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自然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安徽省)合肥市自然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1 地质
(1)地层岩性
沿线平原区表层均为厚层第四系地层覆盖,高阶地地区表层主要覆盖为第四系冲积上更新统冲积层黏性土,下伏岩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张桥组泥质砂岩。局部分布有人工填土层,以素填土为主,厚0.5~12.9m。
人工填土层(Q ml):
0)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土质不均,以黏性土为主,夹杂大量建筑垃圾、砖渣,填筑时间不一致,一般大于半年,层厚0.5~1.3m。
0)2层:素填土,褐灰色~灰黄色,松散,稍湿,土质不均,以黏性土为主,夹杂少量灰渣土,碎石,填筑时间不一致,最短时间填筑仅为3个月,层厚0.5~12.9m。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 al):
1)0层:淤泥质黏土,灰黑色、灰褐色,流塑,以黏土为主,含少量有机质,略具腥臭味,该层仅个别钻孔揭示,层厚1.3~2.9m。
1)1层:黏土,灰黑色、灰褐色,软塑,含少量铁锰结核及灰白色条带状高岭土,干强度及韧性一般,层厚0.1~2.6m。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 al):
2)1层:黏土,灰黄色、灰褐色,可塑,局部含少量铁锰结核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1.1~9.4m。
2)2层:黏土,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夹有少量铁锰结核及灰白色的高岭土,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高。层厚2.7~21.7m。
白垩系上统张桥组(K ):
2Z
6)1层:全风化泥质砂岩,灰白色~红棕色,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层厚0.3~6.6m。
6)2层:强风化泥质砂岩,红棕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层厚0.5~11.8m。
6)3层:中等风化泥质砂岩,红棕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中厚层状构造,粉粒结构,泥质胶结。该层未钻穿。
7)2层:强风化砂岩,灰白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层厚0.2~1m,局部有溶蚀,遇5%稀盐酸剧烈起泡。主要夹在强风化泥质砂岩层中。
7)3层:中风化砂岩,灰白色,岩芯较完整、呈柱状,中厚层状构造,砂质结构,泥钙质、钙质胶结,局部有溶蚀,遇5%稀盐酸剧烈起泡。层厚0.1~0.8m,主要夹在中风化泥质砂岩层中。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Ⅱ类场地条件下,合肥市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10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35s。
2 地貌
合肥市地处中国东部,安徽省中部,居于江淮之间,巢湖西北岸。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南部为大别山造山带,东侧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其形成与演化与这两大构造体系密切相关,是两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下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全市海拔多在15~80m(吴淞高程,下同)之间,平均海拔20~40m。地势总体表现出自江淮分水岭向东南和西北倾斜,地貌特征为丘陵至平原的河谷地貌,呈低山残丘、波状丘陵和低洼平畈三种地貌类别。
3 气象
合肥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较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在16.0℃左右,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14.36℃,全年≥10℃积温为4972℃。年均雷暴雨日数19.1d,年平均相对湿度76%,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35mm,年均无霜期227d。最大积雪深度15cm,最大冻土厚度约30cm;全年大雾日数24.6d,年平均发生沙尘暴日数无;多年平均风速2.3m/s,历年最大风速20m/s,主导风向为NE。
合肥市属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2月、3月和8月、9月、10月,均以偏东风为主,但2月和9月风向紊乱,常出现3个不同风向。最大风速各月分布:以春季稍大,主要是寒潮大风,夏季主要是雷雨大风。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0mm。受气候条件影响,6~9月多暴雨,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建国以来,最大年降水量1541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573mm(1978年)。年最大24h降水量232mm(1984年6月13日)。1954年最大24h降水量223mm,1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量174.1mm。
4 水文
合肥市境内河流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即长江流域的巢湖水系、滁河水系,流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26%;淮河流域的瓦埠湖水系、高塘湖水系和池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4%。
本工程位于江淮分水岭以北,东淝河支流流域范围内,距瓦东干渠约5km,瓦东干渠位于浮河总干渠的末端,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47.77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74万亩,灌溉范围分布在肥西、寿县及长丰三县。灌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北侧,本地区水资源较为紧张,干早时有发生,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瓦东干渠从河总干渠的末端新民坝引水后,经肥西县韩小郢向北,穿过临河岗、孔新圩两处洼地后至王岗进入寿县境,继续向北,经南小河、七里杠至沙井冲入长丰县境,干渠折东,经四树、新集,在下塘集穿越铁路,沿铁路东侧北流,经过双河、东流至杜集水库止,全长109.5km。
5 土壤
合肥市土壤以黄棕壤、水稻土两类为主要土壤,合肥市郊的黄棕壤,分布较广,是面积仅次于水稻土的一种土壤类型。它包括砂砾黄棕壤、粘盘黄棕壤、马肝土、黄白土、暗石黄棕壤性土等土属。砂砾黄棕壤和暗石黄棕壤性土分布于大蜀山的中下部,它们面积都很小,成土母质为橄榄岩玄武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砂砾黄棕壤的表土层较浅,淡棕色,质地砂土至中壤,掺杂有砾石或粗砂。暗石黄棕壤性土的表土层较厚,暗黄棕色,轻壤土,含有砾石。这两个土属的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林木生长。
6 植被
合肥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多为水稻、油菜、棉花等人工栽培植被,有少量的红藻、慈姑、稗草、水葱、茭瓜等水生植物。村庄道路林木种类主要是榆、槐、泡桐、垂柳、意杨等,现有林地面积较少,树种也是以意杨为主,少有柿、桃、梨等果树。
相关知识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自然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广州市花都区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垃圾填埋场地貌修复景观创造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特点水文特征.PPT
【重磅整理】一文看懂植被与环境的关系,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植被类型及分布考点!
古诗词里的气象密码 ——春雨篇,高考常考的十个特殊气候分布地区,植被——高考必知
陇西县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报告2007.8.243.doc 全文免费在线看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19
土壤、植被
岩溶流域水循环过程碳汇效应研究——以湖北香溪河流域为例
网址: (安徽省)合肥市自然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86717.html
上一篇: 广州市地貌概况及易发地质灾害简介 |
下一篇: 【地学科普】贵州省关岭县花江大峡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