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解码江河,破界焕新 —— 导演刘霄的艺术行者之路

解码江河,破界焕新 —— 导演刘霄的艺术行者之路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2 12:29

2025 年 9 月29日,拉萨河畔的吉尼斯认证仪式上,当 “最高海拔夜游乘船观光” 的证书授予《情满拉萨河》时,刘霄这位从云南蒙自走出的导演,成为中国横跨影视、舞台、文旅界首位半年内两获吉尼斯认证的创作者。而在此之前,他早已凭荷花奖、龙雀奖、星光奖实现中国文艺界跨界 “大满贯”。“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江河给予的坐标。从珠江到长江,从运河到高原,每条江河里都藏着中国文化的密码。”刘霄如是说。

红土基因:从舞者到叙事者的蜕变

刘霄的艺术基因深植于云南红土地的水系脉络中。作为艺术世家子弟,他的启蒙始于蒙自南湖的晨雾 —— 父亲是云南红河州音乐名家,常带着年幼的他在湖中畅游,“水的流动是最好的老师,刚柔相济才是艺术的真谛”。云南艺术学院附中的求学经历,让他系统掌握了云南民族艺术的多彩,更在田野调查中摸清了民族文化与江河的共生关系:“哈尼族的梯田离不开红河灌溉,白族的扎染依赖洱海水质,文化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

1990 年代末,刘霄北上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学院派训练与京城多元艺术生态碰撞出创作火花。“课堂上练的各民族舞蹈的身法气韵,课后就扎进剧院看剧、泡电影及舞蹈资料馆。” 这种跨界吸收让他在毕业入职上海歌舞团后迅速脱颖而出,从《闪闪的红星》中游击队长的英武到《霸王别姬》中汉高祖刘邦的多元化,他以主演身份斩获第三届荷花奖,舞剧作品屡获文华奖与五个一工程奖。“那时我就发现,肢体语言能讲的故事有限,真正的叙事需要更广阔的载体。”

2009 年,因在日本长野特奥会闭幕式上“中国七分钟”极富创意的创作表现,未及三十的刘霄回到北京,跻身《复兴之路》导演组,这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千人舞台如精密钟表,每个追光、每段旋律都关乎国家叙事的分量。” 他负责的 “改革开放” 篇章,首次将多媒体投影与群体舞蹈结合。“那一刻突然顿悟,技术不是点缀,而是让历史活起来的钥匙。” 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对宏大主题的驾驭能力,更埋下了 “以空间讲时间” 的创作种子。

江河寻路:文旅转型中的水系密码

2009年至2016年,《天骄·成吉思汗》、《杨门女将》、《阴山古歌》、《象山传奇》、《家·源》等作品的面世,奠定了刘霄国内文旅演艺核心导演的地位。但在完成了史诗马秀《特洛伊》,《马秀三国》两部填补中国马秀空白的里程碑作品后,刘霄陷入了自我困惑。他不再满足于以既有模式进行升级,而将目光头投向了业界未曾触及的领域。

此时,中国文旅演艺迎来从 “景区配套” 到 “核心吸引物” 的结构性变革,刘霄敏锐捕捉到江河暗藏的机遇。“当时各地都在做实景演出,但大多局限于固定舞台,而江河是天然的流动剧场。” 他率先将创作重心转向水上夜游,从四川巴中的《恩阳船说》开始,开启了 “沿着江河读懂中国” 的艺术长征。

2021 年 5月亮相的《恩阳船说》,作为刘霄试水水上夜游的里程碑之作,以四川恩阳古镇的恩阳河为舞台 —— 这条嘉陵江水系的支流,曾是米仓古道上 “通川达海” 的繁华节点。“我们花了整整半年泡在古镇,从老茶馆的评书里抠故事,在档案馆的残卷中找脉络。” 刘霄摒弃了简单的码头文化复刻,选择以大宋盛世为背景,用一段贯穿千年的爱情传奇串联起 “恩义、恩爱、恩典” 三大文化内核。在 5公里航道上,“天作之合”“红梅定情”“金榜题名” 等八大篇章依次铺展,岸上阁楼、桥洞船坞皆为舞台,演员在游客游船旁翩跹而过,形成 “船动景移、人在画中” 的沉浸体验。 为了让文化真正 “活” 在水面,团队深挖 “恩阳十八景” 传说,将 “早晚恩阳河,赶到恩阳歇一脚” 的谚语化作码头市井的实景演绎,用光影在古镇墙体上重现 “日看千人拱手,夜看万盏灯火” 的盛景。最动人的 “忠肝义胆” 篇章,通过全息投影让米仓古道上的传奇与现代游客 “隔空相遇”,该项目首年便演出 200 余场,接待游客超 10万人次,不仅填补了恩阳夜间文旅空白,更让 “米仓古道第一镇” 的名号响彻川陕渝。“那时我就确信,水系叙事的关键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让游客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刘霄在项目总结会上强调。

真正让他跻身顶尖文旅导演行列的,是长江水系的《三峡之光》。2021年底,这部耗时两年打造的情境夜游项目在巫山启航,12 公里航道串联起 “巫山云雨”“诗舞千年” 等七幕场景,将三峡工程的壮阔与竹枝词的婉约熔于一炉。“高峡平湖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要做的是让文化在水面‘显影’。” 刘霄团队攻克了高水位波动下的光影投射难题,在龙门峡绝壁上用超大尺度投影勾勒出宋玉《高唐赋》的意境。“最动人的是游客的反应,有人对着神女峰默念诗句,有人看到移民场景默默擦泪。” 该项目不仅在首演后成为重庆一票难求的文旅爆款项目,更斩获中国文旅龙雀奖 “最佳夜游制作奖”,评委组评价:“将自然奇观、历史文脉与技术创新完美融合,重新定义了长江夜游的高度。”

珠江水系的《里水花月夜》则展现了刘霄对地域文化的精准拿捏。2023 年推出的这一项目,以佛山里水河道为轴线,将醒狮、粤剧、白眉拳等非遗元素与 “三花一鱼” 特产融入九大场景。“项目首演后,南方 + 客户端评论:“用感官盛宴唤醒了水乡的文化记忆。”

2024 年末亮相的《巴賨船奇》,让刘霄的水系版图扩展到长江支流渠江。这部耗时三年打磨的作品,以战国賨人哲学家鹖冠子的视角,讲述了巴賨部落的迁徙史诗。“为了还原賨人的铜鼓文化,我们专门复刻了直径两米的青铜鼓,通过灯光投影让鼓面纹饰在江面流动。” 制作人透露,团队曾在渠江沿岸露营半月,记录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刘导常说,‘江河有自己的脾气,创作要学会顺势而为’。”

吉尼斯时刻:极致创新的水系答卷

2025 年成为刘霄的 “水系巅峰之年”,京杭大运河与青藏高原的双重突破,让他的艺术追求获得世界认可。5 月启航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古运河的夜游《今夜梁宵》,以8.5 公里古运河为舞台,用 50 万米光纤串联起从泰伯奔吴到近代实业的千年历史。“运河的精髓是‘流动的文明’,所以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定点演出,让游客在游船行进中完成时空穿越。” 刘霄介绍,项目研发了专属 AR 互动系统,当游船行至特定景点时,游客举起手机就能看到苏轼 “独携天上小团月” 的诗句化作水墨画在水面铺展。

最令人惊叹的是 “实业兴邦” 段落:北仓门蚕丝仓库的墙体通过 3D Mapping 技术 “褪去” 红砖外壳,重现 19 世纪缫丝车间的繁忙景象,光纤灯则模拟蚕丝的光泽在河道两岸延伸。“50 万米光纤要精准控制明暗节奏,仅调试就花了一个月。” 视觉导演说,为了呈现 “百炼钢化绕指柔” 的意境,他们甚至在光纤中加入了传感器,让灯光随游客的动势细微变化。这项 “最大规模光纤灯展示” 吉尼斯纪录,认证官给出极高评价:“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共生。”

四个月后的《情满拉萨》,则让刘霄挑战了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 3646.588 米海拔的拉萨河上打造夜游项目,面临着设备在高海拔地区的非常规调试、施工周期短等多重难题。“刚到拉萨时,团队一半人都有高原反应,但没人愿意撤。” 刘霄回忆,为了让藏戏元素适配夜游场景,他们将传统藏戏、歌舞在保持核心元素前提下进行大胆创新,船内首次使用了全息地屏实时与演员表演互动。用激光在山体投射雪莲景象,楼宇的恢宏影像配合游船内的 live 演唱。形成极富感染力的船岸科技联动。“藏族的唱腔高亢辽远,与高原的星空特别契合,这是在低海拔地区永远找不到的感觉。”

连续两次刷新纪录的背后,是刘霄对 “极致创新” 的执着。“有人问我为什么执着于破纪录,其实我追求的不是数字,而是通过极限挑战探索文旅的边界。” 在光影演艺产业大会上,他亮出自己的创作笔记:每页都贴着不同水系的水样标签,旁边标注着对应的文化符号与技术方案。“长江的壮阔适合大场景光影,珠江的婉约需要细腻的互动设计,高原的纯净则要减法美学 —— 这就是‘法无定式’的真谛。”

跨界满贯:文化工匠的初心坚守

两次吉尼斯认证之外,刘霄早已凭荷花奖、龙雀奖、星光奖实现跨界 “大满贯”,成为中国艺术界罕见的跨领域强者。“荷花奖是对舞蹈初心的认可,龙雀奖是文旅实践的勋章,星光奖则是跨界传播的突破。” 中国舞协副主席评价刘霄,“他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任何领域都没有丢掉文化根脉。”

2022 年,刘霄担任艺术总监的《这十年追光之夜》获得星光奖,这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特别节目,将舞台舞蹈与电视镜头语言完美融合。“电视观众需要更直接的情感冲击,所以我们把《复兴之路》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普通人的追光故事’,用无人机拍摄的江河镜头串联起不同行业的奋斗者。” 节目中,丝路使者、戍边官兵、航天英雄、洞庭渔民的真实故事与艺术表演交织,让宏大主题有了温暖的烟火气。

2024 年 5 月,刘霄回到故乡蒙自担任首届城市推介官,完成了从 “江河游子” 到 “文化归人” 的闭环。“蒙自的南湖是我的艺术起点,现在要让更多人通过这里读懂云南。”

在近期的文旅推介活动上,刘霄展示了一幅特殊的 “水系创作地图”:从珠江水系的《里水花月夜》到长江水系的《三峡之光》,从汉江水系的《恩阳船说》到京杭大运河的《今夜梁宵》,最终落笔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情满拉萨》。“这不是简单的地理跨越,而是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性解读。” 他指着地图上的节点解释,“珠江的开放、长江的包容、运河的坚韧、雅鲁藏布江的纯净,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江河永续:艺术行者的未完成篇

从滇池之畔的舞蹈少年,到拉萨河边的吉尼斯导演,刘霄的艺术之路始终与江河同频共振。“水是流动的,所以我的创作永远不会停滞。” 他透露,目前正在筹备黄河流域的夜游项目, “黄河是母亲河,要用最震撼的艺术语言讲述她的故事”。

在文旅行业增速放缓的当下,刘霄的水系创作给行业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价:“他的作品证明,文旅创新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文化的转译;不是流量的追逐,而是价值的传递。” 巫山县文旅负责人则用数据佐证:《三峡之光》带动当地夜游消费极速增长,“让巫山从过境游目的地变成了过夜游网红地”。

面对业界的赞誉,刘霄始终保持清醒。“我只是江河的记录者,真正的主角是那些流淌千年的文化与生活在岸边的人们。” 在《情满拉萨》的庆功宴上,他望着远处的雪山,想起父辈当年的教诲:“水可以穿石,不是因为坚硬,而是因为坚持。”

从珠江的渔火到长江的涛声,从运河的桨影到高原的星光,刘霄用六部水上作品完成了对中国水系文化的立体描摹。他的艺术之路,正如他钟爱的江河那般,既坚守着文化的源头,又不断奔涌向创新的远方。“只要江河还在流动,我的创作就不会停止。” 这位艺术行者的脚步,正沿着水脉延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关知识

【精彩推荐】刘欣然跨界京剧独角戏-莎士比亚作品《麦克白夫人》
打造触手可及的美育课堂,中国儿童戏剧艺术的摇篮即将焕新
汉庭酒店牵手上海制皂 焕新住宿体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品牌LOGO全面焕新 与奔驰同台唱戏-北汽集团全新风貌亮相广州车展
《迪奥与艺术》焕新演绎经典传承
破茧成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刘辉新博士的科研成长之旅
2023年上海旅游节之“玫瑰婚典”焕新出发!
当非遗遇上数字科技——“焕燃艺新”数字文化体验主题展览开放
中国花艺人刘冬梅获“202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年度人物”殊荣
解码曲靖:高原特色农业的“突围之路”

网址: 解码江河,破界焕新 —— 导演刘霄的艺术行者之路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270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5款AI工具,助你轻松生成舞蹈动
下一篇: 康复训练设备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