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这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

这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28 01:54

这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

高山峡谷中的秋季彩林

邓生沟的溪流森林

巴郎山的四季朝霞和云海

国道350沿线的雪凇雾凇

熊猫王国之巅的星空

高山草甸的夏季花海

卧龙

总能给你带来不同的惊喜

“滚滚”温馨提示:建议横屏观看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巴郎山绚丽的云海和日出 何晓安/摄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1963年

全面系统性的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

科学研究开始在 卧龙落地生根

让这片 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

因 保护大熊猫闻名于世

其坐标被醒目标注在世界地图上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 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

过渡的 高山峡谷地带

处于横断山脉腹地

是南北动物的 交汇点

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 核心区域

这里拥有翠绿的竹林

清澈的溪水

数目庞大的 大熊猫

这里保护着西南高山林区

自然生态系统及

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邓生沟葱郁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 何晓安/摄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卧龙成为我国建立最早

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面积最大的

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至今已 60年

卧龙是距离成都仅 120多千米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横穿保护区的国道350线

被誉为 “中国熊猫大道”

1963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立时面积为 200平方千米

1975年扩展为 2000平方千米

保护区内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东西长 52千米

西北部山峰最高海拔 6250米

南北宽 62千米

东南部地势相对平缓

最低海拔 1150米

“滚滚”温馨提示:建议横屏观看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巴郎山的雪山云海夜景 何晓安/摄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极大的海拔落差形成

非常明显的气候和植被垂直带谱

造就了卧龙典型的

亚热带内陆山地气候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

完备的山地生态系统

差异显著的地理海拔梯度和

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等

生态环境因素

使得卧龙成为 野生生物的庇护所

至今保存着 丰富的森林和

动植物资源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有近 4000种植物

高等植物有 217科814属1898种

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有 红豆杉、 独叶草、 珙桐等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

四川红杉、 连香树、 水青树

香果树、 巴郎山杓兰等

这里的特有植物种群丰富

代表群有 卧龙斑叶兰

卧龙玉凤花、 巴郎山杓兰等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邓生沟秋季的红叶景象 何晓安/摄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在卧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形和

生长环境中

生长着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

流石滩植被和冰缘植物等

丰富的植物群落构成了

景象独特的山地风光

而多姿多彩的 高山花海

也成为了卧龙 独有的风景

每当开花季节

漫山遍野的花海

都彰显着无限生机

雪莲因其黄白色半透明的

苞片形似莲花

且生长在雪山之上而得名

卧龙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

就生长着 4种雪莲

其中 巴郎山雪莲是

近年科学命名的

新发现物种

巴郎山雪莲的分布地域 十分狭小

仅分布在 巴郎山垭口附近

海拔约 4400米的高山流石滩

方圆10平方千米以内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被子植物中

种类 最多的科之一

卧龙兰科植物种类

较为丰富

目前发现有 32属74种

其中 巴郎山杓兰、 卧龙斑叶兰

卧龙玉凤花3种是卧龙模式种

丰富的特有类群反映了

卧龙不仅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

“避难所”

而且也是温带植物区系 分化、 发展和

集散的 重要地区之一

巴郎山杓兰是 中国特有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报春花是春天的信使

也是卧龙开得较早的花

生长于此的报春花科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每年春天是 钟花报春

雅江报春、 穗花报春

石岩报春、 尖齿紫晶报春等

各种高山报春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

卧龙还生长着报春花家族中的新成员

—— 卧龙报春

“滚滚”温馨提示:建议横屏观看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钟花报春 何晓安/摄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盛夏时节

卧龙高山之巅

最美丽、最耀眼的植物

便是各种 绿绒蒿了

在高寒严苛的环境中

它们迎风摇曳

让人为之惊叹

诗人眼里

它们是“蓝色妖姬”

植物学家眼里它是

“植物界的藏羚”

卧龙拥有 149只野生大熊猫

是全国大熊猫分布 密度

最高的保护区之一

野生大熊猫宝宝顽皮爬树,大熊猫妈妈在树下凝望守护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卧龙是大熊猫邛崃山种群

分布的 核心区域

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保护价值

野生大熊猫妈妈带着幼仔外出活动的影像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中国的大熊猫野外科学研究

栖息地保护

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研究

在卧龙率先起步

20世纪70年代

中外科学家们在海拔2520米的

“五一棚”建立了

全球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

我国第一代大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

在观察站开展了一系列

针对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

先后出版了影响至今的

大熊猫专著和论文

2019年4月

科研人员用红外相机记录到

全球首例白色野生大熊猫

白色大熊猫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在卧龙,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大熊猫

这里就是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

该基地位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耿达镇

这里是集 大熊猫饲养、 繁育

研究、 野化培训与 放归研究

以及 公众教育和 高端科学观察

为一体的大熊猫研究中心

卧龙是野生大熊猫的

原生栖息地

也是与它相伴生活的

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人们在保护野生大熊猫的同时

也给整个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撑开了保护伞

川金丝猴、 小熊猫、 毛冠鹿

四川羚牛、 中华斑羚等动物

也与大熊猫共享着

大自然带来的恩赐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岩羊成群觅食 何晓安/摄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脊椎动物共有 517种

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大熊猫、 雪豹、 川金丝猴

四川羚牛、 金雕、 斑尾榛鸡

绿尾虹雉等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藏酋猴、 猕猴、 黄喉貂

小熊猫、 亚洲黑熊、 水鹿

斑羚、 岩羊等

游猎在高山之巅的雪豹 图片由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2009年,生活在卧龙雪山之巅的

雪豹被科研人员安放的红外相机

首次记录下来

这一发现证实了

卧龙顶级食肉动物的存在

雪豹这样食物链顶端的

捕食者能有效调控

食草动物的数量

维护高山生态系统的平衡

它不仅填补了中国野生雪豹

分布区东南边缘的空白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卧龙拥有 健康、 平衡的

高山生态系统

也证明了半个多世纪以来

坚持不懈的自然资源保护

是卓有成效的

2017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红外相机 首次拍摄到一只雪豹妈妈

带着3只雪豹幼仔外出的“同框照”

再一次证明了该地区的

雪豹种群在稳定、健康地繁衍

一只雪豹妈妈带着三只雪豹幼仔外出活动的影像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 雪豹的

栖息地面积为 352.18平方千米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17.61%

雪豹数量不少于 26只

种群密度极高

位列 全国保护区首列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以来

卧龙开创了 “大熊猫+雪豹”

双旗舰物种生态系统保护研究及

栖息地精细化管理

以大熊猫栖息的中低山森林生态系统到

以雪豹为代表的高山生态系统

卧龙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

全覆盖和 “立体化”

卧龙的鸟类资源也颇为丰富

至今记录到的 390余种鸟类

是整个生态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维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和维持生态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绿尾虹雉、 红喉雉鹑

斑尾榛鸡、 四川旋木雀

林沙锥、 红腹山雀

银脸长尾山雀、 丽色噪鹛、 三趾鸦雀

斑背噪鹛、 黑喉歌鸲和 蓝鹀等 12种鸟类

是生活在卧龙的标志鸟类

同时,四川省内有记录的雉鸡类有 25种

卧龙记录有 13种

其中 10种是四川省特有种

也就是说,四川省一半的雉类

可以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见到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

卧龙正在向世界展示着

全民共建共享保护

卓有成效的

全球生物多样性典范之地

资料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局)、“四川文旅厅”微信公众号“、“四川熊猫公园”微信公众号、“微汶川”微信公众号、“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微信公众号、“森林与人类杂志”微信公众号

相关知识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 看生物多样性下的生机与活力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兰科植物调查编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荥经片区现多种野生动物
探秘国家公园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背后的生态故事
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退化栖息地如何恢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有了方案指导
来看大熊猫,又不只看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与它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户主”们
花两年摸清家底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资源调查启动

网址: 这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825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廣西弄崗自然保护區 蕨類植物觀察
下一篇: 4人因擅自进入苍山保护区被立案调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