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整合——走进北京八中地理教研组市级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整合——走进北京八中地理教研组市级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0 10:28

更新日期: 2018年12月2日 下午12:42      阅读  18207  次

       2018年11月28日上午,北京八中地理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整合——走进北京八中地理教研组市级地理教学研讨活动”如期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市14个区180余位一线地理教师和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10余位编辑参与本次研讨。本次教研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室、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地理学科室牵头,由北京八中地理组承办。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高振奋老师,李岩梅老师,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出版分社总编辑田忠、北京教育学院张素娟教授等专家,及北京市各区县地理教研员莅临本次活动并做出指导。

       新课改以来,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中,课堂教学依然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探索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北京八中地理教研组在学校“着力于素质,着眼于未来”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多年来一直关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新课改伊始,教研组在前期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确定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整合”上,并开展了相关研究。2018年5月,以此研究为题的课题获市级课题立项;2018年9月,课题开题,也正式启动了课题的研究。此后,教研组结合日常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进石花洞,喀斯特地貌景观识别”、“走进虎峪,岩石圈与河流地貌考察”、“走进妙峰山,农业区位调查”等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实例,将师生在野外考察的所见所感融入课堂,形成四节妙趣横生的公开展示课。课后,参与研讨的专家、老师们,对此进行了热切、深入的探讨。

       在研讨之初,北京八中吕彤副校长代表北京八中致辞,表达了对与会专家与同行的欢迎与感谢,同时,对八中地理组落实新课改要求,坚持八中“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教育理念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在公开课展示环节,北京八中地理教研组长,特级教师李宗录老师基于妙峰山高山玫瑰农业区位游学活动,设计了研究课程“高三地理复习农业区位——以妙峰山高山玫瑰为例”。整堂课以三项调查贯穿始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游学经历与教材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将野外考察的经历带入课堂,将课堂整合过后的经验带入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由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赵云渤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将野外考察的经历带入了课堂,与教材知识结合、碰撞,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学生们跟随赵老师重温了寻河、观河、探河的考察过程,一路思索,一路收获。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探索之路上悄然生成。

       孟方芳老师将虎峪考察的岩石标本带回课堂,以学生野外考察的实践经验、景观照片等为载体,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发现式教学方式,将实践中所得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中升华到理性分析,并尝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达到将地理实践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目的。

       楼武林老师的课堂从赏析石花洞自然景观展开,以参与游学的学生对石花洞自然景观的精彩描述引发全体学生的探究欲望,随即展开互动,从学生互动到师生互动,抽丝剥茧,还原科学探究的历程。总结了从观察-描述-成因-识别的学习探究方法,并以风成地貌为例,引导学生展开应用。层层推进,让知识落地成为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公开课观摩结束后,西城区地理教研员邬雪梅老师主持了关于本次北京八中地理组市级公开课的研讨活动。随后,北京八中地理教研组长李宗录老师,作了“基于地理实践资源的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八中地理组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经验,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统领,以问题解决为探索,以技能提升为特色,以素养培养为归宿的研究思路。李宗录老师的报告,是对八中地理组前期科研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对研究成果的无保留分享,李老师表示,希望更多的同行投身核心素养的研究,让地理教学走出校园,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分社田忠主编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分析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作用,也直面教材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中难免过于粗放的问题。因此特别肯定了八中地理组以教师的实践带动学生的实践,结合北京本地的地理资源,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做到了实处,这是对地理教材的补充,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发展和升华。此外,田主编特别表示,学生的体验就是最大的收获,八中地理组的有益尝试,让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入五官”,“动手脚”,“入心脑”,体现着特殊的实践价值。最后,田主编希望,将八中地理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纳入到教参的编写中去,将八中地理组的实践经验推广到全国。

       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主任高振奋在发言中肯定了八中地理组的研究思路,即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发源于生活,整合于课堂,又最终落实于生活的一种能力。八中地理组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地理课堂的知识与方法的传授整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开拓了有效的研究方法。此外,高老师提出,要重视学生在不同学段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变化,主动去研究、应对这种变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实践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生成。

       最后,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李岩梅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发言。李老师赞扬了北京八中为这次地理教学的研讨盛会提供了完美的平台,也高度评价了课题研究领头人李宗录老师的科研精神和工作作风。在发言的最后,李老师总结道:地理实践力是一种行为方法和思维方式,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和感受人地关系,它体现着学生的行动意志和行动能力,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将地理实践力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等地理学核心概念整合起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正是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

       本次市级教研活动,是八中地理组对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反思与分享,对我们而言,也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同行们的支持、讨论与批评,是我们继续课题研究的动力。愿我们所做出的努力,能让所有地理教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报道:八中地理组

吕彤副校长致辞

吕彤副校长致辞

李宗录老师的课堂

李宗录老师的课堂

李宗录老师的课堂 (2)

李宗录老师的课堂 (2)

赵云渤老师的课堂

赵云渤老师的课堂

孟方芳老师的课堂

孟方芳老师的课堂

楼武林老师的课堂

楼武林老师的课堂

听课教师

听课教师

西城区地理教研员邬雪梅老师主持了关于本次北京八中地理组市级公开课的研讨活动。

西城区地理教研员邬雪梅老师主持了关于本次北京八中地理组市级公开课的研讨活动。

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分社田忠主编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发言

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分社田忠主编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发言

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主任高振奋发言

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主任高振奋发言

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李岩梅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发言

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李岩梅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发言

参会人员合影

参会人员合影

相关知识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天气
广西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环境40年”庆典公告
地理学系
乡村教师花登立:创新教学方法,让乡土特色浸润地理教学
地理教研花开时 同心掬得满庭芳 —翁源县地理学科教研活动圆满举办
怎样绘制和使用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板书
高二地理教学课件 《中亚》
【地理实践】为什么许多高山缺失苔原带?地理实践与实验例题分析
地理科学学科
地理学科英语关键词学习.docx

网址: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整合——走进北京八中地理教研组市级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200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本草少年 趣种菊花——合肥市习友
下一篇: 英英石榴花,同信赴云疆——信息学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