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岑溪:推广油茶+茶叶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实际作业探讨

岑溪:推广油茶+茶叶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实际作业探讨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9 02:16

为了探讨岑溪推广油茶+茶叶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实际作业方法,笔者于2024年6月27日随岑溪市林业局技术小组梁凯芹、梁富淼、陆荣辉等前往岑溪市水汶镇良乃生态茶园进行调查,查看并了解油茶+茶叶复合经营模式的实际作业方法与品种种植后的长势。现笔者从茶园所处立地环境、油茶与茶叶品种的生长习性等入手分析油茶+茶叶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以让人们对推行油茶+茶叶复合经营进一步树立信心,为加快当地“双茶”产业发展作贡献。

一、岑溪的自然气候条件

1、自然气候:岑溪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东经110°43′——111°22′,北纬22°37′——23°13′,属北回归线以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水热同季、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21.3 ℃,全年总积温7110~7480 ℃,大于10 ℃的活动积温7000 ℃。全年日照时数1812.7 小时,无霜期327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521.4毫米左右,雨季多在4~8月之间,全年蒸发量约1418.4毫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81%。

2、土壤:土壤多为寒武系水口群二组的砂岩类的砂页岩、砂岩等发育而成,500 米以下的丘陵区为砖红性红壤,500 米至800 米为山地红壤,在海拔800米以上有少量黄壤。

项目地良乃村是岑溪市水汶镇辖下的一个行政村,水汶镇位于岑溪市最南部、是两广三县(市)交汇处,是岑溪市的南大门。良乃村生态茶园则位于根竹河两岸的丘陵土山,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各种林木与经济作物生长。

技术交流

二、油茶与茶叶的生长习性

1、油茶: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是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是国家与广西鼓励发展的经济林。油茶品种繁多,但岑溪是全国知名良种岑溪软枝油茶(属普通油茶类)的种源地,因此,最适合岑溪生长的是岑溪软枝油茶系列品种,目前岑溪软枝油茶系列有6个品种获国家或广西林木良种审定,分别是岑溪软枝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岑软22号、岑软24号。

油茶适宜在pH值4.5-5.5之间的酸性土壤生长。油茶是喜光树种,全年日照时数的下限为1400小时,1800~2200小时是高产林分一个自然因素指标。

油茶性好温暖湿润气候,忌严寒,特别忌长期霜冻等恶劣气候条件。要求平均气温14~21℃,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 ℃,短时间的极端最低气温-10℃尚能渡过,最热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气温42℃。相对湿度74%~85%。≥10℃年积温应在6500℃以上。

在生殖生长过程中,温度对花芽分化形成、开花受精和油脂转化的影响甚为重要。

花芽分化:27~30℃最为适宜。

开花授粉:16~20℃的晴暖天气最适于油茶开花授粉。

油脂转化:油脂由糖类转化而来,系一复杂的生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即温差较大,有利于不饱和脂肪的形成。茶油成分90%以上是不饱和脂肪酸,其转化过程在茶果成熟前一个月,即秋末冬初时节。

油茶在年降水量1000以上且分配较均匀,适于油茶生长发育。

早霜影响油茶开花授粉,晚霜造成幼果脱落,都是油茶丰产的抑制性因素。

油茶属深根性植物,主根明显、根系发达,成年油茶树能扎入土壤2——3米的深土层。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表土50厘米深的土层中。油茶花期集中盛开时间为11——12月,始花期为10月,一直可延续到次年2月才算花期结束。自开花到结果再到霜降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的熏陶。油茶有产前期、初产期、丰产期之分。一般种后第4年进入初产期,第8年进入丰产期。

2、茶叶(茶树)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以采茶芽为经营目标,一般为小灌木。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梧州是六堡茶的故乡,享誉国内外。六堡茶属黑茶类,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茶树在广西岑溪栽培历史悠久,属六堡茶适制品种。2022年6月在岑溪市水汶镇相邻的南渡镇六四村发现了胸径达64厘米,树龄达1700年的广西胸径最大的古茶树。茶树为深根植物,茶树的主根一般长度在70—80厘米,一般幼年生茶树的根幅与树冠相对称,壮年的茶树的根幅比树冠大,老年茶树的根幅比树冠要小。茶树的芽分为营养芽(又称叶芽)和花芽两种,营养芽发育后新形成枝叶。营养芽因生长部位不同,又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生长于茶树的枝顶(又称为顶芽)及叶腋处(又称为腋叶),顶芽比腋芽粗大。不定芽生长于树枝的节间或根茎处,当枝干遭受伤害时,不定芽能萌发成长为新枝。花芽即发育成花。茶芽因萌发季节不同又可分为春芽、夏芽和冬芽。春芽在春季形成,夏季发育生长;夏芽在夏季形成,秋季生长发育;冬芽在冬季形成,次年春季生长发育。茶树的叶是常绿的,茶树的同一时期既有老叶又有新叶,新生的嫩叶是制作茶叶的原料,芽及嫩叶的背面有茸毛。茶叶为网状脉,有明显的主脉,主脉上又分出侧脉,侧脉数多为7—10对,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网状系统。茶叶的边缘有明显的锯齿,锯齿数一般在16—32对。

茶树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

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

茶树适宜的降水量在年平均1000—2000毫米。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

茶树最适宜在pH值4.5—5.5的酸性土壤生长。

油茶+茶叶

三、油茶+茶叶复合经营模式的理论基础

1、项目地岑溪市水汶镇良乃村所处的自然气候与土壤条件及立地类型等适合油茶与茶叶的生长。

2、油茶(乔木)与茶叶(灌木)相混交符合乔灌立体混交原理,能充分利用植物的层次结构来提高林地的利用空间与单位面积效益。且油茶是喜光树种,处于上层林木,而生产茶叶的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混交后处于油茶林下,正好形成了光照的互补,达到了互利共生的效果。

3、油茶与茶叶的生长习性均有相一致的共性,一是在土壤上均喜欢土壤地块,且所需求的最适宜pH值均在4.5—5.5这一区间,达到了用地的一致性;二是年降水量方面均要求在1000以上,达到年降水量的一致性;三是相对湿度要求方面有交集,油茶最适宜的相对湿度74%~85%,而茶叶最适宜的相对湿度80%—90%。四是在地貌上,丘陵山区、水热同季,雨量充沛。既有利于油茶的生长,茶叶同样也能生长良好,虽然有高山产好茶的说法,但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有低山出好茶的成功事例。

4、油茶与茶叶虽然同为深根性植物,但因其根系的分布层次不同,如成年油茶树主根能扎入土壤2——3米的土层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表土50厘米深的土层中;茶树的主根一般长度在70—80厘米。因此可以让肥效获得充分地利用,实现一次施肥,油茶树与产茶叶的茶树共同生长的效果。当然油茶的经营目标是产果,茶树的经营目标是采叶与芽,在实际用肥品种上也有不同之处,但在前期油茶处于产前期(种后1——3年)阶段需肥状况是一致的。

5、油茶+茶叶复合经营设计亩种植株数为53株——70株之间,而种植茶叶刚好把油茶林下的空地进行了充分地利用,在提高林地利用率的同时,更能减少油茶林下除草抚育的投入,实现了双赢。

6、油茶+茶叶是当地的特色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国家与地方鼓励发展的产业。

生长测定

四、实际作业方法

1、主要技术路线:选地→清理地上物→定种植密度→挖带与挖穴→选品种→种植→成活率初查→补植→管理→产品采收。

2、主要技术措施:

2.1、油茶+茶叶复合经营模式

2.1.1选地:宜选属商品林区林地范畴的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4.5~5.5的阳坡为好。坡度如果超过30度的不建议选作造林地。

2.1.2清理地上物:秋冬季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理作业林地地上一切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植物及草本。但需保留冲沟的原生植被带10——15米。原则上要做到“山顶戴帽、山脚穿裙”,以防止水土流失。

2.1.3定种植密度:油茶亩种植53—70株,株行距2.5—3米x3.8—5米;茶叶亩种植1300——1600株(其中大叶种、中叶种1300株以上,小叶种1500株以上),株行距25厘米x35厘米,一带种双行或双株。油茶与茶叶可视实际采取行间混交或株间混交方式进行。

2.1.4挖带与挖穴:沿等高线采取机械或人工方式挖带,机械挖带带宽应达2.5米(正负误差控制在0.5米),人工挖带带宽应达0.7——0.8米,带间距1.2——1.6米。在带内开挖宽30厘米、深20——25厘米的肥料施放填埋槽,且在所挖的填埋槽每隔2.5米至3米时要加挖油茶定植穴,穴规格:穴规格是50厘米(面宽)×50厘米(面宽)×40厘米(深)。

2.1.4选品种:岑溪软枝油茶系列良种(如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号等)与当地确定的适制六堡茶茶树品种(如天龙一号大叶种,天龙二号中小叶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云抗10号大叶种,广西龙脊大叶种等)。

2.1.5、种植:种植前半个月把有机肥放入填埋槽或穴中,有机肥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回土时在穴的上层保留20厘米生土带后,将土填满并高出地面约5厘米。在春季选择合格的健壮苗木种植,种植宜选在阴天或晴天早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茶树苗定植时保持根系自然向下舒展,用细土压实,使根与土壤紧密结合。油茶苗定植时不可降解的容器袋应将袋去掉,但不能弄散抔土,深度以原营养杯土略高2~3厘米为宜,压实后扶直。

2.1.6、成活率初查:种后1个月检查成活情况,对萎蔫或枯死苗木及时用同等规格苗补植。

2.1.7、管理

包括油茶的管理与茶树的管理。油茶的管理实行分产期管理即产前期(1—3年),初产期(4—7年),盛产期(8年后)三个时段进行。重点是肥水管理与修剪整形及病虫防控。茶树的管理重点同样是肥水管理与修剪整形及病虫防控。注意病虫防控提倡生物防治为主,以确保产品的品质绿色无污染。肥料的品种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或交替施放为好。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水肥一体施肥或增施叶面肥等。

株行距测量

五、取得的初步成效

油茶+茶叶复合经营,实现了一地两用,助力油茶和茶叶产业发展。从2023年开始建设的1000亩水汶镇良乃生态茶园可以看到,一株株翠绿的油茶树与茶树苗正茁壮成长,油茶+茶叶复合经营模式的茶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2024年6月26日测定,2023年种的油茶苗高达1.3米,冠幅达0.36平方米。茶树苗高达0.6米,造林保存率均达96%。2024年春种的油茶苗高达1.0米,冠幅0.24平方米,茶树苗高0.55米,造林成活率达98%。

业主介绍,2024年春种植的油茶+茶叶于今年6月份施了一次复合肥;2023年种植的油茶+茶叶一年施肥4次,有机肥和复合肥交替施用。油茶则按每株0.5市斤施放。亩种植茶苗1400株左右,亩种植油茶在60株左右。种植品种为:天龙1号大叶种、广西大叶种、云南大叶种等。

良乃生态茶园由于分布在根竹河两岸,河流、茶园景色各有特色,是打造茶旅融洽的好景点。当前,茶园初成,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观光游玩,领略油茶+茶叶种植的近自然风光。

六、下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1、要因地制宜,加强茶园的日常管理技术探索,做到既满足油茶的生长需求,又利于茶叶的稳产提质。

2、在肥料品种选择、配比与用量上寻求实现既兼顾油茶各生长时期的需求、又达到促进茶叶的生长,实现双赢效果。

3、组织开展不同地形地貌如山地、丘陵等多点种植试验,解决品种、密度配置、肥料配比、病虫防控等关键技术,找出最适宜当地的油茶+茶叶复合经营模式,并进行推广,让种植者少走弯路,以促进油茶+茶叶“双茶”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相关知识

岑溪:推广油茶+茶叶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实际作业探讨
广西修订完善“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
广西大力推广“油茶+N”复合经营模式
广西印发《“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试行)》
浙江省油茶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技术
腾冲市推广“油茶+”经营模式
用正确的姿势,看待广西“油茶+”
油茶幼林复合经营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油茶+”,不是“+油茶”
安徽金花茶叶苗批发 油茶基地 安徽金花茶叶苗批发 油茶苗批发

网址: 岑溪:推广油茶+茶叶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实际作业探讨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434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长江中下游油茶产区7月底至8月高
下一篇: 霜降时节,横峰20余万亩油茶迎丰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