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中考真题】甘肃省天水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套《【精品解析】?【中考真题】甘肃省天水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资源,包含【中考真题】甘肃省天水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中考真题】甘肃省天水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中考真题】甘肃省天水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考真题】甘肃省天水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
1.(2025·天水)宇树机器人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佼佼者,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企业卓越的创新能力。下列哪一项特征是机器人不具有的( )
A.进行判断 B.繁殖后代
C.消耗能量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机器人可以通过程序设定等进行判断,比如根据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判断环境状况等,不符合题意。
B、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机器人是由人类制造的机械装置,不具备生物的繁殖能力,不能繁殖后代,符合题意。
C、机器人的运行需要消耗能量,比如电能等,不符合题意。
D、机器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遇到障碍物会根据传感器反馈调整行动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2.(2025·天水)“以盆盎别贮,浸之三日,漉出,纳草篙(注:盛谷物的圆形容器)中。……浥(注:湿润)以水,日三数。遇阴寒则以温汤。候芽白齐透,然后下种。”(摘编于《农桑通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水稻催芽的记载,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漉出,纳草等中”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A.“浥以水,日三数”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遇阴寒,则浥以温汤”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候芽白齐透,然后下种”过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种皮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漉出,纳草尊中”,将种子放置在草编容器中,能保证种子与空气接触,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正确。
B、“浥以水,日三数”,给种子洒水,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正确。
C、“遇阴寒,则浥以温汤”,用温水处理,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正确。
D、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而不是胚芽,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2025·天水)雾化治疗是指通过医学仪器将特定药物变成气雾剂,经患者口鼻吸入到达肺部,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系统炎症的目的。下列份析中,错误的是( )
A.药物会经过人体的喉部
B.吸入药物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
C.肺部淡症会减弱肺部的气体交换
D.药物经雾化吸入比口服到达肺部快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药物经口鼻吸入,会经过喉部,然后进入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正确。
B、吸入药物时,属于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而不是舒张,错误。
C、肺部炎症会影响肺泡等结构的正常功能,从而减弱肺部的气体交换,正确。
D、药物经雾化吸入是直接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而口服药物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所以雾化吸入比口服到达肺部快,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2025·天水)此刻的你正在考场上认真答题,下列与此反射类型一致的是( )
A.被强光照射时会闭上眼睛 B.吃杏子时口腔会分泌唾液
C.摸到刚出锅的热馒头时会缩手 D.看见红灯时会停车等候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考场答题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
A、被强光照射闭眼,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等低级部位,A 错误 。
B、吃杏子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 错误 。
C、摸热馒头缩手,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C 错误 。
D、看见红灯停车等候,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与答题反射类型一致,D 正确 。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5.(2025·天水)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哪一种疾病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 )
A.侏儒症 B.糖尿病
C.色盲 D.地方性甲状腺
【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遗传病
【解析】【解答】A、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不符合题意。
C、色盲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属于伴性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符合题意。
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饮食中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6.(2025·天水)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推广使用节能灯 B.大量使用化肥
C.经常使用塑料袋 D.丢弃混合垃圾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节能灯,能节约电能,减少发电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如火力发电的废气排放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 正确 。
B、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破坏生态环境,B 错误 。
C、经常使用塑料袋,易造成白色污染,破坏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C 错误 。
D、丢弃混合垃圾,不利于垃圾分类和处理,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D 错误 。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7.(2025·天水)下列诗词描述的动物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B.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梁上有双燕” ,燕子多是成对活动,群体内无明确分工等社会行为特征,A 错误 。
B、蜜蜂群体内有蜂王、工蜂、雄蜂等,分工明确(蜂王产卵、工蜂采蜜等 ),具有社会行为,B 正确 。
C、“寒蝉” ,蝉多是个体活动,没有形成有分工的群体,不具有社会行为,C 错误 。
D、“早有蜻蜓立上头” ,蜻蜓多是个体活动,群体内无明确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D 错误 。
故答案为:B。
【分析】 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组织,成员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
8.(2025·天水)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之分,现选取两株高茎豌豆(Dd)作为亲代,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
由遗传图解可知,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9.(2025·天水)“巳升升”是蛇年春晚吉祥物,它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兼具艺术美感与大众亲和力。下列哪一项属于蛇具有的特征( )
A.身体柔软无脊柱 B.用鳃进行呼吸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蛇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身体并不柔软无脊柱(身体柔软无脊柱的是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蜗牛等 ),A 错误 。
B、蛇用肺呼吸,而不是鳃(用鳃呼吸的是鱼类、两栖类幼体等 ),B 错误 。
C、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陆地生活,C 正确 。
D、蛇的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体内受精,卵生,卵有坚韧卵壳 ),生殖发育不需要水,D 错误 。
故答案为: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10.(2025·天水)甜酷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是用燕麦或莜麦通过酒曲发酵制成,在其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青霉 C.甲烷菌 D.曲霉
【答案】A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甜醅子是通过酒曲发酵制成的,酒曲中含有酵母菌等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利用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从而使燕麦或莜麦发生发酵,形成甜醅子特有的风味,符合题意。
B、青霉一般用于生产青霉素等抗生素,不是甜醅子制作的主要微生物,不符合题意。
C、甲烷菌主要用于产生甲烷(沼气),与甜醅子的发酵无关,不符合题意。
D、 曲霉可用于制酱、制醋等发酵过程,虽参与部分发酵,但甜醅子酿酒发酵主要依赖酵母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11.(2025·天水)番茄富含维生素C,既可生食也可熟食。下图为一株盆栽番茄,A、B分别代表番茄某一生理活动吸入和放出的气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若A代表二氧化碳,则B表示的气体是 ,该生理活动为 作用。
(2)气体可通过叶片表面的 进入叶片内部。
(3)将盆栽番茄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移至光下照射数小时,摘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该叶片未遮光部分将 ,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差异说明 。
【答案】(1)氧气;光合作用
(2)气孔
(3)变蓝;光是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要条件(遮光部分无淀粉生成,未遮光部分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气孔;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氧气和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中若A代表二氧化碳,则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此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都可以从气孔进出。
(3)将盆栽番茄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遮光和未遮光形成对照,若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得出结论: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2.(2025·天水)小华同学参加了体育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考试前他吃了早餐,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2)在足球运球项目中,他一边盯住足球,一边快速运球绕杆,足球在他眼中形成的物像会落在 上。
(3)在参加1000米跑时,当他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调节该反射活动的听觉中枢、运动中枢位于 ;在奔跑过程中,他的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4)在测试过程中,他的组织细胞会产生尿素等废物,这些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暂时贮存在 中。
【答案】(1)氨基酸
(2)视网膜
(3)大脑皮层;红细胞
(4)膀胱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食物的消化;泌尿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多肽,最终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蛋白酶彻底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被吸收。
(2)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 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位也于大脑皮层,两者均属于高级中枢。氧气运输依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将其运输至全身组织细胞。
(4)尿液在肾脏中形成后,经输尿管输送至膀胱暂时贮存,待达到一定量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13.(2025·天水)某生物学社团的同学们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在三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分别装入河水、泥沙、小鱼、水藻等,密封瓶口,置于不同环境,具体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编号 瓶中成分 环境条件
A瓶 河水,泥沙,小鱼 光照
B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光照
C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黑暗
(1)仅从瓶中成分和环境条件分析,这三个生态瓶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若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为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水藻属于 。
(3)在三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瓶。
(4)一段时间后,三个生态瓶都不能维持稳定,说明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一定限度。
【答案】(1)2;光照
(2)生产者
(3)B
(4)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 与 B 对比,变量是水藻 (A 无、B 有 );B 与 C 对比,变量是光照 (B 有、C 无 );A 与 C 变量不唯一(水藻和光照 ),不能构成对照。所以可构成2 组 对照实验(A&B、B&C )。B 瓶和 C 瓶的差异是环境条件(光照有无 ),所以实验变量为光照 。
(2)水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
(3)A 瓶无水藻 ,无法产生氧气、提供食物,小鱼易因缺氧、缺食死亡。
B 瓶有水藻 且有光照,水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制造有机物,能为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C 瓶有水藻 但无光照,水藻不能光合作用,反而呼吸消耗氧气,小鱼易因缺氧死亡。
所以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B 瓶 。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小型生态瓶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一段时间后都不能维持稳定,说明其自我调节 能力有一定限度。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14.(2025·天水)甘南桑科草原是青藏高原最具原始风貌的草原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生活有牦牛、岩羊、雪豹、雪鸡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盛夏时节的桑科草原是花的海洋,吸引着无数蝴蝶飞舞其间,该类动物一般有两对 ,身体和附肢 。
(2)桑科草原的大夏河中生活有花斑裸鲤等鱼类,其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3)雪鸡等鸟类的生殖方式是 。
(4)牦牛是所有牛科动物中毛发最长、最厚的动物之一,这一特征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答案】(1)翅;分节
(2)鰭
(3)卵生
(4)适应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蝴蝶属于昆虫,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一般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和附肢分节。翅是蝴蝶的飞行器官,附肢分节使蝴蝶的运动更加灵活。
(2)鱼类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它们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来游泳。鳍包括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等,不同的鳍在游泳时起到不同的协调作用,帮助鱼类在水中灵活运动。
(3)鸟类的生殖方式是卵生,雪鸡属于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4)牦牛体表密长的毛发是其适应高海拔严寒、潮湿环境的形态特征,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分析】(1)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鸟类的主要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
(3)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
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
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5)蝴蝶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纲生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15.(2025·天水)天水市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气候资源孕育了品质优异的花牛苹果,其色泽艳丽、肉质细嫩、香气浓郁,深受大众喜爱。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苹果树开花后,需经过传粉和 过程,才能结出香甜的苹果;在一朵苹果花中,将会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请给出一种能提高果树结果率的方法: 。
(2)苹果的果肉有黄色与白色之分,口感有酸、甜之别,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3)某地从天水市引种了一批花牛苹果,但收获后的苹果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原产地有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答案】(1)受精;胚珠;人工辅助授粉(或其它合理方法)
(2)相对性状
(3)不可遗传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人工辅助授粉;性状和相对性状;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花的结构中,胚珠将来会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传粉的不足,提高果树的结果率;放养蜜蜂等传粉昆虫,能帮助植物传粉,也可提高结果率。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苹果果肉的黄色与白色,口感的酸与甜,都属于同种生物(苹果)同一性状(果肉颜色、口感)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称为相对性状
(3)从天水市引种的花牛苹果,因环境不同导致收获后的苹果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原产地有明显差异,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未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2)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16.(2025·天水)为探究“酒精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I.选取18条大小相同、活力相当的金鱼。
II.取6个大烧杯,分组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置于相同环境中。
III.在1号烧杯中放入1条金鱼,静置1分钟后,记录其1分钟的呼吸次数,取出金鱼放回清水中;依次放入第2条和第3条金鱼,重复以上操作;求3条金鱼呼吸次数的平均值。
IV.每一组重复上述步骤。
实验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酒精浓度 0 0.5% 1% 1.5% 3% 5%
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56 73 91 74 38 22
(1)你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2)每组求3条金鱼呼吸次数平均值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低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 作用,高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 作用。
(4)酗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 。
【答案】(1)酒精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或低浓度酒精促进呼吸高浓度酒精抑制呼吸)
(2)减小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3)促进;抑制
(4)示例:损伤肝脏(如酒精肝)、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探究实验的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一种推测性回答。本实验探究 “酒精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所以合理假设为酒精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结合后续实验数据,也可更具体假设低浓度酒精促进呼吸、高浓度酒精抑制呼吸。
(2)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因此,每组求3条金鱼呼吸次数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3)由表格可知,酒精浓度为0.5%、1%、1.5%时,金鱼每分钟呼吸的次数高于酒精浓度0%;当酒精浓度为3%、5%时,金鱼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低于酒精浓度0%。故得出的结论是:低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促进作用,高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抑制作用。
(4)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酗酒会损伤肝细胞,引发酒精肝等肝脏疾病;酒精对神经系统有影响,会麻痹神经系统,影响大脑的控制能力,使人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等;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如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酗酒: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1 / 1
相关知识
精品解析:2023年北京市中考生物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中考生物知识点之开花和结果生物知识点
专题03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2024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2019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生物的栖息地
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全国通用)分项汇编(原卷版).doc
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真题含答案
2016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8)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九中学三月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2023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湖南娄底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网址: 【精品解析】?【中考真题】甘肃省天水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30085.html
上一篇: iPhone 16 Pro Ma |
下一篇: 揭秘:蒸馏酒与酿造酒,谁才是酒中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