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棉花棉铃虫的防治

棉花棉铃虫的防治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8 03:40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9日 07:02:44 来源:惠农网农业专家投稿

阅读量:9905 听语音

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在黄河流域棉区危害严重,是常发区。

1、特征:成虫体长15-20mm,雌蛾前翅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幼虫5-6龄,多数为6龄;老熟幼虫体长34-36.7;幼虫体色变化较大,随着虫龄不同,体色也有变化,大致有黄白色,橘黄色、淡红色、绿色、灰色、棕褐色和黑色几种类型。 

2、危害特征:因为棉铃虫的生活习性是成虫具有趋光性(黑光灯),趋嫩性,趋味性(杨树枝杷),所以一般旺长幼嫩棉田发生重,在同一株上开始都在嫩叶及顶心处危害,随虫龄增大,逐渐危害幼蕾,4龄后,幼虫食量大增,取食大蕾、花朵和青铃。幼蕾被害后,苞叶张开,发黄有空洞,继而脱落。1只幼虫在整个幼虫期危害蕾、花铃可达10-20个。蕾受害后脱落,花受害后不能发育成铃,青铃受害后,虫孔易遭病菌浸染,形成烂铃、僵瓣,产量、品质下降。1992年,棉铃虫大暴发,曾经发生5代,整天都在棉田打药,并配合人工捕捉幼虫,结果还是造成了减产。 

3、发生规律:温度25℃~28℃,相对湿度70%~90%,最适合棉铃虫发生。每年4-5代,多数年份发生4代,第5代发生不完整;棉铃虫的第一代在棉田以外的寄生植物上发生危害,第2、3、4代在棉田危害,一般北方棉区出现的第3代危害严重,第4代在南方棉区特重,幼嫩棉田发生重。 

4、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根据多年来的虫情定点观测,棉田第一代多数年份在6月10日前后开始落卵,6月15日前后进入落卵高峰,落卵量以后逐渐下降。根据棉铃虫的防治原则:“即治虫不见虫,施药用在卵高峰,以及治早、治小”的原则,所以非抗虫亲本在6月15日前后也正是防治棉铃虫第一次用药的有利时机。由于初孵化的幼虫耐药性差,所以一见药就易死亡,再根据棉铃虫有趋嫩性产卵的习惯,所以绝大部分都在顶心及嫩叶上,因此,这一遍施药重点是保顶心。 

方法:可采用40%久效磷800-1000倍或50%甲胺磷600-1000倍滴芯,可把喷头去掉,用个棉球或其它物品微堵喷杆,气不要打的过足,每株1-2滴,这样既省药,保苗效果又好,6月19日-20日对非抗虫亲本进行第二次用药,用药的种类要有单一的有机磷类+菊脂类药物,即可用久效磷1000倍+敌杀死(2000倍),由于有乱代现象,给防治会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每代虫至少要治上3遍,即每月的15日-25日之间,用3-4遍药,每遍药间隔3天左右,用药种类可结合各地情况,选用市场销售的复配药;也可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如灭多威)或菊脂类(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等)。 

总之要掌握经常替换农药品种的原则,以免产生抗药性,对抗虫亲本,这一代棉铃虫可不治,但蚜虫、红蜘蛛、盲蝽蟓不可忽视。

相关知识

棉花棉铃虫
如何防治棉铃虫?棉铃虫生态防治技术
怎么有效防治棉铃虫的侵害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防治棉铃虫用药技术要领
一种生态防治棉铃虫的集成方法
棉花虫害——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技术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
棉铃虫图片
玉门市棉铃虫的发生及防治

网址: 棉花棉铃虫的防治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4010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菊花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 高温来袭!警防棉铃虫!!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