟻全都回到土壤中去。
3、如果土壤乾燥,要先澆水,後撒藥,以利於藥劑有效成分在土壤中快速分散。

脫皮處理

第一種,在剛進入夏季的5-6月份,這時香樟樹的樹幹水分相當充足,樹幹水分過多時對香樟樹進行起吊,裝運就很容易出現脫皮,主要表現為水分過多受到吊帶擠壓產生樹皮滑動移位,這樣就脫皮了。

解決方法:用軟的棉布或草繩進行樹幹的纏繞,對吊帶起吊的地方要特別保護好。

第二種,缺水也會導致香樟樹脫皮,主要表現在那些樹根吸收能力不強,樹枝蒸騰作用旺盛的植株,香樟樹缺水會導致樹皮自然脫落,嚴重的導致死亡。

解決方法:給香樟樹補充水分,樹頭減小蒸騰作用,可以採取遮陽布保護,還可以吊輸植物營養液。

第三種,就是白蟻病蟲害,白蟻主要危害香樟樹樹皮,形成一條條蟻路,嚴重的導致香樟樹樹皮脫落。

香樟樹香樟樹

管理

①打樁固定樹苗,以防大風吹倒(大苗)。

②樹幹裹草綁膜,以防水分散失,土球上的草繩可在移栽時剪斷抽除。

③盛夏高溫乾旱季節,早晚各向樹冠噴水1次。

④抹芽蓄枝。

⑤做好蟲害的防治。

主要價值

香樟樹很有特色,樹皮粗糙,質地卻很均勻,從來沒有白楊樹的斑斑駁駁、沒有柳樹的腫瘤結節;樹枝樹幹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一路長去,不會偷工減料也不會畫蛇添足;樹冠的形態是球形的,在天空中畫出優美的曲線。因此,學美術的人喜歡用香樟樹做寫生對象了。
香樟樹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蟲,所以幾乎不需要園丁噴灑農藥。
香樟樹籽含有豐富的油脂,癸酸含量高達40%以上,屬中短碳璉脂肪酸,有其特殊的生理和營養作用,利用樟樹籽開發新的油脂產品正在研究之中。
香樟樹籽做成枕

經濟價值

本種為亞熱帶地區(西南地區)重要的材用和特種經濟樹種,根、木材、枝、葉均可提取樟腦、樟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樟腦、松油二環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樟腦供醫藥、塑膠、炸藥、防腐、殺蟲等用,樟油可作農藥、選礦、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質優,抗蟲害、耐水濕,供建築、造船、家具、箱櫃、板料、雕刻等用;枝葉濃密,樹形美觀可作綠化行道樹及防風林。樟樹的木材耐腐、防蟲、緻密、有香氣。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來提煉樟腦,或栽培為行道樹及園景樹之外,樟腦還有強心解熱、殺蟲之效,夏天的如果果到戶外活動時可以試試看:摘取樟樹的葉片,揉碎後塗抹在手腳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據科學家研究,樟樹所散發出的松油二環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化學物質,有淨化有毒空氣的能力,有抗癌功效,有防蟲功效,過濾出清新乾淨的空氣,沁人心脾。長期生活在有樟樹的環境中會避免患上很多疑難雜症。因此,樟樹成為南方許多城市和地區園林綠化的首選良木,深受園林綠化行業的青睞。

香樟香樟

園林價值

該樹種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能吸菸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廣泛作為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景林常用於園林觀賞,小區,園林,學校,事業單位,工廠,山坡、庭院、路邊、建築物前。 配植池畔、水邊、山坡等。在草地中叢植、群植、孤植或作為背景樹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並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工廠,道路兩旁,廣場、校園綠化頗為合適。

香樟樹香樟樹

藥用價值

香樟樹果的藥用:

【來源】為樟科植物黃樟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香樟條。

香樟樹香樟樹

【採集】秋季采,陰乾。

【性味】微辛;溫。

【功用主治-香樟果的功效】解表退熱。治高熱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選方】①治高熱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 研末,開水送服。

香樟樹根的藥用:

【異名】香通,樟腦樹根、土沉香、山沉香。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樹根。

【採集】2~4月間採挖。 洗淨,切片硒乾。

【藥材】為橫切或斜切的圓片,直徑4~10厘米,厚2~5毫米。 質硬,有樟腦氣味。以片大、均勻、色黃白、氣味濃香者為佳。 產江西、四川、貴州、廣東、湖南、江蘇。

【性味】《分類草藥性》:辛,無毒。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氣活血,除風濕。 治上吐下瀉,心腹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氣痛,理痹,順氣,並霍亂嘔吐。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③《貴陽民間藥草》:理氣,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腳汗。

藥材簡介

藥名樟木

【別名】樟材(《本草拾遺》),香樟木(《藥材資料彙編》),吹風散(《廣西中藥志》)。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樹樹幹,鋸段,劈成小塊後曬乾。

【性狀】

為形狀不規則的木塊,外表呈赤棕色至暗棕色,橫斷面可見年輪,質地重而硬,有強烈的樟腦香氣,嘗之有清涼感。以塊大、完整、香氣濃郁者為佳。盛產我國沿海一帶,廣西、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均有,以台灣產量最大。

四川地區有以本品製成的船底板,經多年水浸腐朽,取出入藥者,名"甲沉香"。

香樟樹香樟樹

【性味】辛,溫。

①《本草拾遺》:"味辛,溫,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溫,無毒。"

③《廣西中藥志》:"味辛,性溫,有小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行氣血,利關節。治心腹脹痛,腳氣,痛風,疥癬,跌打損傷。

①《本草拾遺》:"主心腹痛,霍亂,腹脹,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湯治腳氣,除疥癬風癢。"

②《本草再新》:"暖血道,利關節,治跌打折骨,氣逆血滯,兼能墮胎。"

【功效分類】祛風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研末,3-6g;或泡酒飲。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胃痛:樟木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

②治腳氣,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飲食:樟木一兩(塗生薑汁炙令黃),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錢。(《普濟方》樟木散)

③治痛風,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擔熬沸,以樟木屑置於大桶內,令人坐桶邊,放一腳在內,外以草荐一領圍之,勿令湯氣入眼,恐壞眼,其功甚捷。(《醫學正傳》)

④治蜈蚣咬傷:鮮樟樹枝,煎服二碗。(《驗方選集》)

【各家論述】

《綱目》:"霍亂及乾霍亂須吐者,以樟木屑煎濃汁吐之,甚良:又中惡卒死者,以樟木燒煙燻之,待蘇乃用藥,此物辛烈香竄,能去濕氣、辟邪惡故也。"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品匯精要》:樟,木高四、五丈,徑大丈許。皮如柳而堅實,葉似梨厚大而面青碧,背丹如楓,枝幹婆娑蔭地,夏開白花,五出若梅,秋結子,至冬成實如榛,褐色而不堪啖,惟可作油燃燈而已。生福建福州府羅源深山谷及樟州府,或道傍郊野中亦有之。

《綱目》:樟,西南處處山谷有之。木高丈余,小葉似楠而尖長,背有黃赤茸毛,四時不雕,夏開細花,結小子。木大者數抱,肌腠細而錯縱有紋,宜於

【採收與儲藏】定植5-6年成材後,通常於冬季砍收樹幹,鋸段,劈成小塊,曬乾。

【中藥化學成分】

樟木含樟腦及芳香性揮髮油 (名樟油)。樟油減壓分餾,可得白油20%(沸點160~165℃),中含1,8-桉葉素25~30%、α-蒎烯、莰烯、檸檬烯等;赤油24%(沸點 210~250℃),中含黃樟醚、α-松油醇、香荊芥酚、丁香油酚等;藍油1%(沸點250~300℃),中含畢澄茄烯、甜沒藥烯、α-樟腦烯、薁。樟樹 的根中尚得新木姜子鹼和牛心果鹼。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烴、C17~33異烷烴、C16,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約占 50%)、β-谷甾醇、多元醇、酮醇等。樹皮中尚檢出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酸肉豆蔻、硬脂酸、油酸等。葉中尚含C16~33的正 烷烴。種子含脂肪油,其中飽和脂肪酸占93%;三飽和酸、二飽和酸、一飽和酸及三不飽和酸甘油酯的比例為80、17、1、2%。髓季節不同,葉中含樟腦 0.2~1.5%。葉中黃樟醚含量為0.04~0.05%,與季節無關。

樟樹變種的葉含重揮髮油0.83%,輕揮髮油0.26%。重油中含黃樟醚80%,樟腦10%;輕油中含芳樟醇70%,樟腦1%。

毛葉樟的小品種之一香茅樟的鮮葉出油0.68~2%,葉油中樟腦約為50%,檸檬醛及甲基庚烯醒約為42%,另外尚含有1,8-桉葉素、α-蒎烯、莰烯及dl-檸檬烯。毛葉樟的另一小品種毛葉芳樟的葉油以含萜烯和1,8-桉葉素為主。

日本產樟樹的葉和小枝產揮髮油 和樟腦約1%,揮髮油去樟腦後的余油約占10%,中有α-衣藍烯約3%,β-欖香烯約8%,β-石竹烯約35%,葎草烯約18%,芹子烯14%,橙花叔醇 1%。另有報導,樟油高沸點部分(沸點>215°)中的主要成分是α-衣藍烯、α-檀香萜烯、β-檀香萜烯和δ-畢澄茄烯,含量都在10%以上;尚含γ- 廣藿香烯、二氫白菖考烯、白菖考烯、茄萜二烯-9,11、1,6-二甲基-4-異丙基-7,8-二氫萘、β-欖香烯、石竹烯、葎草烯等。從藍油部分還分得 倍半萜成分樟烯酮、樟烯醇、枯蘇醇。日本產樟樹的枝葉存放幾天后再蒸氣蒸餾,可產揮髮油1~1.3%,油中含醇類90%,主為芳樟醇,樟腦2.1%。

【炮製方法】洗淨、陰乾、密閉保存

藥名樟木子

【別名】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樹果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成熟果實。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溫胃和中;理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濕吐瀉;氣滯腹脹;腳氣

【功效分類】祛風散寒;溫胃和中;理氣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以水調敷患處。

香樟樹香樟樹

【採收與儲藏】11-12月間採摘成熟果實,曬乾。

【中藥化學成分】

種子含脂肪油,其中飽和脂肪酸占93%,三飽和酸、二飽和酸、一飽和酸及三不飽和酸甘油酯的摩爾百分比例為80:17:1:2。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果實呈圓球形,直徑約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基部有時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質而薄,內含大而黑色的種子1粒。氣極香,味辛辣。

藥名樟樹葉

【別名】樟葉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葉片,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陸川本草》:"味苦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痛,殺蟲。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疥癬。

①《陸川本草》:"殺蟲.殺菌,治疥癬。"

②《南寧市藥物志》:"祛風,化痰,殺蟲。治寒性風濕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撲傷,散毒,行氣,止痛。"

③《廣西中藥志》:"枝、葉洗風濕。"

【功效分類】祛風藥;祛濕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搗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面黃虛腫:樟樹葉、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開水送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鉤蟲病:樟樹嫩梢半斤。炒黃,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溫服。(《江西 草藥》)

③治腳上生瘡,此瘡個個如小筆管大者:樟樹葉,搗熟,略摻拔毒丹,外貼樟樹葉,連換。(《周益生家寶方》)

④治陰疽:樟樹鮮葉合冷飯粒搗敷患處。初期能消,如已化膿則能排膿。(《泉州本草》)

香樟樹香樟樹

⑤治鵝掌風:樟葉(鮮)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

④治燙傷起泡:樟葉、皮各適量。曬乾燒灰,蛋清調搽。(《江西草藥》)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殺蟲,殺菌,治疥癬。

2.《南寧市藥物志》:被風,化痰,殺蟲。治寒性風濕骨病,胃痛。外治跌打撲傷,散毒,行氣,止痛。

3.《廣西中藥志》:枝、葉洗風濕。

【採收與儲藏】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後含油多時采,鮮用或晾乾。

【中藥化學成分】

葉含揮髮油,其主要成分是 樟腦(camphor)(54.54%),還有1,8-桉葉素(1,8-cineole)和少量α-松油醇(α-terpineol),β-蒎烯(β- pinene),α-蒎烯,牻牛兒醛(geranial),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樟烯(camphene),龍及 (borneol),橙花醛(neral)等。

藥名樟樹皮

【別名】香樟樹皮(《玉局方》),樟皮(《綱目拾遺》),樟木皮(《生草藥手冊》)。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樹皮,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陸川本草》:"辛,溫,味苦。"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痛,祛風濕。治吐瀉,胃痛,風濕痹痛,腳氣,疥癬,跌打損傷。

①《綱目拾遺》:"治天行溫疫,濕毒流注,浴疥癬,洗腳氣。"

②《陸川本草》:"行氣,消腫,止痛,止瀉。治胃痛,腹瀉,腫脹。"

③《南寧市藥物志》:"祛風化痰,殺蟲。治寒性風濕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撲傷,散毒行氣,止痛。"

【功效分類】行氣藥;止痛藥;祛風濕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浸酒,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霍亂上吐下瀉:樟樹皮一把。水煎,溫服。(《養素園傳信方》)

②治心疼:香樟樹皮,取時去面上黑色者,用內第二層皮,搗碎,煎湯服。(《玉局方》)

③治風濕關節痛:樟樹二重皮(鮮)、地膽草鮮根各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濕氣腳腫: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湯熏冼。(《陸川本草》)

⑤治酒醉:樟樹皮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麻疹後皮膚瘙癢:樟樹皮(鮮)水煎洗浴。(《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治天行溫疫,濕毒流注,浴疥癬,洗腳氣。

2.《陸川本草》:行氣,消腫,止痛,止瀉。治胃病,腹瀉,腫脹。

3.《南寧市藥物志》:祛風化痰,殺蟲。治寒性風濕骨痛,胃病。外治跌打撲傷,散毒行氣,止痛。

【採收與儲藏】全年可采,剝取樹皮,切段,鮮用或曬乾。

【中藥化學成分】

樹皮含左旋-表兒茶精 (epicatechin),右旋-表兒茶精,原矢車菊素(procyanidins)B1、B2、B7、C1及桂皮鞣質Ⅰ(cinnamtannin Ⅰ),還含丙酸(propionicacid),丁酸(butyricacid),戊酸(valericacid),已酸(caproicacid),辛 酸(caprylicacid),癸酸(capr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及肉豆蔻烯酸(myristoleicacid)等。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樹皮表面光滑,黃褐色、灰褐色或褐色,有縱裂溝縫。有樟腦氣,味辛苦。

相關詞條

香樟樹(樟科常綠喬木)香樟樹,別名:樟樹、香樟、樟木、瑤人柴、栳樟、臭樟、烏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樟科、樟屬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香樟樹《香樟樹》是由朱德承、胡玫主導的,由梅婷、潘虹、 劉琳、 趙崢、 劉冠軍、 謝潤 、宋柳 主演的長篇電視劇,一部“都市情感系列”作品。該劇通過“校園三結義”...樟樹(樹名)樟樹,又稱香樟樹,別名:香樟、樟木、瑤人柴、栳樟、臭樟、烏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屬樟科、屬常綠大喬木,高達10米—55米左右,直徑可達...香樟香樟,正名為:猴樟 Cinnamomum bodinieri 油樟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雲南樟 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樟 Cinnamomum camphora 黃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銀木 ...樟樹葉樟,別名烏樟(陶弘景),香樟(南方各省區通稱),小葉樟(湖南),傜人柴(廣西)。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灰黃褐色,縱裂。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氣味,枝無毛。葉...樟樹子(樟樹子)香樟子、大木姜子,樟木子,樟扣,樟子、樟太蔻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科 樟科 種 樟樹子 分布區域 廣東、廣西、貴州、湖南 目錄 1 形態特徵 2 ...截桿香樟截桿香樟樹也稱切桿香樟樹,是對香樟樹樹冠完全斬首後的稱呼。它的成活率不但高而且管理粗放。截桿香樟樹即為了移植方便而根據香樟樹的生長特性將樹冠從3米高的地方...香樟苗香樟苗,通常指香樟樹的小苗,高度3米以下,直徑3公分以下。也指扦插的小苗,一般作為苗圃用苗,價格低廉,容易移栽,成活率高。...香樟葉香樟葉,中藥名。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的葉。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尤以台灣為最多。...樟樹(香樟)樟樹,又稱香樟樹,別名:香樟、樟木、瑤人柴、栳樟、臭樟、烏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屬樟科、樟屬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3米,...香樟(樟目樟科植物)香樟,正名為:猴樟 Cinnamomum bodinieri 油樟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雲南樟 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樟 Cinnamomum camphora 黃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銀木 ...大葉香樟大葉香樟學名銀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 Hand.-Mazz)又名香樟和土沉香,中至大喬木,高16-25米,胸徑0.6-1.5米,葉互生,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圓錐花序腋生...龍腦樟樹龍腦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既是名貴稀有的藥材,又是高級香料,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植物黃金的美譽,龍腦樟原產於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天然龍腦香樹樹根曾經是龍腦的...香樟木香樟木,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的木材。常綠喬木,全株具有香氣。香樟木分為大葉香樟,小葉香樟。香樟木又名烏樟,是常綠的喬木,僅分布在長江以...黃金樟由於樹瘤是比較稀少的材料,於是我把目光轉向緬甸。在緬甸境內,我爬山涉水,深入村莊,經過仔細尋找,終於找到了一種當地人叫山香果的樹木。由於二戰時期日本人把樹莖...移栽香樟移栽香樟,泛指經過1次以上的移栽過程,從實生苗挖起,再次栽植到土地上,俗稱移栽香樟。移栽香樟樹一般在10公分以上,20~60公分移栽香樟比較常見。...樟木(樟目樟科植物)油樟、香樟、香葉子樹、雅樟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樟目 科 樟科Lauraceae 屬 樟屬Cinnamomum 種 樟 分布區域 中國東南部、...香樟木家具香樟木屬於傳統的稀有名貴木材,是我國物產稀少的名貴樹種之一。香樟木家具質地堅韌而且輕柔、不易折斷、也不易產生裂紋,擁有天然美麗的紋理和花紋,而且散發著濃郁的...江西香樟江西香樟品種屬喬木,樹形氣勢雄偉,是優良的綠化樹、行道樹及庭蔭樹,成為南方許多城市和地區園林綠化的首選良木,深受園林綠化行業的青睞。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主要...香樟樹的夏天《香樟樹的夏天》是一部在起點文學網連載的小說,作者是風情公仔。...... 《香樟樹的夏天》是一部在起點文學網連載的小說,作者是風情公仔。中文名 香樟樹的夏天 ...香樟樹之戀(植物名)香樟為樟科常綠喬木。樹勢高大雄偉,樹冠廣圓形,全株具樟腦香氣,小枝綠色。花期為5月,9~11月果熟。喜陽光充足,也稍耐半陰、溫暖、濕潤環境;不耐乾旱和嚴寒。...樟樹皮香樟樹皮《玉局方》,樟皮《綱目拾遺》,樟木皮《生草藥手冊》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毛茛目 科 樟科 屬 樟屬 種 樟 採收...湖南香樟湖南香樟是中國的特產樹種,為樟科常綠大喬木,香樟別名香樟、木樟、小葉樟等等。湖南香樟高可達50米,樹齡成百上千年,可稱為參天古木,為優秀的園林綠化林木。因為...樟樹(江西省下轄縣級市)樟樹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4個義項) 添加義項 ▪江西省下轄縣級市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樟樹鄉 ▪樟科常綠大喬木 ▪樹名收藏...兩棵香樟樹《兩棵香樟樹》/梅花驛 學校操場旁邊 有兩棵 根深葉茂的香樟樹 樹冠很大 我常常在樹下 等女兒放學 有時我來的早 我就站在樹下瞎想 如果我有錢了 我會出...挺拔的香樟《挺拔的香樟》,貴州師範大學校歌,《挺拔的香樟》以“香樟樹”作為美的意象,以此來營造出美的詩情。香樟樹是一種高貴的樹種,高大挺拔,樹形優美,木質堅硬,是常青...

熱門詞條

論語·學而篇 泵浦 遊俠網 好望角大飯店 寶珀 大益商旅 二氧化鋯 布萊德利·詹姆斯 爸媽不在家 我要給你 SRS Audio Sandbox 金獅湖 殭屍至尊 卜陽 四柱八字 中國電影博物館 手機小遊戲 姜維北伐 拆彈專家 潮濕蟲 配色 馬庫斯·阿列克謝·泊松 李英浩 感恩節卡片 countdown 網路簡訊 餘弦定理 野外求生

相关知识

香樟樹(樟科常綠喬木):香樟由來,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移栽技術
冬青科: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生活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本科研究,
蒲葵(蒲葵):形態特徵,分布情況,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施肥,移栽定植,剝
冬青屬: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育苗,栽培,下屬特徵,化學成分,主
胡椒木: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紫花含笑: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產地分布,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病蟲害防治,主要價值,
炮仗花(管狀花目紫葳科植物):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分類學,栽培技術,種植
黑心菊:生長習性,地理分布,形態特徵,繁殖栽培,繁殖技術,栽培技術,栽培要點,種子
大花紫薇: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分類學,屬下種類,栽培技術,種植方法,養護
檀香紫檀: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栽植,撫育,病蟲防治,

网址: 香樟樹(樟科常綠喬木):香樟由來,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移栽技術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6079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你闻过香樟花的香味吗(植物百科)
下一篇: 【植物笔记】香樟 ✨【别名科属】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