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竹子能雕成这样,也是服了

竹子能雕成这样,也是服了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4 07:42

竹雕常用的材料是毛竹根。我国南方,随处可见苍翠的毛竹林,每当秋冬之季,山农们砍伐掉冬竹后,山坡上便留下了一个个又长又大的毛竹根。竹雕艺人们往往在中秋以后深入到山区采集竹根。带有须根的毛竹根牢牢地扎根在坚实的山地里,直径范围可达半米以上。艺人们小心翼翼地用开山锄挖掘,尽量不损坏竹的须根。待挖掘出后,再细细除去竹根表皮和须根上的泥沙和污垢,使其显示出竹纤维的天然纹理,然后再把它浸泡到水中,待半个月后,竹根部的纤维便会发软,这给艺人们施艺奏刀带来便。



  竹根雕刻造型较为讨巧的是人物形像。这不仅是因为竹根部的竹肉厚,可以作深入的雕琢,更主要的是其天然的竹须根毛和竹根上端的节间给艺人们施展才能带来了广阔的天地。倘若处理得巧妙,竹根雕头像便会焕发出神奇的光采,它比木雕头像更为质朴生动,比泥塑头像更为清新自然,散发出竹质的特有韵味。

  福建、浙江、四川,是我国竹根雕较为盛行的地方,其中福建的仙游、武夷山,浙江的象山,四川的江安便是我国竹根雕的楚翘。



  竹根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通体雕,另一种是现代的局部雕。

  通体雕即圆雕,明清时期的竹雕艺人常用这种形式雕刻作品,留下了“张果老”、“采药老人”等一类的佳作。现在,继承传统,运用通体雕的人仍不少,福建仙游的王清梅便是出类拔萃的竹根通体雕艺术家。



1.开创竹根雕之路

  当我们走进王清梅的王氏竹木陈列室,便能见到他创作的竹根雕艺术品。这里有雅俗共赏的《十八罗汉》、《悟禅达摩》、《斩妖钟馗》,也有意境深远的《万法自然》、《路见不平》、《大觉》。置身在这个清新、自然、古雅、独特的根雕艺术大千世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生命不息的绿地,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悠古韵之中。

  面对这位五十一岁的王清梅,我们不禁对他产生了兴趣,透过他那棱角分明的长方脸庞,刀削的双颊,富有雕塑感的浓黑头发和那双睿智明亮的双眼,我们似乎解读出眼前这位操刀雕刻的竹根雕大师那勇于开拓进取的原动力。



一袋宽容,黄杨木雕

1964年,王清梅出生在福建省仙游县,这里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是妈祖的故乡,亦是中国传统木雕之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清梅的艺术天赋,他自幼就爱好雕刻艺术,怎奈他家境贫寒,幼年又失去父亲,为分担家里的经济,他十六岁便到大山里拜师学艺,学习眠床上的雕花,后又学过寺庙佛像雕塑、铜雕、石雕等手艺。行业的更换,磨励了他的意志,也增长了他的造型才干,积淀了他的艺术造诣。清梅在一个古玩商店里看到,一只竹雕笔筒被人以650元的价钱买走,这在他的心里荡起了涟漪,便买了一个竹根,雕起了笔筒。从此,他就和竹根打起了交道。



我国人民历来爱竹,以竹来象征人格。竹子因其节实竿挺,虚中洁外,筠色润贞,四季长青,故自古以来被视作祥瑞之物,为人们所喜爱,几千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和描绘的对象,魏晋有“竹林七贤”,唐代有“竹溪六逸”,王维有“竹里馆”,苏东坡则宣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仙游是产竹区,江河岸畔,群山众谷,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翠竹林,这为王清梅开创竹根雕事业带来了方便。

清梅为人热诚朴实,不善谈吐,却把心底的话通过自己的一双手都说给竹根了,竹节、竹筒、圆斑、须根是他的知音。在雕刻技法上,他广采博取,吸收各种姐妹雕刻艺术的长处,把莆田木雕的细腻刻划,东阳木雕的深浅浮雕,运用到自已的竹根雕刻的创作立意和造型技巧中;在雕刻立意上,他理性地把握了“工与艺”、“虚与实”、“自然与人工”的辩证关系,并运用到创作实践上。王清梅决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竹根雕艺术之路。



刘关张三杰

2.显示作品的材质美感

  一说起竹根的雕刻艺术,王清梅的双眼就骤然明亮,他认为:一件优秀的竹根雕作品,应充分发挥竹根的材质美感,使作品自然而传神。

  竹根雕受材料的局限性很大,竹根都是圆筒形的团块,中间空心,壁厚有限,周围又长着密密的须毛,形体结构单调,给立体形像的雕琢带来一定的制约,但这种制约,不仅没有局限王清梅的创意发挥,反而成为他驾驭局限,巧妙构思,显示作品材质美感的创造力。

  如王清梅创作的三国演义人物《刘关张三杰》,利用毛竹根部那短而挺的须根,处理成张飞那密匝匝的络腮胡子;又利用竹根坚实的肌理,加工成这三个人物高而挺的鼻梁和英武的眼睛。特别是脸部的刻划,更体现了竹质筋纹的感染力,那点点细筋断纹,宛如人的毛孔,感觉真实。王清梅就这样巧妙地利用竹根材质和纹理,活脱脱地刻划出这三位英雄人物放眼远眺的神韵。



东坡呤行

  又如王清梅创作的《东坡行吟》,刻划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吟咏诗篇的形象。创制者除了利用肉厚的竹根部,把东坡豪放浪漫的容颜刻画得栩栩如生外,还巧妙地把竹根的根蒂和圆斑处理成东坡的帽子,得体而自然。王清梅还巧妙利用竹根壁厚节密、外粗内实的特点,创制了一系列罗汉的形象,不仅刀功洗练圆润,而且神态各异,颇具功力,这里特撷取一组作品,以飨大家。

  王清梅游刃有余地克服了竹根的局限,巧妙借助竹根的材质,因材施艺,使竹根雕作品散发出清新自然的韵味,拙朴中见灵气,随意中现工整,给人一种浓郁的艺术志趣。

3.追求作品的禅意境界

  常见的竹根雕往往受到作者艺术修养的限制,使作品流于小气,意蕴内涵不足,而王清梅却力图在作品中追求境界和品位,使作品意蕴深,内涵浓,显得大气。为了突破竹根平淡的形态,王清梅处处寻觅着形体不规则的竹根,以求得作品外轮廓的变化。只要碰到形体扭曲,凹凸不平的竹根,便如获至宝,深入挖掘,大做文章,追求天趣与人意的高度和谐统一。



普渡众生

  一次,王清梅在山乡寻觅竹根时,看到一户农家的墙角边有一段形状弯曲的毛竹根,呈扁形,身上布有虫蚀孔洞,他感到有潜力可挖,便把它要了回来,放在家里,反复观察、揣摩,寻觅着其内在的艺术意蕴。结果灵感出现了,透过残破的竹根,他看到了一个万难不刼、一心悟禅的达摩身影,决定用来塑造一代禅宗始祖达摩,拥抱自然,与天地和谐共存的艺术形象。他巧妙地把原本虫蚀孔洞的残缺竹根,设计成行云流水般的衣纹,既符合了主题要求的取材自然,又传神地表达了天人合一、万法自然的无量无边的菩提境界。一段扭曲的毛竹残根,竟诞生出《万法自然》中的达摩形象,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艺术造诣和驾驭竹材的审美水准。



  通过对《万法自然》的塑造,王清梅对达摩形象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对达摩悟禅的内蕴也在不断地深化。什么是禅?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

  生活中处处有禅,而竹根雕中更蕴含着禅。王清梅割断尘念,争取多创作一些含有禅意的作品。创作达摩形象,成了王清梅作品中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他运用通体圆雕的手法,让一个个竹根艺化为达摩悟禅的“八静”系列,刻画了达摩在悟禅时的八种动态:《静悟达摩》、《静思达摩》、《静虑达摩》、《静心达摩》、《静修达摩》、《静诚达摩》、《静坐达摩》、《静智达摩》,耐人寻味。这尊尊达摩的造型,神形酷肖,千姿百态,他们带着永恒的精神,带着不羁的神韵,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静静地放射着自信的慧光,散发着玄外之旨,意外之趣,形成一道道特殊的禅景,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给人以亲切的启迪。



路见不平

4.攀登竹根雕高峰

  在竹根雕的创作领域里,人们普遍认为小小的竹根已做足了文章,要再超过现在的水平,是不可能的。然而,王清梅在孜孜不倦的努力,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在他的雕刀下产生新的作品。

  王清梅静中思虑,升华着禅的意蕴。为达到与天地和谐共存,对一切妖魔鬼怪仍应给予教训、给予惩罚,路见不平,应拔刀相助。他于最近创作的《路见不平》,就揭示了这个主题。作品表现了梁山好汉鲁智深的形象,你看,鲁智深正雄蹲在地,右手高举禅杖,左手顺势伸向胸前,正积聚着一股无法抗拒的神力,随时可以铲平人间一切不平之事。创制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着意强化鲁智深的神态:那圆瞪的怒目,微张的嘴巴,加上飘拂扬起的虬须和鬓发,使人似乎听到钟馗的轰然怒吼,感到一种浩气凛然的正气。

  《高山流水》、《李白醉酒》、《文人雅集》、《玉川品茶》、《悠然见南山》、《路见不平》等竹根雕新作,频频在以后的展评会上亮相并获奖,展示了王清梅不断征服材料限制而尽情舒展创意的才华。他的作品论文分别在《荣誉中国——庆建国六十周年百位艺术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雕塑杂志》、《海峡工艺美术杂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被《达摩》、《钟馗》、《木雕神仙百态》、《木雕观音百态》、《上海根雕艺术》等多种公开出版物上选用。



  王清梅的竹根雕受到人们普遍而持久的欢迎,其作品的价值也在不断地上升,一件作品从当初的几百、几千到现在的几万,甚至二十几万不等。

  一个个简单而平凡的毛竹根,在竹雕艺术家王清梅的手中,一个个都演绎得神形酷肖,意尽神足,耐人寻味,这确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相关知识

摆盘围边>一分钟用萝卜雕成月季花
竹子能想到哪些人
竹子里能种植什么花
攀枝花竹子围墙防腐木篱笆竹篱笆竹子护栏
竹子会辟邪吗吉凶图解 哪种竹子能辟邪
竹子也能开花结果,竹子繁殖方法,竹子盆栽有哪些品种?
竹子是树还是草?竹子为什么能长这么高?
描写竹子精神的句子
竹石里说竹子坚韧不拔的句子通用
竹子的作文600字

网址: 竹子能雕成这样,也是服了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3322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皮雕花的制作过程
下一篇: 乳甘石有副作用吗,乳石的主要成分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