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牡荆亚科:龙吐珠
唇形科—牡荆亚科(上):龙吐珠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唇形目
唇形科
牡荆亚科
牡荆亚科(Viticoideae),唇形目唇形科下的一亚科。
1.形态特征
花先组成聚伞花序,再由聚伞花序组成圆锥状、伞形或伞房等花序,有时紧密近头状。果实不为蒴果,种子无胚乳。
2.大青属
大青属(学名:Clerodendrum)或海州常山属是唇形目唇形科的植物,本属在1990年代之前,传统上被归类到马鞭草科。多数种类是重要的草药,其特殊的花形态亦是常见的园艺品种。
属名Clerodendrum源于希腊语kleros(机会)和dendron(树木)的合成词。

(1)形态特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少为攀援状藤本或草本。冬芽圆锥状;幼枝四棱形至近圆柱形,有浅或深棱槽,皮孔明显或不显;植物体外部有疏或密的柔毛、短柔毛、糙毛、节状腺毛、腺毛、绢毛、绒毛或光滑无毛,通常多少具腺点、盘状腺体、鳞片状腺体或毛。单叶对生,少为3-5叶轮生,全缘、波状或有各式锯齿,很少浅裂至掌状分裂。
聚伞花序或由聚伞花序组成疏展或紧密的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或短缩近头状,顶生、假顶生(生于小枝顶叶腋)或腋生;直立或下垂;苞片宿存或早落;花萼有色泽,钟状、杯状或很少管状,顶端近平截或有5钝齿至5深裂,偶见6齿或6裂,花后多少增大,宿存,全部或部分包被果实;花冠高脚杯状或漏斗状,花冠管通常长于花萼,少等于或短于花萼,顶端5裂,裂片近等长或有2片较短,多少偏斜,稀6裂;雄蕊通常4,花丝等长或2长2短,稀有5-6雄蕊,着生花冠管上部,蕾时内卷,开花后通常伸出花冠外,谢粉后卷曲,花药卵形或长卵形,纵裂;子房4室,每室有1下垂或侧生胚珠;花柱线形,长或短于雄蕊,柱头2浅裂,裂片等或不等长。浆果状核果,外面常有4浅槽或成熟后分裂为4分核,或因发育不全而为1-3分核;种子长圆形,无胚乳。
(2)分布情况
本属约400种,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少数分布温带,主产东半球;我国34种6变种,大多数分布在西南、华南地区。
(3)大青
大青(学名: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是唇形科大青属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四川除外)各省区。朝鲜、越南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
大青根、叶入药,有清热、泻火、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
(4)臭牡丹
臭牡丹(学名:Clerodendrum bungei)为唇形科大青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印度北部、越南、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①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灌丛润湿处。
臭牡丹适应性较强,喜阳也耐阴,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湿、耐旱、耐寒。不择土壤,但以肥沃疏松的夹沙土栽培较好,即使在轻度至中度的盐碱地中也可生长,在堆积过生活垃圾或堆积物较多的地方,生长表现也特别良好。
②主要价值
园林:臭牡丹叶大色绿,花序稠密鲜艳,花期较长,既适合在园林和庭院中种植,也可作地被植物及绿篱栽培,花枝可用来插花。
药用:臭牡丹以茎叶和根入药。茎叶: 辛、微苦,平。根: 辛、苦,微温。茎叶: 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根: 行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
(5)苦郎树
苦郎树(学名:Clerodendrum inerme),长期归类于大青属,曾归为唇形科苦郎属的物种。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常生长于海岸沙滩和潮汐能至的地方。印度、东南亚至大洋洲北部也有分布。
苦郎树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中的药用植物,常被用来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如炎症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哮喘、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此外,它也是一种常用的苦味补药。从该种植物中提取出多种化合物,这些水溶性或醇溶性化合物具有止痛、止泻、抗疟、降血糖、镇静、平喘、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关节炎等多种作用和疗效。
(6)赪桐
赪桐(学名:Clerodendrum japonicum),为唇形科大青属的植物。其种加词“japonicum”意为“日本的”。
①生长环境
赪桐通常生于平原、山谷、溪边或疏林中或栽培于庭园,也生长于低海拔林缘或灌木丛中。喜高温高湿气候,喜光,稍耐半荫蔽。喜肥沃湿润土,沙质土或黏质土,酸性或钙质土均宜。较耐水湿,忌干旱,生长适温为23-30℃。
②分布范围
赪桐分布于印度东北、孟加拉、锡金、不丹、中南半岛、马来西亚、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南部、江西南部、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地。
③主要价值
观赏:赪桐是优良的观花灌木,可丛植、列植或群植。
药用:赪桐全株可药用,有祛风利湿、消肿散瘀的功效。云南作跌打、催生药,又治心慌心跳,用根、叶作皮肤止痒药;湖南用花治外伤止血。
(7)龙吐珠
龙吐珠(学名:Clerodendrum thomsonae Balf.):唇形科大青属灌木。

①植物学史
在十八世纪中叶,英旅行行家科斯·汤姆森去非洲游历,无意中看到许多黑肤姑娘,用龙吐珠花串成颈链,饰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强烈,引起莫大兴趣,于是采得种苗带回试种。当时植物学家认为他是第一个发现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到十九世纪末期,马里开始经营这种花草,自行改名为“珍珠宝塔”,这比用人名确胜一筹。到了二十世纪初,龙吐珠进入荷兰的国际花市,初时销售量极少,有个华侨工人方福林针对花客喜爱吉祥的心理,建议改用“龙吐珠”的花名来招徕顾客,立即受到老板的采纳。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几乎远销世界各地。此后,龙吐珠之名就流行全球了。
②生长分布
龙吐珠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半阴环境,不耐寒。2-10月的生长适温为18-30℃,10月至翌年2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于8℃,5℃以下茎叶易遭受冻害,轻者引起落叶,重则嫩茎枯萎。营养生长期温度可以较高,30℃以上高温,只需供水充足,仍可正常生长。而生殖生长,即开花期的温度宜较低,约在17℃左右。
原产于热带非洲西部、墨西哥,中国各地有温室栽培。
③药用价值
疔疮疖肿、跌打肿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④观赏价值
该种为美丽的观赏植物,开花时深红色的花冠由白色的萼内伸出,状如吐珠。花形奇特、开花繁茂,其花皆属苞片组成的棱形花萼,像一个个奶白色的“杨桃仔”,在它尖端的裂口间,吐出五根绛红的花儿,疏密匀称地布满在叶片之上,如同把蕴藏生命之火的红珠,吐完一颗又一颗。一般盆栽因受剪枝的限制,植株长得很矮。主要用于温室栽培观赏,可做花架,也有作盆栽点缀窗台和夏季小庭院,与供公园或旅游基地砌作花篮、拱门、凉亭和各种图案等造型,为游客增添雅兴。
3.冬红属
冬红属(学名:Holmskioldia)是唇形目唇形科的植物,约3种,分布于印度、马达加斯加和热带非洲。我国引种栽培。
(1)形态特征
灌木,小枝被毛。叶对生,全缘或有锯齿,具叶柄。聚伞花序腋生或聚生于枝顶;花萼膜质,由基部向上扩大成碟状,近全缘,有颜色;花冠管弯曲,顶端5浅裂;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管基部,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花药纵裂;花柱细长,柱头顶端浅2裂;子房稍压扁,有4胚珠。果实4裂几达基部。
(2)冬红
冬红(学名:Holmskioldia sanguinea)为唇形科冬红属下的唯一一个种,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但作为观赏植物移植、扩散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国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热带地区有栽培。
冬红是强阳性灌木,因此要求光照必须充足,越冬温度要求在0℃以上。
冬红在中国华南区域可有效提供冬季花蜜食源,非常吸引叉尾太阳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暗绿绣眼鸟等鸟类;且其开花时段正值叉尾太阳鸟、暗绿绣眼鸟等鸟类的求偶、繁殖时间,可在1-2月的观测期听到雄鸟站立周边枝条进行求偶鸣唱,这说明冬红该食源对繁殖期的能量供给有重要意义。同时冬红花量多,是优良的观花植物。
4.石梓属
石梓属(学名:Gmelina)是唇形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35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大洋洲和亚洲东部。中国有7种,产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属名Gmelina为纪念德国植物学家J. Gottheb Gmelin(1709-1755)而命名。
(1)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幼时常呈攀援状;小枝被绒毛,有时具刺。单叶、对生,通常全缘稀浅裂,基部常有大腺体。花由聚伞花序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稀单生于叶腋;苞片通常披针形或椭圆形,脱落或宿存;花大而美丽,具各种颜色;花萼钟状,宿存,先端截平或4-5裂,具腺点;花冠两侧对称,略呈二唇形,花冠管下部管状,上部变大成漏斗形;雄蕊4,2长2短,着生于花冠管下部,多少伸出管外;花药2室,2分叉;子房(2)-4室,每室具胚珠1-(2),花柱细弱,柱头常为不相等的2裂。核果肉质,内果皮质硬,具1-4粒种子。
(2)石梓
石梓(学名:Gmelina chinensis)为唇形科石梓属下的一个种。原产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中国云南省南部也有天然分布,引种在广州以南、海南、台湾等省。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①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坡林中。北纬23°以南为石梓适生地区,年均温20.5-24.5℃,极端低温-1.5℃,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风速<2.5米/s。适宜立地为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表土层含有机质>2%,全氮>0.1%,速效磷土>0.25米克/100克,pH4.5-6.9,土壤含水率10%-24%。
②主要价值
石梓植物花大而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石梓的根、叶、花、果实、干皮等作为哈尼、傣、黎、彝等多个民族的民族药予应用,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最早记载药用价值的是根据第二次中国中草药资源普查成果而编撰的地方性本草著作《西昌中草药》,记载根具有健胃消食、理气镇痛、化痞截疟的作用。
(3)苦梓
苦梓(学名:Gmelina hainanensis)为唇形科石梓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hainanensis”意为“海南的”。现接受名为Gmelina racemosa (Lour.) Merr., 1935。
①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500m的山坡疏林中。
苦梓喜温暖无风气候,分布区平均气温22℃-25℃,年降水量1200-2300毫升。能耐暑热,亦能耐轻霜,引种至广西南宁市郊的低丘地,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越夏。苦梓是强喜光树种,幼苗和大树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否则生长不良。适生土壤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值为4.5-6的酸性砂质壤土的赤红壤、砖红壤,在石灰岩山地未见生长,在贫瘠地不宜种植。
分布于中国江西南部、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岛。
②主要价值
苦梓心材比例大,占直径的80%,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切面淡黄色,光泽润滑,花纹美观,材质韧而稍硬,干后少开裂、不变形,不受虫蛀,耐腐耐水湿,是制作高级家具、车辆、模具、室内装修的上等良材。苦梓根可以入药,有活血祛瘀、去湿止痛功效,可治妇科淤症、风湿痹痛。苦梓树干挺拔,花大而美丽,是良好的园林风景树和绿阴树。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唇形科:形态特征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薰衣草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唇形科(上):形态特征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筋骨草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爵床科(上)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罗勒亚科:鞘蕊花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罗勒亚科:香茶菜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唇形科(下):柚木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唇形科:紫珠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罗勒亚科:凉粉草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牡荆亚科:龙吐珠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54942.html
| 上一篇: “花花世界”等你来 |
下一篇: 【基础教学】圆锥花艺造型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