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叶子发黄掉叶是什么原因
刚哥养花
2025-10-28 08:58 ·山东 ·富士康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月季被誉为 “花中皇后”,但叶片却格外 “娇气”,稍不注意就会发黄、脱落,不仅影响观赏性,还会削弱植株长势,甚至导致开花减少。很多花友遇到黄叶就盲目浇水施肥,反而加重问题。其实月季黄叶掉叶并非无迹可寻,不同原因对应不同的黄叶特征,今天就从养护实操角度,拆解 6 大核心诱因,教你对症解决。
一、水肥不当:最常见的 “生理性黄叶”
水肥是月季生长的基础,过涝、过旱或施肥失衡,都会直接导致叶片发黄,属于 “可逆转” 的生理性问题。
1. 浇水过多:闷根烂根,下部老叶先黄
核心特征:叶片发黄从下部老叶开始,叶色整体偏浅黄,无明显斑点,伴随叶片发软、下垂,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一碰就掉;盆土长期潮湿,甚至有霉味。
诱因:频繁浇水、盆底排水孔堵塞,或用透气性差的黏土栽种,导致根系缺氧腐烂,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养分。
应对:立即停止浇水,搬到通风强光处让盆土快速晾干;若烂根严重,脱盆剪掉腐烂根系,用多菌灵消毒后换疏松新土(腐叶土 + 珍珠岩 + 园土 = 3:1:1)重新栽种。
2. 浇水过少:干旱缺水,叶尖先焦黄
核心特征:叶片发黄从叶尖、叶缘开始,逐渐向内蔓延,叶色偏焦黄,质地发脆,整体植株萎蔫,新叶萌发瘦小;盆土完全干透,浇水后叶片能短暂恢复挺立。
诱因:长时间忘记浇水,或夏季高温时水分蒸发过快,根系供水不足,叶片蒸腾失水导致发黄。
应对:及时浇水,遵循 “见干见湿” 原则(盆土表面下 2-3cm 干透再浇透);夏季高温时段可在傍晚向叶片周围喷水增湿,避免正午浇水。
3. 施肥不当:肥害 / 缺肥,黄叶形态差异大
肥害黄叶:施肥过量或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如生肥、浓肥),叶片边缘焦黄发枯,呈 “火烧状”,伴随叶片发厚、发脆,新叶扭曲;严重时盆土表面有白色盐渍,根系发黑腐烂。
应对:立即用清水冲洗盆土(反复浇透 3-4 次,冲走多余肥料),肥害严重时脱盆换土,修剪受损根系。
缺肥黄叶:长期不施肥,叶片整体偏浅绿色,下部老叶先黄,新叶颜色暗淡,植株长势瘦弱,开花少;黄叶无焦边,叶片质地柔软。
应对:生长期(春、秋)每隔 10-15 天施一次均衡复合肥,花期前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薄肥勤施。
二、光照不适:过强灼伤或过弱徒长黄叶
月季是强阳性花卉,光照不足或过强,都会导致叶片代谢紊乱,出现黄叶掉叶。
1. 光照过强:夏季暴晒,叶尖叶缘焦黄
核心特征:黄叶多集中在植株上部向阳叶片,叶尖、叶缘呈褐色焦斑,叶片正面有明显晒伤痕迹,背面颜色正常;多发生在夏季正午强光直射后。
应对:夏季正午(11 点 - 15 点)给月季遮阴,或移至散射光处;晒伤叶片无需修剪,待植株恢复后可自行代谢,避免过度修剪削弱长势。
2. 光照不足:长期荫蔽,叶片薄黄徒长
核心特征:叶片整体发黄,颜色浅淡,新叶细长、节间拉长(徒长),下部老叶易脱落;植株长势松散,开花少或不开花;多发生在室内、阳台角落等光照不足的环境。
应对:立即将月季移至每天光照 6 小时以上的位置(如朝南阳台、庭院),保证充足直射光;定期转动花盆,避免植株单侧徒长。
三、土壤问题:酸碱失衡或板结,根系 “呼吸不畅”
月季适宜在微酸性土壤(pH 值 6.0-6.5)中生长,土壤碱化、板结会阻碍根系吸收,导致黄叶。
核心特征:叶片发黄伴随叶脉间失绿,新叶发黄更明显,植株长势缓慢;盆土表面板结坚硬,浇水后水分渗透慢,甚至沿盆壁流失;长期用自来水直接浇花易出现此问题(自来水含氯,长期积累导致土壤碱化)。
应对:定期松土,每 1-2 年换一次土;土壤碱化时,每月浇一次稀释的硫酸亚铁溶液(1:1000 比例),调节土壤酸碱度;浇水前将自来水晾晒 1-2 天,挥发氯气后再使用。
四、温度不适:低温冻害或高温胁迫
月季喜温暖,适宜生长温度为 15-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叶片应激性发黄。
1. 低温冻害:冬季低温,叶片萎蔫发黄
核心特征:气温低于 5℃时,叶片突然发黄、萎蔫,触摸有冰凉感,严重时叶片发黑腐烂;多发生在冬季未采取保温措施,或早春倒春寒时。
应对:冬季气温低于 5℃时,给月季盆栽套保温袋,或移至室内(温度不低于 0℃);冻害叶片不要立即修剪,待气温回升后,剪去完全枯萎的部分,保留健康枝条。
2. 高温胁迫:夏季超 35℃,叶片卷曲发黄
核心特征:高温天气下叶片卷曲、发黄,伴随植株萎蔫,新叶萌发缓慢;多发生在夏季持续高温(超 35℃)且通风差的环境。
应对:加强通风,可放置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早晚向植株周围喷水降温,避免叶片喷水(易引发黑斑病);减少施肥,待温度降至 30℃以下再恢复正常养护。
五、病虫害侵袭:“病理性黄叶”,需及时用药
病虫害会直接破坏叶片组织或掠夺养分,导致黄叶掉叶,属于 “不可逆” 的病理性问题,需尽早干预。
1. 黑斑病:叶片出现黑色斑点,周围发黄
核心特征:叶片上先出现圆形黑色斑点,斑点周围逐渐发黄,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叶片脱落;多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下部叶片先发病。
应对: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避免传染;喷施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等杀菌剂,每隔 7-10 天一次,连续 3 次;保持植株通风,避免叶片长时间潮湿。
2. 红蜘蛛:叶片失绿发白,伴随细小蛛网
核心特征:叶片背面出现细小红色虫体(红蜘蛛),叶片正面出现零散小白点(失绿斑点),逐渐扩大为黄白色斑块,严重时叶片脱落;多发生在干燥、通风差的环境。
应对:用阿维菌素、螺螨酯等杀螨剂,重点喷洒叶片背面;增加空气湿度(向周围喷水),抑制红蜘蛛繁殖;严重时可修剪密集枝条,改善通风。
3. 蚜虫 / 蓟马:吸食汁液,新叶发黄卷曲
核心特征:蚜虫多聚集在新叶、嫩梢上,呈绿色或黑色,导致新叶卷曲、发黄;蓟马体型细小,危害后叶片出现银白色条纹,伴随发黄失绿。
应对: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重点喷洒新叶和嫩梢;少量虫害可人工用棉签蘸酒精擦拭清除。
六、环境突变:应激反应导致黄叶
月季对环境变化敏感,突然换盆、移盆或改变养护环境,会出现 “应激性黄叶”。
核心特征:叶片发黄多为随机分布,无明显规律,伴随少量叶片脱落,但植株整体长势尚可;多发生在换盆后 1-2 周,或从室内移至室外、从阳台移至庭院等环境突变后。
应对:环境突变后,将月季放在通风散光处 “缓苗”,避免浇水施肥,待植株适应新环境(约 1-2 周)后,再恢复正常养护;换盆时尽量保留原土球,减少根系损伤。
总结:月季黄叶掉叶 “快速判断口诀”
“老叶黄,看水肥;新叶黄,查光照;
斑状黄,病虫害;整株黄,土壤温;
突然黄,是应激;按症查,好解决。”
月季黄叶掉叶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准诱因。只要根据黄叶特征对应排查,调整养护方式或及时用药,多数情况下植株都能逐渐恢复健康。日常养护中,保持 “光照足、通风好、水肥稳” 的核心原则,能大幅减少黄叶掉叶问题,让月季枝繁叶茂、花开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