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解析玉米产量调控新机制
本报讯(记者韩扬眉)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教授张祖新课题组鉴定了一个控制玉米果穗长度、每行籽粒数、每穗籽粒数目和籽粒产量的多效性QTL,证实了一个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ZmACO2为该QTL的功能基因,首次揭示了该基因控制花序中内源乙烯生物合成水平、影响小花败育率进而控制穗粒数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玉米籽粒产量的遗传改良研究历来备受重视,但科学家对玉米产量改良过程中所选择的结实率和穗粒数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知之甚少。
前期,张祖新团队已鉴定到一个参与花序分化的基因KNR6,揭示了其通过增加小花数、穗粒数而提高籽粒产量的分子机制。近日,该团队克隆了一个控制玉米穗粒数的重要基因ZmACO2,其编码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2(ACO2),该基因参与花序发育进程中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试验数据表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ZmACO2基因,雌花序中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显著减少,雌性小花的败育率下降,结实率增加,最终导致玉米自交系单穗籽粒数增加。重要的是,敲除ZmACO2基因也可使杂交种增产约13.4% 。
这一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内源乙烯生物合成与玉米花序发育和小花育性的关系,阐明了组织特异性表达的ZmACO2基因控制花序中内源乙烯水平、通过调控小花败育率进而调节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的新机制,也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内源乙烯水平、提高小花育性和穗粒数提供了靶标基因。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实现玉米密植高产的育种目标,也可为其他禾本科作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6123-z
《中国科学报》 (2021-10-20 第4版 综合)
相关知识
科学网— 解析玉米产量调控新机制
玉米团队解析玉米产量调控的新机制
Nature Comm | 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解析玉米产量调控新机制
叶片衰老新机制整合内外调控因素—新闻—科学网
研究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新闻—科学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揭示玉米盐胁迫响应调控新机制
玉米“育种选择指纹”首获解析—论文—科学网
研究发现钾元素提高植物免疫的新机制—新闻—科学网
研究发现果实酯类芳香物质合成调控新机制—论文—科学网
转录因子调控番茄碱代谢合成新机制获解析
网址: 科学网— 解析玉米产量调控新机制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78802.html
上一篇: 上海交大张大兵团队阐明SEPAL |
下一篇: “编辑”启动子:恰到好处的玉米增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