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村里事|长啸村种菇记
新华网杭州10月19日电 许国初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人,也是长啸村的老支书,他见证了长啸村从“满村猪粪味”到“花溪侠影”美丽乡村的巨大变化。

许国初(右一)在菌菇大棚了解培育情况。新华网发 长啸村村委会供图
“育菇”代替“养猪”
多年来,长啸村一直以养猪闻名,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养猪,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要转变发展方向了。
不养猪养什么?2015年,经过多方考察调研,许国初和村民们相中了食用菌种植业。虽然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但由于对于菌菇养殖不熟悉,收益并不理想——菌菇对温度要求比较高,这个问题就让许国初和村民们犯了难。
转机来自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了解情况后,该供电公司为长啸村带来了“棚下养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解决方案:在菌菇大棚顶部安装光伏板,既能遮阳挡雨,又能用绿色经济的电能驱动设备将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在改善菌菇生长环境的同时消纳清洁能源。

供电员工在长啸村对光伏板进行检查。新华网发 吴亦冰 摄
2012年至2015年,供电公司对村里核心区域的线路进行改造,将裸铝线改为线径更大的集束电缆,同时开展飞线整治,解决私拉乱接的问题,供电能力得到提升,村容村貌也更美更整洁了。
越来越多装有光伏板的菌菇大棚建起来了,“育菇”代替“养猪”成为长啸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此后几年,长啸村食用菌基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农光互补”大棚,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地的菌菇种植承包大户入驻。
2022年,长啸村食用菌基地仅利用棚顶光伏发电收入就达59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
“菇光互补”
靠农业种植怎么让大家持续富下去?许国初和村民们考虑,通过改造大棚,打造现代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能。
2023年,长啸村食用菌基地迎来新一轮升级:20多个大棚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菌菇大棚加入了温控设备等高端数智设备,一年四季都可培育菌菇。

供电员工来菇棚定期巡访保障菌菇成长环境的用电安全。新华网发 吴亦冰 摄
智能化改造后,人工成本降低了不少。许国初算了一笔账:改造后的大棚,每年节省人工成本超10万元。这只是第一步,未来还将引入全自动化机器人等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伴随菌菇大棚智能化而来的,是基地的用电负荷飞速增长——智能大棚每年耗电量21万千瓦时左右。供电公司为基地新安了一台600千伏安的变压器,保障新大棚用电。
花溪侠影
大棚外,长啸村主动走上了“零碳村”的发展道路。
许国初介绍,2021年起,长啸村借助金庸故里的品牌,打造“花溪侠影”美丽乡村精品路线,融合江南水乡自然村落和农业产业特色,开发各类乡村旅游项目,农场、公园、露营基地、竹编文化基地、咖啡屋、桑黄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为了配合“花溪侠影”的打造,供电公司升级了村里的变压器台架,并在四周装设围栏保护。同时,让低压出线电缆走向更有序、线路更规范、标牌标识更清晰……通过“上改下”、融景入景的方式,让电力设施与当地风景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阳光下的长啸村。陈俊华 摄
如今,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产业兴了,钱包鼓了,远行的年轻人也回来了。
从“臭气熏天”到“繁花似锦”,这个浙北小村,迎来了华丽转身。
采写:金彦淇、张正华
编辑:韩冰玉
【责任编辑:韩冰玉】
相关知识
小菌菇为村里撑起致富希望
铺满鲜花的脱贫路——辽宁义县七里河村花卉兴村记
山东局扶贫干部王建东:卖菇记
云航投广南驻村工作队:当好“村里人”办好“村里事”
一个松树蘑菇 红汁乳菇小有名气的村庄修水县太阳升镇(三都)洋湖村
江都丁伙村:花木之乡的新“香”味
村党支部流转全村土地,村干部负责种地保收益
“中国花菇之乡”的新“菇”事
山东广饶县:平菇铺出致富路
《中国青年报》聚焦贵州:羊肚菌“历险”记
网址: 说说村里事|长啸村种菇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94447.html
上一篇: 四川蓬溪县:冲刺百亿级,小菌菇动 |
下一篇: 官桥镇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