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涵江法院首创互花米草蓝碳减量修复模式

涵江法院首创互花米草蓝碳减量修复模式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30 03:30

12月9日

涵江法院对被告人郑某、林某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与通常的补植复绿、碳汇认购等蓝碳“增量”方式替代性生态环境修复模式不同,本案将生态修复费用用于木兰溪沿岸滩涂互花米草除治和管护,通过“减量”修复反向推进蓝碳保护,促进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提升。

案 情 回 顾

2024年6月14日至17日间,被告人郑某违反海洋伏季休渔制度,雇佣林某驾驶船舶先后前往莆田市秀屿区筶杯岛、莆田市涵江区塔仔屿附近海域使用电鱼设备非法捕捞水产品后予以出售获利。

2024年6月19日,郑某再次雇佣林某驾驶上述船舶,到莆田市秀屿区筶杯岛附近海域使用电鱼设备捕捞水产品,共捕捞海鲈鱼、黑鲷鱼、金鼓鱼、乌头鱼、白力鱼等,总净重32.41千克。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但红树植物最佳种植时间是在雨季或潮汐频繁的季节,考虑到天气渐冷,红树植物种植的条件受限,本案生态修复不适用种植红树植物替代修复方式。

为探索更丰富更便利的海洋环境修复新路径,该院与区自然资源局、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深入研讨会商,针对木兰溪(涵江段)沿岸互花米草萌发迹象,并经无人机方式深入排查,提出清除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方法,以“防治外来入侵植物”,消除或减少生态系统中的负面影响因素。

互花米草刈割前

11月初,该院联合区检察院、区自然资源局及生态技术调查官一同前往木兰溪(涵江段),实地勘察沿岸互花米草的蔓延生长情况,对互花米草清除替代性修复方式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论证。

“互花米草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复萌率高,采用除草剂只能清除滩涂地表以上部分,对滩除中的种子和根系部分效果轻差,同时也会破坏生态环境。”

专家结合本案具体情况

建议明确互花米草除治方式、管护工序

以及验收工序等

涵江法院委托区自然资源局联系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引导被告人自愿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互花米草除治管护项目合同书》,将生态修复金30670元全部用于木兰溪涵江区域段沿岸开展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除治和管护。

互花米草刈割中

互花米草刈割后

目前

木兰溪沿岸滩涂约10亩互花米草

已完成除治

并进入管护阶段

下一步,涵江法院将继续秉持生态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碳汇多元修复方式,让违法者由破坏者转换为守护者,为木兰溪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在滩涂种植红树植物,可增强海洋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一种以蓝碳增汇模式进行的替代性修复。而互花米草具有极强的入侵力,其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会挤压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已成为我国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通过互花米草除治这种蓝碳减量生态修复方式,可减少互花米草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提高滩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海洋碳汇能力。

相关知识

涵江法院创新司法修复举措,守护海洋生态平衡——首创互花米草除治蓝碳减量修复模式
福建漳州建立“3+3”工作机制除治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湿地碳储量及碳汇研究进展
互花米草湿地碳储量及碳汇研究进展.PDF
助力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 全国首单互花米草防治保险落地福建宁德
[口头报告]利用北移红树林替代互花米草能获得额外的蓝碳
互花米草盐碱地种植基因适应试验
互花米草与生态安全研讨会召开
苏北海岸带互花米草盐沼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
利用北移红树林替代互花米草能获得额外的蓝碳 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

网址: 涵江法院首创互花米草蓝碳减量修复模式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466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作物总出问题?或许是土壤“缺碳”
下一篇: 「走前列作示范」生态有价 损害担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