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等,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植物。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
作为最具江南特色的苏州,其种梅、赏梅的历史更是悠久。早在秦末汉初,苏州的光福镇就广种梅花,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赏梅之地。明代吴县知县牛若麟《重修吴县志》卷三记载当时山梅盛景:“花时一望如雪,行数十里,香风不绝,此吴中绝景也。”
推荐赏花地点:虎丘、狮子林、怡园、艺圃、沧浪亭、可园、香雪海、林屋洞、黄桥梅花园、报恩寺梅圃、石湖梅圃、西山岛消夏湾、常熟南湖湿地公园、张家港香山景区
自古以来,“香雪海”引得许多诗人墨客讴歌赞美。早春游邓尉,微风吹过,花香可达数里之外,因而邓尉探梅,名播天下。
怡园虽小巧却玲珑,园内异峰怪石巧置。“四时潇洒亭”,亭周翠竹玉立,潇洒可爱。松、竹、梅经冬不凋,四季常青。“锄月轩”,意取元朝诗人萨都剌诗:“今日归来如昨梦,自锄明月种梅花”。藕香榭东为南雪亭,额上原跋引自南宋潘庭坚的社友剧饮于南雪亭梅花下的故事。东面为“岁寒草庐”,南边是梅林,此处观梅,景致绝佳。
拙政园“雪香云蔚亭”、耦园东部、虎丘“致爽阁”等处也可赏梅,令人流连忘返。此外,各园林厅堂内的盆栽梅,也值得观赏,尤以留园雀梅老桩为最。古人有诗赞此梅曰:“雪花如掌重云障,一丝春向寒中酿,春信微莼何处寻?昨宵吹到梅梢上。”
可园是苏州仅存的书院园林,素以梅花著称,传说曾植名品“铁骨红梅”,有“江南第一枝”美誉。如今古梅已不复存在,但园中梅花的古韵犹存。这里的梅花与挹清堂、学古堂相伴,少了几分市井喧闹,多了几分文墨清雅。推窗见梅,掩卷闻香,梅花的清幽香气与可园的书香气交织,让人不由沉浸在这盎然诗意间。白墙红梅尤为惊艳,黛瓦粉墙下,红梅灼灼盛放,枝桠斜倚白墙,好似名家在白纸上挥毫泼墨。以白墙为背景,漏窗为点缀,红梅为主体,可以拍出惊艳朋友圈的园林大片。
虎丘景区内,冷香阁、塔影园、花神苑的梅花给早春带来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古塔、古山、古建与梅花融为一体,有浑然天成之美。冷香阁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阁楼阁内有俞平伯所书“旧时月色”匾额,阁前面种植各色梅花清姿疏影、暗香浮动有“小香雪海”之称。
迎春梅展是狮子林一年一度的赏花盛事,厅堂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人们流连于梅花枝头,尽兴于游赏之“真趣”。暗香疏影楼得名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诗,楼外植有多棵红绿梅树,是园中的一大赏梅胜地。站在二楼窗边推窗即可赏梅香梅韵。问梅阁是园中另一处赏梅佳地阁中的桌椅、器具、藻井地面花纹皆雕刻有梅花形窗格采用冰梅纹彩色玻璃与窗外的梅花相得益彰。
沧浪亭内植有多株梅树,各式各样的花窗与盛开的梅花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框景画。园中最有意境的一处梅景在东南角僻静处的闻妙香室,“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落地长窗前,梅花随风摇曳辅以翠绿蕉色、留白粉墙让人俗尘倏净,凡念顿消。
网师园有红梅、白梅几株位于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附近的白梅还含苞待放,看松读画轩外的红梅已开得很盛。梅花虽然只是位于小轩一隅,然而幽香却遍布园中似有若无,耐人寻味。
游玩线路推荐:
香雪海→司徒庙→铜观音寺
耦园→网师园→沧浪亭→可园→环秀山庄→艺圃→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