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晓亮)10月20日,新建路(北沙河—迎泽大街)正式通车,作为城市南北主干道,展示城市历史、生态宜居的府城绿廊,市园林部门在3.6公里沿线内(其中杏花岭区2.5公里,迎泽区1.1公里),打造了多层次、多维度、多体验、多样化的复合性绿地,充分满足了行政办公、商业娱乐、生活休闲等多场景需求。
新建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有的杨树、柳树多栽种于上世纪80年代,树龄已近50年。作为速生树木,杨柳树寿命一般为60年至70年。目前,这些树木多属于老树龄段,自然老化明显、病虫害严重,已到了更新的树龄段。为此,园林部门决定,趁改造之机,及时更新老旧树木,丰富树木种类。开工之初,园林人员利用专业仪器对胸径超过30厘米的杨柳树进行检测,发现许多树体内部都出现了空洞,从安全角度考虑,及时将之移走,既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又扩大了作业面。
随着地下、地上工程推进,8月底,园林部门进场施工,截至10月17日,道路全线国槐、红叶李、金叶榆球栽植以及草坪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共计栽植胸径20厘米国槐1193株,胸径25厘米国槐217株,栽植绿篱约7100平方米,铺设草坪约15000平方米,中心隔离带端头花境完成34处。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及地栽绿植、彩叶草等错落有序、景致优美。
此次新建路改造,园林部门不仅新建了北沙河游园、府西街游园及旱西关街角绿地等处,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等需求。更注重挖掘原有公园的潜力,将之与道路及新建游园、绿地连接、融合,实现“城市即公园,公园即生活”的共享场景。
比如龙潭公园,改造了西侧绿地,与街道功能区共计6个地块连接,打造城区的生态呼吸带、文化展示窗与社区会客厅,以“小切口、微更新”的方式落实“城市双修”理念;还有饮马河公园,以“开放共享、生态融合”为核心,破除西侧原有铺装,通过“拆墙透绿”办法,实现公园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无缝衔接,打造兼具生态功能、休闲价值与城市活力的开放式绿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