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绿美春城的双向奔赴 生态文旅的价值转化与国际表达

绿美春城的双向奔赴 生态文旅的价值转化与国际表达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1 15:29

清晨的滇池草海开合浮桥迎来首批访客,中山杉在捞渔河湿地公园舒展枝叶,新能源观光车沿着绿道悄然穿行。在昆明的生态画卷中,保护与发展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既以生态本底催生文旅价值,又借国际交流传递绿美理念,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发展的“金名片”。

捞渔河湿地公园的转型堪称典范。这个占地约800亩、湿地率达75%的“滇池之肺”,通过3.2万株中山杉构建生态净化系统,不但净化了滇池水质,还改善了空气质量。从2月郁金香到10月格桑花,四季花事不断,公园日均客流达5000余人,成为全国首个“以园养园”的公益性公园。如今,公园新建环滇步道已延伸至海晏村,实现生态景观与乡村资源的联动升级。

走进捞渔河湿地公园,茂密的水杉林还未完全褪去翠绿,依稀几棵针叶已被秋风染红。与家人从成都自驾到昆明旅游的菲菲,逛完斗南花市就直奔捞渔河湿地公园,想要欣赏湖畔落日余晖。“夕阳下的滇池真美,仿佛加了一层滤镜,每一张实景图都可以‘直出’。”菲菲说,这里远离喧嚣,环境优美宁静,是度假的不错选择。

绿色实践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滇池绿道沿线投放的新能源观光车,与“无痕游览”指引牌共同构成生态旅游标配,游客可骑行穿梭林间,见证湿地净化。2024年,滇池沿岸46个重点村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生态红利实实在在落进民生口袋。大世博片区的“生态课本”更具深意: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33万份种质资源,世博园温室与“种子银行”联动科普,让游客在赏花中读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品牌破圈:从春城故事到国际表达

“旅居昆明”品牌的海外传播,让生态魅力跨越国界。基于“生态优先、交旅融合”理念,昆明打造六条黄金旅游线路,推动从“旅游城市”到“生活目的地”进阶。2025年1—8月,昆明市累计接待游客2.58亿人次,其中旅居人数突破108万人次,越来越多国际游客选择在此避暑越冬、深度体验。在东南亚市场,“春城无冬”的生态特质与冰雪体验形成奇妙碰撞,来自曼谷、河内的游客在融创雪世界、轿子山感受“冰雪童话”,这种独特体验成为跨国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昆明是一个特别多元化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很自在,也很有归属感,真的很板扎!”来自加拿大的颜小外毫不吝啬对昆明的称赞。旅居昆明20多年的他,常常穿梭于大街小巷,用镜头捕捉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在自媒体平台推介各地美食文化、人文风情等。在颜小外的视频里,他自称“昆明本地老外”,并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旅居生活,也因此结识了一群挚友。

国际活动搭建起文化交流桥梁。2025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实现东西岸全域联动,为期9天的活动,客流总数达280.59万人次,成为向世界展示昆明生态生活的窗口。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更让流动的风景成为交流纽带,沿线游客可直达滇池绿道,在草海浮桥眺望睡美人山,在福保半岛体验丰收艺术节,感受生态与人文的交融。2024年,昆明鲜切花产量达116.03亿枝,全省56%的鲜切花从这里走向世界,一朵花的旅程成为生态软实力的生动传递。

开放格局放大生态影响力。作为7个国家总领事馆所在地,昆明借助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让生态保护经验走向国际舞台。从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生物多样性倡议,到“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第一城”的建设规划,昆明正以生态为纽带构建跨国情感连接的桥梁。

双向赋能:从价值共生到长远未来

生态保护与国际交流的良性循环,正在重塑昆明的发展逻辑。位于盘龙区的“千寻墨问禅意”民宿将森林景观融入建筑,成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带游客在住宿中体验“开窗见绿”的生态诗意。晋宁区积极发展城镇旅居新业态,构建“候鸟式”“康养+旅居”产业集聚区。嵩明县以医保跨省结算吸引4200余名“新市民”,乡村旅居、医养结合等九大业态蓬勃发展。

国际反馈反哺生态建设。东南亚游客对湿地保护的好奇,推动捞渔河湿地公园增设多语种科普标识;“无痕游览”实践中吸纳的国际经验,让滇池绿道的管理更趋完善……这种“输入—输出”的互动,让昆明的生态保护体系更具包容性与科学性。正如滇池绿道“串珠成链”的设计理念,生态保护、文旅发展与国际交流在此形成有机整体,既守护“高原明珠”的纯净,又激活城市的开放活力。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对于昆明来说,要加快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让远方客想来昆明,更愿意旅居昆明。”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只有生态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业务形式持续创新,才能带给大家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随之促进地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从1999年世博会的“一朵花”到如今的全域生态图景,昆明用时间证明:生态保护与国际交流从来不是选择题。当滇池的清波映照着东南亚游客的笑脸,当捞渔河湿地公园的花香飘向更远的地方,绿美春城的“双向奔赴”已给出答案——绿水青山是生态屏障,更是连接世界的情感纽带与价值载体。(记者陈燕报道)

相关知识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黄山休宁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崂山风景区深耕文化两创 越过山丘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6.5环境日|为草原为生态的双向奔赴
“新自然”生态文旅 综合体“花”样启动
青怡坊云琅:冰雪文化与艺术生活“双向奔赴”
《我们的村节》:与非遗年味的双向奔赴
昆明中秋国庆百项文旅活动共赏春城秋色
建设城市“生态+” 打造文旅“国际范”
花业人的双向奔赴:共赴2025广州国际花艺节暨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见证花开新篇章
“送你一盆花”,有一种美好叫双向奔赴

网址: 绿美春城的双向奔赴 生态文旅的价值转化与国际表达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2388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非遗技艺进课堂
下一篇: 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团建活动策划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