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安徽省)合肥市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1 地质
1)地层岩性
境内地层由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侏罗纪、白垩系、下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
除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外,全县几乎均被第四系所覆盖。厚度大体是高处薄,南部地区厚。下、中更新纪分布于东部丘陵边缘的狭长地带,由粘土、砾石层等沉积物构成。上更新纪广布于起伏岗地,由棕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在江淮分水岭构成高 80~90m 的二级阶地。全新纪分布于现代河流两侧,属近代堆积物,下部为亚砂土和砂砾,上部为亚粘土,组成河漫滩及一级阶地。
经地表水长期侵蚀,形成岗冲起伏,垄畈相间的波状平原,地形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一般在 12-45 米之间,地形平均坡降约 3~5%,由四周向巢湖湖面倾斜。
2)地质构造
评价区位于华北、扬子两个不同地质发展史的陆块交接部位,以郯—庐断裂带的两主干断裂——西山驿断裂和清水河断裂为主,其东、西两侧构造主要有NE、NNE、NWW向占主导。
区内断层主要为逆断层,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发育少量近南北向断层。
③地壳稳定性
a、新构造运动
一般认为,活动断裂是距今1万年以来活动过的断裂。并与深大断裂、新生代裂谷或地堑有成因联系。区域资料认为离本区较近发育的北西向桥头集-东关断层和北北东向大新庄-丙子铺断层为活动断层。
桥头集-东关断层(F3)为一走向北西、切割东西向、北东-北北东向断层,具多期活动性。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该断层对区内第四系沉积、水系的发育起控制作用。
走向北东25°的大新庄-丙子铺断层(F1),对现代河流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如南淝河南侧,有三条北西向河流在通过断裂处一致转向北东流向,然后又恢复正常流向,说明第四纪以来,该断裂仍具有一定的左行平移活动。
3)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4)地下水
根据评价区内含水介质、地下水赋存特征,可将评估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两个含水岩组。阐述如下:
松散岩类孔隙水
分布于整个评价区,岩性为粘土,含孔隙水,一般具潜水-微承压性特征,含水层厚度20-30m,埋藏深度10-25m,地下水位埋深2-15m,单井出水量5-10m3/d。
红层孔隙裂隙水
该含水层组大部分隐伏在第四系松散层之下,含裂隙水、孔隙水,顶板埋深一般在30-45m,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等,第三系砂岩为泥质胶结,裂隙不甚发育,风化带厚度一般为 10m 以上,砂岩赋水性中等至贫乏,钻孔涌水量一般在 50~200m3/d。
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
评价区内两大含水系统—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其水力联系情况分述如下:
松散岩类孔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粘土渗透性较差,大气降水只有部分直接渗透补给地下水,接受地表水渗流补给,地下水径流受地形地貌影响,但总的径流方向与地表泾流基本一致,由北西向南东泾流,排泄方式有:①人工浅井开采;②向河流排泄;③大气蒸发。
红层孔隙裂隙水
接受浅层地下水渗流补给,其次是区外地下水泾流补给。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地下水沿裂隙发育带、断层破碎带向深部泾流;另一部分则发生水平运动,排泄方式主要是人工开采,以及地下泾流向区外排泄。
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红层孔隙裂隙水之间一般存在粘土隔水层,两含水层间基本无水力联系。。
5)不良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附近工程资料,拟建工程场地范围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
2 地形地貌
合肥市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3 气候、气象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7 度,降雨量近 1000mm,日照 2100 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 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 16℃,极端最高气温 41.0℃,极端最低气温-20.6℃。年平均降水量 998.4mm,年均风速 2.8m/s。
合肥市平均降水量为 998.4mm,最大降水量 1541.96mm(1954 年),最小降水量 573.0mm(1978 年),降水量年内分配明显不均,其中 6~8 月份降水量最多,约为全年的 42%,历年年平均蒸发量 1495.1mm。
合肥市全年主要风向为东(E)风,多年平均风速为 2.8m/s。
4 水文
合肥市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主要纳污水体为店埠河、南淝河及巢湖。各水系概况如下:
(1)巢湖
巢湖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汇水流域面积 9131平方公里, 汇流入巢湖有 33条河流,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丰乐河、南淝河、派河、白石河。巢湖多年平均水位 8.31米,在此水位下湖泊面积 760 平方公里,蓄水 19亿立方米,巢湖是一具半封闭的湖泊,裕溪河是其与长江间唯一通道,多年平均出湖径流量为 35.0亿立方米, 最小年引江入湖量为 2.4亿立方米。 水位受巢湖闸水利设施调控,可预防洪水和引江水入湖。该湖也是巢湖和合肥地区重要水源地,由于诸多人为因素, 其水质受到污染, 呈富营养化状态。
(2)店埠河
店埠河是南淝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长丰县的吴店乡, 向南流经肥东县的众兴、 永安、店埠、撮镇、临河集等地至三汊河入南淝河。县境内河流长度为37km。
店埠以南河面宽 70~90m,河底高程为 4.5m,可通航 300 吨级船舶。店埠以北河道弯窄, 坡度大,水位不稳。
(3)南淝河
南淝河是巢湖一级支流,发源于合肥中部的将军岭~毕子店一带,全长 70 公里,其间有四里河、板桥河、廿里河汇入,在施口处流入巢湖,流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上游建有董铺、泗水、大官塘等中、 小型水库。 由于滁河干渠的切割及董铺水库的蓄水, 自董铺水库到施口 27.8km 河段已无主水源,径流主要来自降水补给,并接纳合肥市 90%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位受巢湖控制,基本属渠化河道。市区河段水质自上而下污染逐渐加重。
5 土壤
境内土壤主要类型为石灰岩土、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占土壤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 1.1%、37.54%、0.29%、61.13%,其中主要类型为水稻土和黄棕壤。
土壤以弱酸性(PH5.6~6.5)最多,占耕地总面积的 69%,中性(PH6.6~7.5)次之,占 26.8%,酸性(PH5.1~5.5)和弱碱性(PH7.6~8.5)土壤较少,分别占 3.1%和 1.1%。多数土壤含氮量中等偏低,含钾量较丰,含磷量很少。全县有 88%的耕地缺磷,有机质含量 0.97~1.93%。
6 植被
合肥市动植物区系属北亚热带,温带过渡种群,兼具南北方动植物区系成份。境内现有植物 120 科,1900 种,无原生自然植被,现有大多是人工植被,一部分是自然草丛植被。东部丘陵区以林木植被为主,由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国外松、杉树、侧柏、女贞、黄杨、栗树、檀树、柞树、刺槐、茶树、油桐、法梧、青桐、竹子、桃、李、杏、梨、柿、枣、桑、榆等,以松类最多。草类有荒草、茅草、巴根草等。
北部岗丘和南部波伏平原区以农业植被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大麦、小麦、油菜、花生、棉花、大豆、山芋、玉米、西瓜、烟叶和药材等。四旁林有香椿、臭椿、白榆、苦楝、紫穗槐、荆条、梨、枣、香樟、水杉、柳、官杨等。
野生动物资源相对较少,常见野生动物有麻雀、斑鸠、野兔、黄鼠狼、刺猬、野鸭、鼠类等。
相关知识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自然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广州市花都区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特点水文特征.PPT
古诗词里的气象密码 ——春雨篇,高考常考的十个特殊气候分布地区,植被——高考必知
张家界植被与土壤实习报告供参考学习.doc
垃圾填埋场地貌修复景观创造
陇西县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报告2007.8.243.doc 全文免费在线看
微课: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植被——高考必知
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是什么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19
网址: (安徽省)合肥市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86713.html
上一篇: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自然简况( |
下一篇: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概况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