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历十余载,行万里路!他们破解了古旱柳的遗传密码!

历十余载,行万里路!他们破解了古旱柳的遗传密码!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1-07 01:40

古树是最具乡愁的历史遗产,是历史“活的见证”。十几年来,市林科所的科研人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请看——破解古旱柳的遗传密码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2500年前《诗经·采薇》中描述的场景,如今在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田里清晰展现。这里是古旱柳选育繁殖基地,既有粗壮的大树,也有不成材的小树。这些树木是当年同时栽种的,差别却如此之大。市林科所所长樊明瑞说,这就是实验结果。近日,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组织专家对旱柳优良无性系进行了现场查定,几个优良无性系得到专家认可,而去年申报的两个无性系已得到认定,实验取得成功。

行万里路

收集97个旱柳古本

2007年,市林科所的科研人员在古树名木调查中发现,我省的许多柳树历尽沧桑已接近枯萎,亟待保护,而这些经历岁月洗礼依然存活的古树必定有其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决定采集这些古树的枝条开展无性繁殖培养,延续其完整的遗传基因。在原省林业厅(现为省林业和草原局)支持下,林科所成立柳树课题组,分成晋北、晋南两路队伍,按照掌握的古旱柳资料,收集旱柳古、大、优树资源。历时2年,行程3万余公里,足迹遍布全省30多个县(区、市),最北到达大同市天镇县,最南到达晋城市沁水县。

科研人员在采集旱柳无性系试材。

科研人员将我省在册的97株古柳树全部采集,并对所有采集的母树拍照、测量、登记,形成最新的全省古柳树档案。“不少古树生长在荒郊野外,常年无人保护,遭受雷击、火烧,主干已断裂,枝丫又从树桩上冒出来,生命力极其顽强。”樊明瑞说,但也有一些树木已经死亡,在沁水县他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到达一个早已搬迁的荒芜山村,发现资料中记载存活的柳树已死亡,无法采集,看着这些树,非常心痛。

樊明瑞说,选取的树枝采用无性繁殖,通过这种方法使其后代个体延续了古树名木的“纯正血统”,并通过培育和选择,获得优良品种。

历十余载

涵育48条“血脉”

2009年开始,课题组开始培养采集到的97株柳树枝条。为使实验更加科学,减少因枝条质量、树龄而引起的差异,2009年和2010年春天,科研人员连续两年将柳枝嫁接复壮,2010年入冬前将复壮枝条统一采割砂藏。2011年春天,他们又将嫁接后的枝条扦插,并于当年入冬前采割枝条入窖砂藏。经过反复的育苗,苗木达到试验种植标准。期间,课题组还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最终筛选出48个无性系进行区域化试验。

2014年春,课题组在全省北、中、南选取三块试验地,分别定植48个无性系试验苗木。14日记者来到的就是中部试验田。这里约有25亩,栽植参与实验的无性系3888株。试验田里,长势不好的4号、7号柳树好似擀面杖一般,而38号、42号则像电线杆粗。树高差距更大,4号有的不到2米,而42号有四五层楼高。“我们发现,现在栽植的柳树多为漳河柳,这种柳树最大的弊端就是树梢容易枯萎,严重时超过一半的树冠都会枯死。而实验中优秀的柳树不仅生长快,且适种范围广,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课题组组长马晶说:“此次选出的4个无性系表现均优于漳河柳,不仅没有漳河柳的弊病,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这些柳树为雄性柳树,不会产生飞絮。”

结一硕果

铺出3个路基

樊明瑞介绍,旱柳作为我省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具有治水保土、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是沙漠、水淹地和盐碱地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对国土绿化有着重要意义。在降低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旱柳也有卓越表现。

经过实验,晋柳17、32、38、42号旱柳优于其它实验柳树。其中17号、38号,生长快、主干通直、侧枝分枝角度大而细,具备良好的速生丰产属性,可用于荒山绿化和退耕还林种植。晋柳32号,雄株,树干微曲、树皮光滑、树冠紧凑、侧枝较细、树冠主干明显,适用于园林绿化;晋柳42号,雄株,树皮褐色、小枝皮色灰绿、树干通直、侧枝分枝角度小、树冠较大,适用于行道树和隔离林带种植。

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郭润红说,这是全市乃至全省林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这一成果为柳树的保护和传承铺出3个路基。一是收集保存了全省优良的柳树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二是从中选出了适于生产推广的优良无性系,为城市绿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三是为今后开展柳树杂交育种,培养更好的柳树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们对杂交水稻比较熟悉,杂交水稻就是通过对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培养,最终得到更优秀的品种。”郭润红说,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开展柳树杂交试验,久久为功,争取早日完成试验,培养出更好的柳树品种。

短评 十年树良木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拼好其中的一块拼图,需要一批人,甚至一代人的默默付出。市林科所研究人员十余年如一日,埋头钻研,才破解古旱柳的遗传密码。

作为华北地区的优势树种,旱柳是先民们最早驯化栽植的树种,从“杨柳依依”到“折柳送行”,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内涵。古旱柳的延续和繁育,对园林应用、生态建设,乃至文化滋养有着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

宋代治汾即有“柳堤”,太原与柳树有关的地名不胜枚举。绿柳成荫、烟柳绕郭,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少不了“二月春风”剪出的风韵。这个被列为全省乡土树种振兴项目的研究,让居于高楼大厦间的人们,近距离触摸“生物多样性”,感知生态文明。

近期热点

文/摄:李杰华

原标题:《历十余载,行万里路!他们破解了古旱柳的遗传密码!》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平凉崆峒十余古树get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古树名木 古树寻踪——历下亭边寿星柳
再获新高度!华大基因联合破译超大凤丹牡丹基因组遗传密码
历时十多年,泡桐“基因密码”破解了
三个故事解锁新安樱桃“破圈密码”
Lot7188 余仁芳 秀古画意松树盆景
「旱柳」最新旱柳
植物的遗传密码
南通大学张健课题组解析异源四倍体乔木旱柳基因组
里程碑式成果!华大基因联合破译超大凤丹牡丹基因组遗传密码

网址: 历十余载,行万里路!他们破解了古旱柳的遗传密码!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606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物技术通报 | 旱柳SmERF
下一篇: “清明插柳,富贵吉祥”,“清明不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