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6 05:14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来这一天就成为了人类月球日。

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球,自有人类以来它就是我们时时相见的邻居。世界各地的人类文化中少不了月亮的身影,佛教文化自然不会例外。只要详细搜寻佛教经典,我们可以发现月亮是与佛教的关系密切的自然物。在佛教经典和禅宗祖师语录及诗歌中,经常会用月来表示某种特殊的佛教意义。从而把抽象的佛教义理形象化,方便了人们对教义的理解。

禅宗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种佛性不可言说,也无形无相,要从自心中悟。禅宗在谈及证悟佛性时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此,禅宗有一个所谓“标月之指”的著名故事:

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说:“我研读《涅盘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

慧能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

慧能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

禅宗要求我们不执著于文字,并非完全不要文字,若离开语言文字的表达,我们不仅无法表达所证的佛性,而且对于佛所说的教法也无从理解。

佛教中常以幻月、第二月来喻指妄念、妄识。幻月、第二月如同幻花、空中花一样,都是似有非有的事物。如同有眼病的人,看月亮时,会看见两个月亮,所以便认为天上有两个月亮。其实,这“第二月”却是虚幻不实的。

“第二月”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个“以手捏目”的典故。《楞严经》记载:“人以手捏目望月遂成二轮,取其捏出者为第二月。……第二月虽非真月,然离真月,亦无第二月之可见。”我们都知道人可以把双眼瞳孔朝中间靠拢(即斗鸡眼),这时看所有东西都会变成两个。一个人如果硬是用手捏自己的眼,他也可能看到类似的效果,于是就看到了“第二月”。禅宗认为语言文字都是第二月,我们不要执著这种妄念,要摆脱语言文字(第二月)的束缚。

月在佛教中被用来比喻人的自性,因为自性本来清净圆满,皎洁如明月,一旦自性被迷惑,就犹如月被事物遮盖一样。如《佛说月喻经》曰:“皎月圆,行于虚空,清净无碍。”“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譬明眼人,涉履诸险,离诸疑惧。”这里指出佛性本自清净,犹如明月行空,修行者一旦悟得,则可不疑不惧。

古代高僧大德诗歌中,常将月亮比喻为佛性圆满的象征。唐代永嘉玄觉禅师(唐代高僧。温州永嘉人,俗姓戴。字明道。号永嘉玄觉。)在《证道歌》中云:“一性融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玄觉禅师在诗句中以月亮来比喻佛性,认为世界上凡是有水的地方,哪怕是一盆水、一杯水,都能映现出月亮来,所以说“一月普现一切水”。但不管地上的水映现出千千万万个无数的月亮来,总归月亮只有一个,一切水月反映的不过是天上那一个月亮,这个月亮就是佛性,佛性当然只有一个。

在佛经中,还有以月命名的菩萨,在《药师经》中有一位以月命名的月光遍照菩萨,简称为月光菩萨。月光菩萨是药师如来的胁侍,又作月净菩萨。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同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药师如来,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三尊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载,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依《药师仪轨布坛法》所载,月光菩萨身呈白色,手持月轮,坐鹅座上。《觉禅钞》曾引《药师经疏》卷一说,过去世电光如来时,有一梵士医王,养育日照、月照二子,发心愿利乐众生,二子亦发愿供养。梵士医王即今之药师如来,二子即日光、月光二菩萨。

在禅宗语录中有两部书是以月为名的,这两部书分别为《指月录》和《续指月录》。这两部书中的月即为标月之指中的月,意指禅宗学徒通过读诵两部指月录,可以通过经典的指示,见到自性佛(月)。

月在佛教中有多重涵义,我们通过对关于月的经典,语录的通读,不仅能够明了经文的要义,而且还能够更加深入领会月所代表的深刻佛教内涵,从而更加方便我们对经文的理解。

相关知识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南瓜在佛教的寓意
你知道银杏树在佛教中的寓意吗?
忍冬花在佛教中的寓意
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区别 佛教莲花的寓意:在尘世中出淤泥而不染
佛教中莲花象征什么 佛教中莲花象征什么寓意
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
佛教中莲花的寓意和象征
佛教莲花的寓意(佛教莲花的寓意和象征)
佛教莲花寓意和象征意义(佛教莲花的吉祥寓意)

网址: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3575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禅修净土——东阳市宝积禅寺
下一篇: 佛教莲花诗词;描写莲花的佛家诗句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