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雨再下就要种水稻了……”西安,进入梅雨季节?

“雨再下就要种水稻了……”西安,进入梅雨季节?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10 08:15

“雨再下就要种水稻了……”西安,进入梅雨季节?

城记言成己

2023-05-31 14:34 ·陕西 ·网易号优质内容创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城记智库城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候与每个人都有关,它并非神秘学科。对很多常年在西安的人来说,生活已因日益丰沛的降雨而改变。

受厄尔尼诺影响,南方多地迎来破纪录的高温。而在看得见“雨线北移”下,西安却进入到“烟雨长安”时节,温度长时间低至20°以下。这种情形,似乎有些类似在南方地区才出现的“梅雨季节”。

结合近些年天气事实,这已非偶然。或许,我们正经历以三十年为周期的季节之变。

降雨:下成“南方”的节奏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唐代卢纶《长安春望》

以“窄口径”泾河站数据,截止发稿时2023年西安雨量已超260毫米。若综合占地面积更广的南部片区,数值至少要上浮15~20%。

这大致是什么概念?凡事只有对比,才更加明晰。我们看看以下南方城市目前降雨量:海口(315mm)、贵阳(298mm)、合肥(280mm)、南宁(267mm)、南京(245mm)、成都(217mm)、重庆(213mm)。

五月17天有雨,“西安雨下成南方”调侃丝毫不虚。从天气预报看,周二降雨停歇后,周三再度开启“阴雨霏霏”模式,一直持续到6月4日(周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城墙的苔藓(摄于和平门内)◎来源/城记影像

那么,这次漫长雨季的形成因素是什么?

不久前,陕西省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介绍:“因为我省有暖湿气流,是雨水形成的主因。加之目前陕西上空的环流稳定,使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入我省。只要环流不改变,暖湿气流不减弱,雨就会一直下。”

天气是否异常?该预报员表示:“在春夏交替之时,冷暖气流相遇导致的雨水较多,也不算是异常气候。”

对不少人来说,五月下旬应该是相对干燥炎热。即使有降雨,也不像现在这样形成大范围的雨带。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这次西安几乎仍处于雨带的中心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五月,注定是西安气候史上少见月份,平均湿度超过80%。在未来,却可能时常见。

因为,即使按“窄口径”泾河站数据,西安五月雨量已突破120毫米——按广域口径则大于这个数值。这个数值,在西安1961年以来有纪录以来也位居前列。纪录都是用来打破的,因为这才是改变的真实见证。

这次再度开启的降雨期,预报显示:过程累积降水量25~45毫米,南部40~60毫米,局地可达70毫米以上。可以说,2023年西安雨量突破800毫米几无悬念。

“梅雨长安”,只是气候演变中的一个体现。

变化:见证这次“梅雨长安”

“小满过半雨还连,芒种时节水满塘”

——农谚

西安,是一座移民之城。这座古老而现代的超大城市,拥有1300万常住人口,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长安客”。

对不少从南方而来,或有南方生活经验的人来说,感觉“梅雨来了”。

从专业术语角度,“梅雨”是指由冷热空气交锋而成之锋面雨,每年春夏交际时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淮等地形成的持续天阴有雨天气,甚至在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也会出现,也被称为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雨季(摄于高新锦业路)◎来源/城记影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个时节,也恰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因此,“梅雨”既形象又充满诗情画意。但是,因为长期阴雨连绵,导致衣物和食品等容易发霉。故梅雨又有一个别名——“霉雨”。有过生活经验的人应该知道,感觉一言难尽。

因地域差异,梅雨时序略有不同。比如长江流域,约为6月初至6月下旬。梅雨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高气压主导,炎夏来临。

在相差较大的气候面前,“风月并不同天”。目前,南方很多城市已高温来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多城迎来高温日◎NEWS

从现象上看,西安这次雨季还真颇似梅雨,根据“气象爱好者”表述:

梅雨的出现,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增强,使得北侧性质不同气团交锋形成的副热带锋区雨带能稳定维持。目前,副热带高压已经显著增强并北抬,控制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安徽江苏湖北多地都已经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白天体感闷热。 因此,随着副热带高压大幅北抬,副热带北侧的副热带锋区雨带也显著北抬。可以说,确实有梅雨的一些性质在。

在5月30日(周二),西安的雨暂时停歇一天后,副热带高压拉动起来的夏季风水汽开始源源不断涌入我国内陆。因此,六月初西安将持续不断遭遇阴雨天气。

相比而言,南方地区的气候更是多变。无论是三重拉尼娜的影响,还是这次新一波厄尔尼诺现象的来袭。接下来的夏天里,就很可能出现包括暴雨、极端高温和异常台风等。比如,突如其来的高温天气。

未来:我们该如何认知

“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

——唐韦庄

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是与自然气候适应、改造和共生的过程。以这次“长安梅雨”为例,正处于麦收时期。

公开新闻显示,为应对降雨对夏粮作物不利影响。近一周来,省市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部署打好“龙口夺食”硬仗。报道称:“全市4000台联合收割机、7700台播种机已做好抢收、抢种准备。”

实际上,五月以来西安出现的连阴雨天气,已对樱桃和猕猴桃等都有所影响。所以说,农业“靠天吃饭”是流传千年的定律。

有人说,雨在这么下就“要种水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终南山下的稻田◎NEWS

这可不算是开玩笑——事实上,关中地区作为中国最早“天府之国”,水稻还真是平常之物。溯源历史,关中平原已有六千年水稻种植史。资料显示,水稻是在仰韶文化后期传入关中地区,至汉唐而盛。

汉唐时期的西安,气候暖湿。八水环绕,水网密布,涝池处处,水稻与麦子同生

汉武帝时期,朝廷还设置稻田使者的专职岗位。当时,关中稻米的田租税收,一度比周边郡县都要高。这已说明,长安已有足够高的水稻产量。唐时白居易,就曾这样描述这幅场景:“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描绘出其隐居地——终南山下的辋川风景。很多人熟悉这首诗,但却始终未曾在意,它描绘的是西安稻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禾塬上的麦田◎来源/何猛

在西安,稻麦同生最有意思的地方,莫过于终南山下的神禾塬。据传有“一禾双穗”,故名“神禾“。这里的桂花球米,自秦汉以来即为皇家贡米。

“民以食为天”。气候和农作物,也造就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这些,也成就了西安著名的小吃——秦镇米皮,它用产自沣河两岸的稻米制成。自古的关中,都流传着“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俗语。

“季节正常水平”由世界气象组织确定,每隔三十年更新一次。对西安而言,从2000年至今进度条已近8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或许都在见证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不可否认,西安和关中地区仍旧面临“结构性缺水”,世纪工程“引汉济渭”也因此诞生。“雨线北移”的气候之变,值得我们所有人关注。

备注:为何很多气象报告都显示“自1961年以来”?这,与现代气象记录标准有关。1961年3月23日,被世界气象组织定为“世界气象日”,中国是该组织最早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作为国际标准,很多国家气象记录皆以1961年为开端。

连续五年,城记【重估西安雨量】及水资源研究系列(部分)

文=城记智库雨林

©版权声明:部分信息来自公开网络

若有转载请注明

相关知识

“雨再下就要种水稻了……”西安,进入梅雨季节?
西安高新区千亩水稻基地探索水稻套养新模式
什么时候进入梅雨季节
以产业带动增收 西安高新区探索水稻套养新模式
梅雨季节,多肉也“齁势”,养护要点要记牢↓
梅雨季节
进入梅雨季节,月季病虫害高发,做到这几点就能很好地预防
江南梅雨季节什么时间
进入梅雨季节应该如何养护多肉植物?
话说梅雨 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期

网址: “雨再下就要种水稻了……”西安,进入梅雨季节?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9661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高温之后大雨来袭,给樱桃苗生长造
下一篇: 常见农药药害.pdf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