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功效与应用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百脚虫等,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该品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祛风镇惊、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系我国传统的动物产品药材。蜈蚣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和广西等省区。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也是蜈蚣,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对、45 对,最多的达到173 对。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曾普华
科属分类:蜈蚣科。
功效分类:平肝熄风药。
别名:?蛆、吴公、天龙、百脚、百足虫、千足虫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主治: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
1、栖息于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区,喜欢在温暖的地方。以小型昆虫及其卵等为食。
2、栖息于自然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岩石间,或朽木及草丛中。
资源分布:
1、分布很广,主要以陕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产量较多。
2、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的全体。
采收储藏:人工饲养的蜈蚣,一般在7-8月采收;野生蜈蚣在夏季雨后根据栖息环境翻土扒石寻捕。捕后,先用沸水烫死,取长宽和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凋插入蜈蚣的头部下颚,另一端插入性端,借竹片的弹力,使蜈蚣伸直展平。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
1、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
2、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头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
3、《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士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
4、《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蜈蚣 - 用药禁忌
1、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3、不良反应及治疗:主要为过敏反应,1例因臂痛服用乌头汤加服蜈蚣2条,翌日双脚皮疹隆起,用抗过敏药后恢复。1例因口眼歪斜,在服牵正散时加服蜈蚣2条,研末冲服,6h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1例因风湿痹痛用生蜈蚣研粉,日服2g,第一次服药后2h,服部及下肢起红疹,搔痒,再服时病情加剧,停药后,服抗过敏药,痒止疹退。后因风湿痹症加剧,继续服生蜈蚣粉 1g,随即又起疹,后用文火培至黑褐色的蜈蚣粉,未发生过敏。1例因患面神经麻痹,每日服中药一剂,内有蜈蚣4-5条,半月后出现胃痛,给予对症治疗。服中药至35d,累计服蜈蚣 150余条之后,患者出现胃痛心悸,胸闷、气短,心电图呈ST-T改变,因考虑所服中药方中除蜈蚣外均无毒。可能系药物中毒导致心脏损害、并确证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对症治疗半年后恢复。
蜈蚣 - 中药化学成分
蜈蚣 - 中药化学成分
1、多棘蜈蚣,全虫含类蜂毒样及类组胺样物质、溶血蛋白;尚含脂肪、蚁酸(formic acid)。曾分离出δ-羟基赖氨酸(δ-hydroxylysine)。氨基酸有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鸟氨酸(ornithine),赖氨酸(lys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酷氨酸(tyros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丝氨酸(serine),牛磺酸(taurine),谷氨酰胺(glutamine)等。
外角皮含几丁质(chitin),脱乙酰几西质(chitosan),葡萄糖胺(glucosam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另还含色素,其中橙色素中含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类,虾黄质酯(astaxanthin ester),黄色素含蝶啶(pteridine)。螯肢含5-羟色胺(5-hydroxyl-rtyptamine)。粪便中含大量嘌呤。神经链中含类乙酰胆碱样物质。
2、少棘蜈蚣,全虫含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histamine)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cholesterol)、蚁酸等,又曾分离出δ-羟基赖氨酸。氨基酸有岛氨酸,牛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cystine),缬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 proline);另外还含有氨及28种无机元素如磷、钾、钠、钙、镁、锌、铁等。
少棘蜈蚣毒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占干粉的86.23%,水不溶性物质0.24%还原糖0.23%,,水 2.1%。蛋白质种类很多,而游离氨基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纤维素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碱性磷酸单酯酶及磷酯酶A活性。并富含金属元素,其中钠、钾、磷、钙含量最高,还含锌、铜、铁、镁、铝、钡、锰。
少棘蜈蚣总油脂含量达体重11.24%。总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有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油酸,十七碳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碳-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正十四碳酸,正十五碳酸,异十五碳酸,14-甲基-十六碳酸。
蜈蚣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3、促进免疫功能: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3、毒性:小鼠口服给24hLD50为9.90g/kg(9.63-10.18g/kg);小鼠腹腔注射24hLD50为6.66g/kg(6.48-6.84g/kg)。用18-20g小鼠共60只,剂量为1g/kg,观察lwk,无死亡。亚急性毒性:50-55gWistar大鼠,每日1次ig给药的最大剂量为2g/kg,连续15d,分别死亡动物,检查血象、NPN,脏器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等均未见异常。蜈蚣毒液ip小鼠的LD50为22.5mg/kg。大剂量时小鼠表现为极不稳定、抽搐,然后在几分钟之内死亡。小剂量时表现为站立不稳呼吸急速和衰竭,惊厥等,可能逐渐恢复或死亡。
蜈蚣 - 临床运用
1、治疗结核病:取蜈蚣去头足焙干研末内服,每次量约为3-5条,每日2-3次。治疗7例不同类型动的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调结核、肋骨结核、乳腺结核与颈淋巴结结核,均治愈。服药擞2周后☆首先见到食欲增加,面色转红;其后体重、体力亦见原增加。服药期间未发现毒性反应。
2、治疗百日咳:取蜈蚣、甘草等分,焙干研末口服,每日3次,每次 1-2岁1.5g,3-4岁2g。连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500余例,有效率90%。
3、治疗癌症:蜈蚣晒干研末,每曰量约2-3条蜈蚣,分次服。或以蜈蚣100条制成200ml注射液,每天用2-4ml,干病灶基底部浸润注射。以上述方法治疗胃癌7例,治愈 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食道癌 11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肺癌3例,无效;乳腺癌3例,显效2例,无效 1例;皮肤癌3例,治愈2例,无效 1例;唇腺癌1例,无效; 子宫颈癌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5.12%。实践中观察到,本药对于癌肿溃疡患者疗效较明显,多在用药后1月内见到溃疡明显缩小。有2例皮肤癌患者经用蜈蚣注射液治疗(其余癌症均口服给药)25-3O天后,即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病理科复查见癌细胞萎缩退化,代之以炎性细胞和结缔组织,可认为巳达临床痊愈。蜈蚣用量最多有每日用至6条者,亦未见到毒性反应。
4、治疗颌下淋巴腺炎:取干蜈蚣2条,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一般3-4天即可治愈。治疗6例,皆有效果。本药对急性与早期效果好;对慢性或晚期化脓性者能控制其扩散而加速局限,并有消除疼痛与肿胀的作用。
5、治疗骨髓炎:取娱蚁焙干研末, 以0.5g装人胶囊或压片内服,每次 1g,每日3次,小儿减半;同时用凡士林纱条拌药粉敷于屡管内,每天1次。治疗慢性骨髓炎28例,治愈3例,好转25例;急性骨髓炎 l例,病情好转。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使瘘管愈合的作用。但必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期及时切开排列脓,慢性期取出死骨,始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6、治疗甲沟炎:取蜈蚣一条形码,雄黄、枯矾各5分,共研细末;另取新鲜鸡蛋1只,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白以手指插入不溢出为标准,然后将药粉装人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孔处插入,用小火沿着蛋壳围烘 l小时以上,以患指有温热感为度,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烘烤l-2次,烘治后用天菌纱布包扎。治疗12例,均获满意效果。一般烘治后疼痛很快消失,炎肿亦随即消退。多数病例治疗 l-5次症状即可痊愈赖口围烘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闭。
7、治疗烧烫伤:取活蜈蚣若干条,用麻油浸泡半个月。油以浸过娱舱面为度。I度侥烫伤用娱蚁油涂患处,Ⅱ-Ⅲ度用纱布浸蜈蚣由敷患处,绷带包扎。治疗13例烫伤,4例烧伤,多数用药 l-2次(最多3-4次)即愈。
蜈蚣 - 常用配方
1、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 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2、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爆,并去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三纸裹爆,一生用),半夏、白英各五钱。通为末,人面少许。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日一服。 (《世医通变要法》)
3、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4、治惊病: 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5、治小儿急惊: 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6、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干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7、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8、治瘰疠溃疮: 茶、螟蚁。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9、治丹毒瘤: 蜈蚣一条(干者), 白矾(皂子大),雷丸-。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敷之。(《本草衍义》)
10、治蛇头疗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 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11、治蛇头疗: 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吉林中草药》)
12、治便毒初起: 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13、治酵耳出脓: 蜈蚣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14、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 蜈蚣一条。焙研敷之。 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15、治痔疮疼痛: 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调敷。(《仁斋直捐方》);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沸,浸之,再入五倍子末二、三钱,瓶收密封,如遇痛不可忍,点上油。〈孙天仁集效方》)
16、治风癣: 大娱船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江苏中医〉
17、治蛇咬: 白英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 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
18、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撤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
蜈蚣 - 抗癌配方
1、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2、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3、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近期痊愈。 绒毛膜癌 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4、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5、阴颈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 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6、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 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黄血竭、枯矾各30克,轻粉2克,硼砂、白硇砂、苏合油、白及各15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3克,日3次。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缓解。可连服3~6个月。可获较好效果,缓解期较长。
7、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8、食管癌 蜈蚣5条,大枣5枚,全蝎6克,半夏、沙参、旋复花、鸡内金各9克,山药15克,夏枯草、紫草根、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半枝莲60克 切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蜜糖120克,浓缩,分3次服。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继续服药4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获近期痊愈。
9、肺癌 蜈蚣、山甲各24克,硫黄、蜂房各9克,守宫、炙马钱、全蝎各12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僵吞60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天冬各6克,麦冬、玄参各4克,浙贝(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克,生甘草、薄荷各1.5克 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10、鼻咽癌 蜈蚣3条,炮甲、土鳖虫、地龙、三七各3克 研细末,用米酒服,分3次,送服辛荑散(辛夷、细辛、藁木、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白芷、炙甘草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3克。同时用山苦瓜液(山苦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与蒸馏水各25毫升的混和液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如甘油20毫升)滴鼻,每日滴鼻3~6次,每次2滴。坚持至肿块缩小,头痛、鼻塞等症状基本消丧。
蜈蚣 - 文献论述
1、《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2、《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3、《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4、《日华子本草》:治颓癣。蛇毒。
5、《纲目》:治小儿惊厥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疠,便毒,痔漏,蛇伤。
6、《本草述》:治疠风。
7、《玉揪药解》:拔脓消肿。
相关知识
全蝎、蜈蚣对药在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
蜈蚣(附图片)
蜈蚣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
蜈蚣兰的药用与作用
【蜈蚣凤尾蕨的药效与作用】
科学网—科学家揭秘蜈蚣药理药效学基础
【蜈蚣】
预防蜈蚣用什么杀虫济
云南日报——昆明动物所揭秘蜈蚣药理学活性
地蜈蚣简介 地蜈蚣有毒吗 地蜈蚣的功效与作用→榜中榜
网址: 蜈蚣功效与应用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85671.html
上一篇: 蜈蚣蜇伤,蜈蚣蜇伤如何治疗,蜈蚣 |
下一篇: 蝗虫、蜘蛛、蜈蚣、虾等动物具有的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