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盂兰盆节)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佛教的传统节日——盂兰盆节。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陀教民众在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其福报可百倍。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为此真诚希望广大佛弟子,布施、行善、持戒、诵经,用不同方式救度鬼道众生,让我们共同祈愿:天下苍生皆得安乐!
关于七月十五称作“佛欢喜日”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众生欢喜,佛亦欢喜,是为佛欢喜日
释迦牟尼佛的徒弟中有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其母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在地府的情况,看到她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目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目连悲号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其母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目连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西方极乐世界。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于是告诉十方众僧,在七月十五这天齐诵经念佛以助逝去的父母以及过去的七世父母远离恶趣得生西方净土。仍健在的,则福乐百年。于是,这天,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为佛欢喜日。
二、源于“结雨安居”
相传佛陀在世时,因为每逢夏日雨季(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出家人要出去就会踩死很多昆虫,所以佛陀定下 “结雨安居”的制度。因此,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拖钵,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当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中国的夏天,所以在中国就有“结夏安居”。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成就佛道,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做“解夏”。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很殊胜的日子,又称“僧自恣日”。
其实,“盂兰盆”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仪式,是为了回报哺乳之恩,解救历生父母的“倒悬”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启建“供佛斋僧”法会,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由是有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流传。
在七月十五举办盂兰盆会,是冥阳两利的盛举。之所以累生父母堕恶道受无量苦,就是因为生前悭贪不舍,诸多恶业。盂兰盆会中,通过诵《盂兰经》,上盂兰盆供,不分僧俗随力随愿供佛斋僧,不但以此功德使累生父母脱离恶道,而且也转自己的悭贪心为布施心,可使自己将来不会再次堕落恶道。
百善孝为先。因为孝敬自己的父母,从而念及“人之老”;因为“人之老”而推及天下众生;是“孝”引发出了我们的菩提心,是“孝”引导我们走上了解脱之路,这也许是七月十五被称为“佛欢喜日”的根本缘故吧。
◇虚云老和尚苦行报母恩 ◇
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常念及“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为了报答母亲生育之恩,他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希望母亲早脱轮回。
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一日,老和尚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初开始时,有偏真、秋凝等四僧附香,渡海由宁波登陆,向北前进,过了苏州、常州,天候渐冷,四位附香者先后退出。只有他一个人坚持礼拜前进。老和尚经南京渡江到浦口,在狮子山寺挂单过年。过了春节,再由狮子山寺起香,经苏北入河南,经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到了腊月,拜到黄河边的铁谢渡。渡过黄河,因为错过宿店的机缘,在路边一个茅棚中度夜。后半夜大雪纷飞,黎明后积雪已经盈尺,过往无人,他在茅棚中枯坐念佛,饥寒交迫,日复一日,到了第六日终至陷入昏迷状态。后来得到一个叫“文吉”的乞丐相救,得以继续前进,拜到豫北怀庆府,在洪福寺挂单过年。正月初二再起香前进,拜到五月底终于拜到五台山的显通寺。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两次冻卧冰雪中,感文殊菩萨化身为文吉乞者,两度救他脱险,经历两年之多方才到达五台,达成了报母恩的夙愿。
后来老和尚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于是在阿育王寺拜释迦舍利。每天礼忏若干拜,一心求见母亲一面。随后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头供佛,求见母亲。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梦中有人对他说:“你求见你母亲,这就是你的母亲,要见快看。”老和尚抬头一看,只见空中有一夫人,骑在龙身上,有很多龙神护佑,飘然上升而去。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苦行五台、燃指供佛,最后虔诚祈请,在梦中得以亲见母亲乘龙而去。老和尚行举,虽非子奉母旁之平常奉孝,却以一个佛教徒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上
善
若
水
佛经精华欣赏
罪业因缘,自身所造,非父母为,非从天堕。人行善恶,受苦乐报,如响应声。贪现前利,心行邪谄,不知后世累劫受殃。夫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上
善
若
水
父母只是让我们藉着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广钦老和尚
上
善
若
水
月白风清凉夜何,
静中思动意差讹;
云山巢顶芦穿膝,
铁杵成针石上磨。
——瞎堂慧远禅师
赏析:
「月白风清凉夜何」,我们本来过着安乐的生活,就如月白风清般地美好,只因一念不觉,一念差错,就走岔了正路。好象这件事未完又想做那件事,做了那事又改变主意另起炉灶,守不住工作岗位,没有恒心,真所谓「此山望尽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
「静中思动意差讹」,有时人太静了,就想动;太劳动了,又想静。在动静之间、忙间之间、来去之间、得失之间,永远没一个安身立命处。如果能够做到动静一如、来去一如、有无一如、得失一如,就是中道平等的生活,是非常美妙的。
「云山巢顶芦穿膝」,是形容佛陀当初修行时,鹊巢灌顶、麻木充饥的情形。佛陀如如不动禅坐时,鸟以为是静物,便在他头上做了窝;身旁的芦苇日日长,竟从佛陀的膝盖下蔓延出来,这是何等定静的工夫!
佛陀因为能这样安住不妄动,所以进入禅定中绝对的寂静大自在,与宇宙真理打成一片而悟道。我们要效法佛陀的定力,要安于位,安于工作,不要有地位大小的歧见。工作是神圣的,服务是伟大的,不管是开计程车或是在餐厅端盘子,只要肯尽心奉献,肯为人服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自私自利踩着别人往上爬的是懦夫,能为人牺牲奉献才是伟大!
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必须要耐烦、耐苦,念念安住,任它「铁杵成针石上磨」,我自决心作妙高峰顶第一人!
滑动滚动条可查看全部内容↑↑
厚
德
载
物
相关知识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2023年农历七月七日是黄道吉日吗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佛学网
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农历哪一天才能相会?A:二月初二B:大年三十C:七月初七D:正月十五
【日本节日】盂兰盆节
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什么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元节——诗词
网址: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盂兰盆节)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82619.html
上一篇: 花满楼外传之盂兰盆节 |
下一篇: 长安佛教净土二祖纪念地《香积寺游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