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钢铁意志撑起生命晴空——记古县岳阳镇张才村残疾人宋兆斌的励志人生

钢铁意志撑起生命晴空——记古县岳阳镇张才村残疾人宋兆斌的励志人生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13 14:15

关注

图片

在古县岳阳镇张才村的田野间,常常能看到一个拄着拐杖、身影略显蹒跚却格外坚定的汉子,他就是宋兆斌。张才村坐落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岳阳镇东山上,距离古县县城10余公里,近年来,村里依托山地资源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山地种养+庭院经济”的乡村发展新路子,而宋兆斌的人生轨迹,恰好与村子的产业发展脉络紧紧相连。从遭遇人生重创失去左腿,到凭借不屈意志扎根家乡产业活出精彩,再到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宋兆斌用钢铁般的意志,在命运的裂缝中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也成为张才村残疾人自强不息、带动村民增收的鲜活样本。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不懈奋斗的姿态,始终牵动着古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关注与关怀。

命运折翼:从车间骨干到抗癌勇士

1984年出生的宋兆斌,曾是邻里眼中踏实肯干的“好后生”。1997年从岳阳中学55班毕业后,他先后在永乐煤矿、正泰煤气化公司工作,从一线工人成长为炼焦车间环保负责人,还专门到介休焦化厂学习、赴太原科技大学进修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在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2006年腊月,他与白素村姑娘刘春燕喜结连理,妻子在国新能源有限公司变电站工作,小家庭日子过得安稳幸福。彼时,宋兆斌的父母已年近六旬,身体尚算硬朗,一双儿女相继出生,女儿宋国蜻活泼懂事,儿子宋国豪乖巧可爱,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充满了平凡的烟火气。

然而,命运的考验突如其来。2014年秋季收秋时,宋兆斌突发腿疼,辗转至山大二院检查后,开启了漫长的治疗之路。三年间,他先后经历三次手术、十二次化疗,最终因病情需要,左腿半骨盆分离、整条左腿被切除。这场大病不仅让他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更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十几万的外债,累计医疗费用超40万元。危难时刻,温暖从四面八方涌来:企业同事捐款5万元、岳阳中学的同学得知消息后捐款1万余元、企业给予救济1万元,更让他动容的是,张才村的村民们得知消息后,自发组织捐款,你50我100,短短几天就凑了1万多元,邻居大娘家境并不宽裕,仍硬塞给他1000元,握着他的手反复叮嘱“好好治病,家里有我们帮衬”。这些带着体温的善意,成了他对抗病魔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县残联也在此时主动参与,持续关注他的治疗进展与家庭困境,为他送去帮扶政策与生活关怀,帮他缓解燃眉之急。

那时,宋兆斌的父母年高体弱,已无法再承担重活,一双儿女还在上学,全家的生计瞬间压在了病床上的他和妻子肩上。“腿没了,可爸妈要赡养、孩子要抚养,日子还得照样过。”他咬着牙给自己打气,在身体稍有恢复后,便开始琢磨如何重新“站”起来,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撑起一片天。

涅槃重生:身残志坚闯出致富路

失去左腿后,宋兆斌行动不便,但他骨子里的韧劲丝毫未减。他深知,不能一直依赖他人帮扶,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收入。看着家乡山上连片的耕地和村里鼓励发展种养产业的政策,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家的土地,决心跟着村子的发展方向,一步步闯出一条种养结合的致富路,而县残联也始终与他肩并肩,不仅为他解读残疾人创业扶持政策,还帮他对接相关资源,为他的创业路扫清障碍。

在年过七旬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宋兆斌家在原本耕种13亩地的基础上,又承包了11亩山地种植玉米,张才村的山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很适合玉米生长,靠着父母帮着照看、自己拄拐慢慢打理,这24亩玉米地每年能为家里带来每年2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2020年,他瞄准村里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开始养殖萨福克绵羊。创业初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寒冬里几只小羊被冻死,看着蜷缩的小羊羔,他心疼得红了眼,却没有半点气馁,反而一头扎进养殖技术研究中。他跟着村里的养殖能手学,在网上查资料,从饲料配比到疾病防控,一点点摸索、记录,笔记本写满了厚厚三本,慢慢从“门外汉”变成了村民口中的“土专家”。

如今,他的羊群规模稳定在30只左右,最多时达50只,主要出售羊羔,小母羊每只500—700元,小公羊每只600—800元不等,靠着张才村周边养殖场的稳定合作销路不愁,一年仅养羊就能收入2万多元。为了保障羊群过冬,他结合村里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在网上购买废弃塑料桶,独自琢磨出“桶储青饲料”的办法:每年秋季提前贮存25个,每个装200斤的青饲料,还利用村里豆制品加工厂的豆渣资源解决日常喂养问题,养出的羊抗病能力强、易管理,成了周边养殖户羡慕的“样板”。

在养殖的同时,宋兆斌还借着村里发展“庭院经济”的东风,精心打理自家小院。他克服行动不便的困难,每天拄着拐杖艰难作业,在院子里种满了豆角、白菜、西红柿、萝卜等蔬菜,还栽种了核桃树、梨树、桃树、杏树。为了提高收益,他参考村里大棚种植的成功案例,搭建了一个90平米的春秋大棚,正月就开始种植豆角,抢占早春市场先机提前上市,仅豆角一项年收入就达5000多元,加上黄瓜、西红柿等作物,大棚年增收超1万元。

不仅如此,宋兆斌还主动拥抱新生活,让自己的“创业工具”更趁手。他借助残疾人扶持政策,在临汾新方向驾校成功考取C5驾照,实现了驾驶轿车的愿望;为了方便山地农耕,他结合张才村耕地分散、道路崎岖的特点,自己琢磨着改造三轮车,加装手动刹车柄,如今不仅能自如驾驶三轮车穿梭在山间运输农资,自家种地实现了彻底“不求人”。

情暖乡邻:身残志坚带动共同富

“当初我难的时候,村里人你50我100地帮我,县残联也一直想着我、帮着我,现在自己日子好点了,能帮着乡邻一起增收才踏实。”宋兆斌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凭借着过硬的养殖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他成了村里的“免费技术顾问”,不管是邻里咨询养羊技巧,还是请教大棚种植窍门,他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就像当初村民们帮他、县残联扶他那样,把温暖传递下去。不少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也开始尝试小规模养殖或发展庭院种植,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在采访现场,一位邻居大娘专程找到宋兆斌,恳请他帮忙在手机上下载养殖相关资料。宋兆斌耐心地接过手机,熟练地操作起来,一边下载一边叮嘱大娘:“这个资料里有冬季养羊的注意事项,咱们张才村冬天冷,你可得照着上面说的给羊圈多铺点干草,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这样的场景,在张才村早已屡见不鲜。从养殖技术指导到农耕工具改造建议,从手机操作帮忙到政策信息分享,宋兆斌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村民想跟着他养羊,他二话不说带着人家去选种;有人家大棚蔬菜长得不好,他拄着拐杖也要去地里查看,帮着分析问题。

如今,宋兆斌的生活早已重回正轨:妻子刘春燕原来一直在企业打工,2024年所在企业国新能源有限公司被盛隆泰达兼并后,转入循环水公辅岗位,每月工资有5000元,面对丈夫的重大疾病,她毅然坚强面对,不断进修学习,取得大专文凭;女儿宋国蜻好学上进,初中毕业考入临汾市第三中学,今年刚刚考入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儿子宋国豪在城镇小学读六年级,学习成绩优异。年过七旬的父母身体康健,还能帮着照看小院,这个曾遭遇重大坎坷的家庭,却依然成为全村村民敬佩的典型。支部书记胡双印说:“宋兆斌本来是我看好的支部书记接班人,可惜突发疾病、身体残疾,但他没有垮,靠一条腿支撑起整个家庭,还跟着村里的产业方向闯出了致富路,成了全村的脱贫致富典型,比好多健全人都能干!”

从遭遇不幸到涅槃重生,从自食其力到带动乡邻,宋兆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身残志不残”的真正含义。他就像张才村东山上的一束光,在县残联的关怀助力下,顺着村子产业发展的方向,不仅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也为更多残疾人及村民树立了榜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励志篇章。(通讯员:刘广亮 王晓银)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作文800字励志类题目有哪些【共5篇】
人生励志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案例3个
(洛阳牡丹在他乡)古县牡丹——“洛阳花”
农村养殖富豪励志创业史
张富贵老光棍的小说:勇敢追梦,温暖人生的励志故事
有关青春励志的优美句子(用青春梦想,铸就不凡人生)
金安区中店镇2024年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花名册
青春励志诗歌朗诵稿15篇
诚信感恩励志的演讲稿

网址: 钢铁意志撑起生命晴空——记古县岳阳镇张才村残疾人宋兆斌的励志人生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0679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阅读课本第27页,《一株紫丁香》
下一篇: 社区墙面寒冬里“长”出花草,大学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