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林西县探索“南菇北引”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草原花菇生产基地

林西县探索“南菇北引”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草原花菇生产基地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30 12:15

转自:草原云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11月20日,走进林西县五十家子镇太平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一股菌菇的香味扑鼻而来,种植户付海燕正从菌棒上麻利地挑拣大小正好的草原花菇。

“一筐菇25斤,这几天每天采摘50筐,每日销售额达1万多元。这些花菇可是从南方引进的品种,品质和产量稳定,效益特别可观。今年我在40栋大棚种植50万菌棒,预计收入能达50万元。”付海燕确信今年又能大丰收。


林西草原花菇。


种植户付海燕正在采收花菇。


草原花菇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南菇北引”是林西县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探索实施的有效策略。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天气越冷,产量越高、质量越好。林西县地处高山草原、气候凉爽,非常适合种植花菇。

2018年开始,林西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发展食用菌特色种植,先后从浙江省引进浙乡6 号、华蕈菌等适应能力强的南方花菇品种,因地制宜采用“社会资本+衔接资金”1:1 配建的方式,在五十家子镇、 新林镇、官地镇、大井镇、十二吐乡等 5 个乡镇建成食用菌园区 14 处、食用菌棚 6500 栋,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11月21日,十二吐乡乌兰沟村食用菌产业基地菌棒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注水、翻堆、拌料、装袋、搬运,为下一茬食用菌上架出菇、丰产增收做准备。“村里有了食用菌基地,一年到头都有活干,不仅能照顾家里,每天还能挣200块钱左右。”正在包装菌棒的村民孙景珍说。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冲锋号”吹响后,十二吐乡建立乌兰沟村、苏泗汰村2个食用菌产业基地,不断壮大食用菌发展规模,不仅实现日产菌菇10万余斤,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还带动当地200余户农户增收。


村民种植草原花菇,喜获丰收。


菌棒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


官地镇食用菌产业园区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格外显眼。

随着食用菌产业逐渐成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迫在眉睫。2022年,林西县引进春盛菌业现代化菌棒制作项目和春启生物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建成食用菌菌棒加工厂1处,香菇深加工生产线3条。

“我们生产的鲜香菇、香菇酱和罐头等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还出口到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其中鲜香菇的出口额每年达300多万美元。”春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和介绍。

如今,林西县食用菌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已然形成。全县年产食用菌棒6500 万棒,产值1.2 亿元;年产食用菌 3.8 万吨,产值 2.8 亿元以上,带动全县 1 万余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种植、采摘等各个环节,人均年增收 2 万元以上。“林西草原花菇”凭借过硬品质,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我们将继续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到2025年,力争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1亿棒。”林西县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范金宇表示。

“南菇北引”,带富一方。眼下,林西县正在用冲刺的姿态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草原花菇生产基地,拓宽致富路经,助力乡村振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塔娜

新闻编辑:郭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赤峰市林西县:打造北方最大草原花菇生产基地
林西县:“小花菇”走俏海外“大市场”
“花菇”种植基地在哈尔滨新区正式落成 南菇北移引领农民发家致富
全国最大的秋葵基地?
短日植物,北种南引,应引种()。
全国首个花菇清洁化生产技术基地建立
香菇/ 花菇/冬菇/板菇/白花菇/香菇腿/木耳
反季节香菇立棒模式定向出菇、花菇培育新技术
南橘北种 内蒙古林西县成功试种柑橘
天然山珍--花菇

网址: 林西县探索“南菇北引”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草原花菇生产基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908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香菇的主产地,主产于河北、山东、
下一篇: 中国“花菇之乡”菌草栽培食用菌技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