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紫金花论坛第七期——肠道菌与天然药物互作的化学/生物学原理及临床实践

紫金花论坛第七期——肠道菌与天然药物互作的化学/生物学原理及临床实践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17 17:38

紫金花论坛第七期——肠道菌与天然药物互作的化学/生物学原理及临床实践

为推动生物质谱与功能组学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协同创新,香港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中心携手SCIEX中国和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联合打造高端学术平台——紫金花论坛。论坛聚焦交叉学科研究前沿,链接全球学术与产业智慧,致力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精准医学与现代中医药发展。从首期论坛对表型组学未来方向的思辨启迪,到第二期聚焦蛋白质组分析新技术的深入探讨,第三期深入翻译后修饰机制的前沿探索,第四期直面代谢组学挑战,第五期聚焦代谢组工程的跨学科融合,第六期探讨多组学与智能算法驱动的精准决策,紫金花论坛不断凝聚科研智慧、激发创新火花,正逐步成为推动功能组学前沿突破的重要引擎。继前六期圆满举行之后,紫金花论坛第七期将于2025年9月25日晚19:00隆重上线!本期论坛我们荣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王琰教授,带来专题报告《肠道菌与天然药物互作的化学/生物学原理及临床实践》,围绕肠道菌参与药物代谢与药效转化的关键机制,揭示“难吸收但有效”的......阅读全文

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通过用双歧杆菌对慢性腹泻患者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在服药两周以后,患者大便次数、形状异常,临床症状消失,对总有效率为90.3%,复发率低。许多国内医院已将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治疗慢性腹泻的首选药物。此外,双歧杆菌还可以治疗因过量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疾病。有人

炎症和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或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15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闭症,且发病率不断攀升;在美国每68名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虽然自闭症的发病率很高,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自闭症背后的原因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

肠道菌可防止高盐饮食不利影响

  麻省理工学院Eric J. Alm团队与德国Max Delbrück分子医学中心的Dominik N. Müller团队合作发现:无论是小鼠还是人类,高盐饮食都会使某种有益细菌的数量减少。作为一个结果,促炎性免疫细胞TH17细胞增多。这些免疫细胞与高血压有关,尽管它们促进高血压的确切机制还尚不清

Nat-Med:剔除肠道菌群竟然可以阻断肥胖!

  肠道微生物组对机体健康非常关键,但一项对小鼠进行的研究却发现,在涉及胰岛素敏感性和肥胖症上,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并不像科学家们认为的那样。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表示,没有肠道菌群的动物或许会表现出更好的葡萄糖耐受性

为何夜夜难眠?原来是肠道菌群缺失!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陆林 院士团队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缺失可以改变睡眠行为。微生物代谢物丁酸盐可通过调节小鼠下丘脑外侧区食欲素神经元的活性来促进睡眠。口服丁酸酯可缓解小鼠的睡眠障碍。相关研究发表于 Molecular Psychiatry。

食用昆虫助力改善肠道菌群有益健康

   假期是尝试一些新奇美食的好机会,比如越来越多人尝试的昆虫食品。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吃蚂蚱就有助于改善体内微生物群,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康。今天就让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带领我们了解一下吃昆虫可以带来哪些益处。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昆虫食品十分普遍甚至大受推崇。将来世界上大约会有

新生儿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

  肠道微生物菌群被认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但是微生物菌群是如何稳定建立的,还没有很好的定量研究。在近期的《Cell Host & Microbe》上,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科学家们分析了新生儿和母亲肠道菌群,分析了新生儿出生第一年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他们发现,自然生成的婴儿和剖腹产婴儿的肠道菌群

《Science-Immunology》:肠道菌群免疫耐受时间确定!

  肠道内的微生物达万亿计。在这些微生物中,宿主与健康肠道微生物之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宿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微生物则帮助宿主更好的生长发育、防御病原体以及促进新陈代谢。  但是在人体和微生物共生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就是建立免疫系统和良好菌群之间的联系,防止在免疫过程中良好的肠

Nat-Commun:肠道菌群可阻止急性砷中毒

  砷中毒影响着大约2亿人,这些人通过喝受到砷污染的饮用水摄入它。过去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细菌能够通过生物化学的手段将土壤或岩石中天然存在的砷转化为毒性较低或较强的砷形式。但是,人们并不清楚在砷被人体摄入之后人体肠道中的哪些细菌如何处理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

研究显示孕期饮食可能影响婴儿肠道菌群

美国一个研究团队最新发现,母亲怀孕期间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婴儿肠道菌群组成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因分娩方式差异而有所不同。这项研究成果可能会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健康饮食起到指导作用。研究人员对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145名婴儿的粪便样本进行了分析。他们在97名顺产婴儿的肠道中发现了3种不同组成

免疫系统用肠道菌来控制糖代谢

  最近,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系统、肠道细菌和葡萄糖代谢之间,有一条重要的纽带,当这个“串扰”和相互作用运作不正常时,可导致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延伸阅读:Nature发布糖尿病研究重要成果;无害细菌竟诱发自身免疫疾病?;多篇论文聚焦:肠道菌可导致抑郁。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

肠道菌群失衡或致老年性疾病

  将老年老鼠的肠道细菌植入年轻老鼠体内后,结果发现老年性慢性炎症逐渐发生在年轻老鼠身上。而慢性炎症与卒中、痴呆和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疾病存在密切关系。   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Floris Fransen博士团队,并于近日发表在《免疫学前沿》期刊上。   既往研究表明老年人与

Science:健康不健康-看看肠道菌群就知道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肠道中居住着几千种不同的细菌,并将其称之为肠道菌群,这些肠道细菌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我们对于这种影响仍然了解较少。  近日,来自魏茨曼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肠道菌群对人

《Cell》质疑肠道菌研究重要理论:益生菌的作用

  这两项成果公布在9月6日的Cell杂志上。  Elinav表示,“虽然公众对于益生菌报以了极大的希望,但对益生菌了解的一些文献还存在不少争议,为此我们希望能确定比如在超市里买的这些益生菌是否能在我们的肠道中生存下来,而且我们也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些益生菌是否对人类宿主能产生重要影响。”  “结果令人

男女肠道菌群在7方面有差异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在《先进科学》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男女菌群在15个位点(包括肠道、呼吸道、口腔、皮肤等)7个方面所存在的重要差异及其机制,为研究男女在对菌群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差异等领域提出了参考标准,在“菌群性别组学”这一崭新研究领域取得基础性突破。  据了解,“菌群

肠道菌群失衡或致老年性疾病

   将老年老鼠的肠道细菌植入年轻老鼠体内后,结果发现老年性慢性炎症逐渐发生在年轻老鼠身上。而慢性炎症与卒中、痴呆和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疾病存在密切关系。  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Floris Fransen博士团队,并于近日发表在《免疫学前沿》期刊上。  既往研究表明老年人与年轻人

肠道菌群里的核心成员被找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135.shtm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联合实验室牵头的研究团队,首次找到了肠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员。该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构建“跷跷板”模型

乳酸菌在肠道中的功能有哪些?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乳酸菌是肠道中的主要有益菌群,它们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保持肠道健康。  促进消化:乳酸菌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一些难以消化的物质,如乳糖、纤维素等,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增强免疫力:乳酸菌可以刺激肠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肠道疾病。  产生有

都会改变肠道菌群-到底吸烟还是戒烟?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戒烟或会引起机体肠道菌群发生重大改变,同时研究者揭示了肠道菌群与机体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吸烟会降低机体肠道中有益菌群的多样

肠道菌群或造成先天性巨结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大学COMER儿童医院合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了肠道菌群与先天性巨结肠病有关的可能机制,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研究通讯》杂志上。据悉,这是国际上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先天性巨结肠与肠道菌群研究的第一篇论

关于膳食活性成分肠道菌群紊乱的探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人友博士与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李华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硕士研究生罗敏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中

Cell-host-&microbe:你的肠道菌群谁做主?

  近日,国际期刊cell host &microbe 刊登了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哈佛大学Peter J. Turnbaugh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五种不同的近交系小鼠和超过200只远交群小鼠发现相比于宿主基因型,饮食对个体肠道菌群环境改变起到更为重要作用。  虽然人类或者同种类哺

天然药物色谱仪分类方法

天然药物色谱仪类型有多种。1、按功能可分:天然药物分析色谱仪和天然药物制备色谱仪。2、按流动相物理状态可分:天然药物气相色谱仪和天然药物液相色谱仪。3、按色谱柱可分:天然药物填充柱色谱仪和天然药物毛细管柱色谱仪。4、按作用可分:天然药物定量分析色谱仪和天然药物定性分析色谱仪。5、按产地可分:国产天然

哈佛大学开发人体肠道微生物器官芯片技术监测肠道菌群

  人体微生物群(microbiome)是我们体内和体表大量微生物的集合,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人体肠道菌群,这里蕴藏着最密集的微生物,不仅分解营养物质释放对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分子,而且是许多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感染、炎症性肠病、癌症、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病。  

微生物培养基的原理、制作和现象:肠道菌增菌肉汤

成分  蛋白胨1      10g  葡萄糖      5g  牛胆盐      20g  磷酸氢二钠    8g  磷酸二氢钾    2g  煌绿       0.015g  蒸馏水      1000mL  pH7.2制法  按上述成分配好,加热使溶解,校正pH。分装每瓶30mL,115℃高压灭

如何预防药物的胃肠道反应?

  选择肠溶片或胶囊:这类药物具有较好的胃肠道耐受性,可以在肠道中释放,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饭后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避免空腹用药: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刺激。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药物。  添加胃黏膜保护剂:在医生指导下,

首届天然气质量与计量学术论坛举行

  近日,我国首届天然气质量与计量学术论坛在川举行。会上,专家呼吁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应向能量计量转变。   我国天然气贸易一直采用体积计量并以此进行购销结算,但能量计量是天然气合理和科学的计量方式,公平公正反映天然气价值,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   与会专家表示,能量计量是一项复杂工作,不仅涉及技

Cell-Metabol:要减肥,肠道菌群告诉你怎么吃

  来自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者的一项最新研究或可基于机体的肠道微生物来指导我们的饮食选择,这对于有效减肥及降低疾病风险非常重要,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该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机体代谢期间常见的肠道细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数学计算平台,其可

肠道菌群中发现肝硬化诊断标志物

  日前出版的《自然》上的一项研究确定了中国汉族人和肝硬化相关的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可能可以用于检测晚期的肝疾病,而晚期的肝疾病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   我们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很多疾病相关,包括肝硬化,不过一直缺乏肠道菌群和肝脏病变的确切关联的证据。浙江大学李兰娟与她的研究团队通过比较

相关知识

紫金花论坛第七期——肠道菌与天然药物互作的化学/生物学原理及临床实践
【植研问道】张雪老师就“蜜蜂肠道菌群稳态及与宿主互作机制的研究”作学术分享
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简介
天然药物化学
【植研问道】赖道万副教授就“植物与真菌互作的次生代谢生物学研究”作学术分享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ppt课件.ppt
孙汉董:中国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研发
刘双江+刘宏伟: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mGMB)——研究肠道菌群的新资源
我国科学家系统阐述昆虫肠道细菌介导的昆虫植物互作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学科交叉论坛暨医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论坛顺利举行

网址: 紫金花论坛第七期——肠道菌与天然药物互作的化学/生物学原理及临床实践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1693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昌平】赋能休闲农业新农人 实训
下一篇: 我院孙长花老师、马武生老师两个课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